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键(英語:Quadruple bond),又稱四鍵肆鍵,是以四對價電子在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價鍵,比常見的双键三鍵更加复杂[1]过渡金属(如)最常形成稳定的四重键,涉及的配体多為π,而非π配体

Thumb
八氯二錸([Re2Cl8]2-)离子中,兩個錸原子以四重键的方式鍵結。
Thumb
水合乙酸铬(II)乙酸钼(II)二聚体的结构。

1844年,Eugène-Melchior Péligot第一个合成了含有四重键的化合物——乙酸铬(II))。但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内却没有人意识到其中成键的独特性。[2]

1964年,弗蘭克·阿爾伯特·科頓八氯合二铼酸钾)為例,首次提出了四重键的概念。[3]多數關於四重键的研究都是出於科頓和他的同事之手。

键长只有2.24Å。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四重键以来描述,包括一个σ键、两个π键和一个δ键

八氯合二钼酸钾)与上述的等电子体[4]含钨四重键的例子则包括W2(hpp)4英语Ditungsten tetra(hpp)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