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亞斯語(Li Niha)是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語言,使用者大都住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尼亞斯島和巴圖群島。截至2000年,該語言的使用者人數約有77萬人,但語言學家指出該語言使用人數較少,可能會受到威脅。尼亞斯語以动宾主语序为基本语序,可以細分為五種方言。
尼亞斯語是印尼北蘇門答臘省尼亞斯島和巴圖群島島民所說的語言,和尼亞斯島北面锡默卢岛錫古萊族所說的錫古萊語(Sichule)很相似。截至2000年,尼亞斯語的使用者人數大約有77萬人。尼亞斯語有五種方言,其中以北部方言(特別是古農西托利方言)最具權威,尼亞斯島南部和巴圖群島居民使用的南部方言則處於弱勢,在尼亞斯島北部更是如此,其他地區的尼亞斯語使用者通常都認為這種方言低俗。另外還有中部方言、西北部方言和西部方言[1][2]。
早期部分到尼亞斯島傳教的德國傳教士從事過尼亞斯語研究,其中海恩里赫·松德曼將《聖經》翻譯成尼亞斯文,愛德華·弗里斯(Eduard Fries)則為後來的德國傳教士撰寫尼亞斯語教材[3]。印尼政府亦於1983年出版尼亞斯語的語法書[1]。截至2014年,當地研究尼亞斯語的學者不多,關於尼亞斯語的研究大多由外國人完成。語言學家和移居國外的島民指出,尼亞斯語使用人數不多、研究人數稀少,年輕人不學習尼亞斯語,外來語氾濫的現象也隨處可見,這些因素都對尼亞斯語構成了威脅[4]。
尼亞斯語只有一種音節,就是結構非常簡單的開音節——所有音節都以元音(而非輔音)收結[8];尼亞斯語也沒有複輔音和長元音。另外,在大多數情況下,以元音開頭的單詞都以聲門塞音(/ʔ/)開頭[6]。
在大多數情況下,尼亞斯語會把重音放在單詞的倒數第二個音節。單詞的後綴會被視為音節的一部份,不過前綴不算[5]。
尼亞斯語有名詞、動詞,但沒有形容詞;形容詞的功能由動詞承擔[9]。
尼亞斯語的名詞性詞(名詞以及人稱代名詞、指示代名詞、名詞性關係子句等具備名詞功能的論元)會在特定情況下發生詞首變化。只有以下列輔音和元音開首的字詞才會變形[10]:
基本形 | 變化形 |
---|---|
f | v |
t | d |
s | z |
c | |
k | g |
b | mb |
d | ndr |
元音 | n+元音 g+元音 |
符合下列任何一項條件的尼亞斯語單詞會發生輔音變化[11]:
元音開頭的詞有「n-」和「g-」兩種變化形,其中以「g-」較為常見,但在這種情況下,詞首變化和語音似乎沒有聯繫。在部分情況下,有關名詞的字義決定了詞首添加的輔音,例如多義詞「öri」可以變形為「nöri」(村落聯盟)或「göri」(手腕、護身符),兩者的意義並不相通[13]。
和巴塔克語托巴方言、馬達加斯加語一樣,尼亞斯語也以动宾主语序为基本语序。一般而言,尼亞斯語把名詞放在關係子句和指示代名詞的前面[14],把屬格名詞放在所有格(代)名詞的後面[15]。
尼亞斯語以拉丁字母拼寫[2]。尼亞斯語南部方言輔、元音的拼寫大致上和輔、元音的國際音標一致,但是以下除外[5][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