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漢末年到荊州避亂,與杜襲和繁欽在長沙分享財物和共同生活。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趙儼認為曹操就是那個能重建國家的人,於是三人都回到故鄉潁川郡。
建安二年(197年),時年二十七歲的趙儼扶持家中老幼見曹操[1],曹操任命他為朗陵縣長。當時朗陵豪族無法無天,趙儼於是捉拿數個最橫行無忌的豪族審查罪行,並判他們死罪;後卻上表郡府釋放他們,如此恩威並施,安定了縣境。其中把李通妻子的伯父給逮捕,並判死刑;李通對趙儼的決斷感到欽佩,與之結交為友。[2]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派使者招誘豫州諸郡,除了陽安郡外其他各郡都投靠了袁紹。此時都尉李通卻要向當地人民收取應當上呈布帛,趙儼勸止,認為現在正逢大戰,鄰近的郡縣的叛變,人民已甚為不安,不應再這樣壓逼人民,逼他們反叛,再生亂事,認為應暫時延遲徵收。同時又寫信給曹操謀士荀彧,建議為了安撫縣民,應將所繳的綿絹布帛交還人民。最終建議被採納,陽安郡人人都觀喜,民心亦安定了。後趙儼任司空掾屬主簿。
十三年(208年),曹操準備向南用兵,當時于禁、樂進、張遼三人都駐紥在潁川郡不同的縣內,但彼此不和,曹操於是命趙儼參三軍軍事,事事都有訓喻,令到三人和睦。[3],而後曹操親自征伐荊州時,命趙儼領章陵太守,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戰後再任丞相主簿,後遷任扶風太守。
十六年(211年),曹操打敗馬超和韓遂等人後(潼關之戰),命平散將軍殷署等人率領他們的降兵舊部遷移出關中地區,趙儼則擔任關中護軍,總統諸軍。此時羌兵多次進擊,趙儼率領各軍追擊羌兵到新平,並大敗羌兵。後屯田客呂並自稱將軍,在陳倉聚眾,趙儼又領兵擊破。
二十四年(219年),關羽領兵攻曹仁,並圍困曹仁鎮守的樊城,龐德和于禁的援軍因為漢水暴漲而被關羽擊敗,趙儼則以議郎參曹仁軍事的身份與平寇將軍徐晃南行救援曹仁。到後關羽的圍困更為嚴密堅固,徐晃知道現在兵力不足以解圍,唯有等待其他救兵,但部將都催促徐晃盡快行動。趙儼於是陳說兵力不足的事實,提出與曹仁通訊,令他知到援軍已到,激勵城中士氣,繼續堅守等待援軍聚集。部將聽從並用地道和以箭傳遞信件。不久援軍齊集,與關羽大戰,關羽戰況不利,於是解圍撤退,但仍留舟船阻隔襄陽。此時孫權襲取荊州,關羽於是退回南方。當時曹仁打算追擊關羽,趙儼認為孫權之所以主動自請攻關羽後方,就是怕偷襲時關羽南歸會連曹軍也引來。而且亦應留下關羽制衡孫權,以免一旦進擊,孫權會轉而攻曹軍。曹仁於是打消念頭。此時曹操下敕命,禁止曹仁等追擊,理由正正就是趙儼的顧慮。
他是唯一一位和五子良將都參與過戰事的文官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繼位魏王,任命趙儼為侍中。不久又轉拜駙馬都尉,領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黃初三年(222年),趙儼獲賜爵關內侯。同年曹丕下令大舉攻打東吳,征東大將軍曹休徵命趙儼為征東軍師。戰後趙儼封為宜土亭侯,轉任度支中郎將,後遷尚書。黃初六年(225年),跟隨曹丕征吳,曹丕到廣陵後撤還,趙儼則留在當地任征東軍師。太和元年(227年),進封都鄉侯。後曾先後任尚書、監豫州諸軍事、大司馬軍師、大司農。
景初三年(239年),齊王曹芳繼位,趙儼又假節、監雍、涼諸軍事,後轉為征蜀將軍,後又升任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正始四年(243年),趙儼以老病要求回朝,於是被徵為驃騎將軍。正始六年二月丙子日(245年4月9日)遷任司空,同年六月去世[4],享年七十五歲,諡穆侯。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