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頍(551年—604年),字景文,出于乌丸王氏,南梁名将太尉王僧辩之子。
554年(承聖三年),西魏于謹軍攻陷江陵,随从兄长王頒进入关中。他年轻时好遊侠,二十岁时尚不知书。被其兄王颙所责,于是感激诵习,开始读《孝经》、《論語》,通晓《春秋左氏传》、《礼記》、《易经》、《詩经》、《書经》五经,被称为儒者。二十二岁时,北周武帝召他为露門学士,五经之疑問点多採王頍之説解決。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世称为博物,颇晓兵法。
585年(隋文帝開皇五年),担任著作佐郎。命他在国子学講義。隋文帝楊堅執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講解《孝经》,王頍与元善激烈辩論,元善詞穷。文帝提拔王頍为国子博士。後因事件连坐解职,流放岭南防備边境。数年後,被漢王楊諒任用为王府諮議参軍。楊諒见兄弟皇太子楊勇、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次第被废,暗中有了野心。王頍劝楊諒強化軍備。604年(仁寿四年),文帝驾崩,楊諒起兵作乱。王頍進言奇策,楊諒不能采用。楊素討伐軍到達蒿泽、王頍预感就要失敗,于是逃走。楊諒失败,王頍准备亡命突厥,到山中,退路断绝,于是自殺,遺体安置在石窟中。享年五十四岁。楊素找到王頍的遺体,斬首悬挂在太原。他著書《五经大義》30卷、《文集》10卷因为兵乱散逸[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