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利波特》中的魔藥(英語:Potions)是作家J·K·羅琳所創作的魔法混合物,有些魔藥能複製咒語和護身符的效果,但也有一些魔藥的效果獨一無二。[1]各個魔藥的材料及難度各有不同,比如《神秘的魔法石》中,霍格華茲一年級學生在魔藥學課程所學習的簡單燙傷治癒魔藥[2],或者複雜又耗時的高難度魔藥變身水。[3]
許多魔藥成份存在(或曾經存在)於現實世界,或者擁有(或曾被認為擁有)羅琳所賦予的作用。比如白鮮(Dittany)確實有抗發炎功效,而人類曾經認為喝下毛糞石(Bezoar)水可以解毒。[1]
一飲活死水(Draught of Living Death)首次提及於《神秘的魔法石》,能夠讓飲用者陷入死亡一般的酣睡當中。[4][5]哈利波特在《混血王子的背叛》仰賴混血王子的課本成功調製了這種進階魔藥,獲得赫瑞司·史拉轟的獎勵:一瓶福來福喜。[6]
福灵剂(Felix Felicix)出自《混血王子》,是一種稀有而且難以調製的金色魔藥,能夠給予飲用者好運。[7][8]魔藥的效果消失之前,飲用者的所有努力都會成功。假如飲用過量,會導致頭暈、魯莽和危險的過度自信,甚至成為劇毒。[9]
變身水(Polyjuice Potion)可變成其他人的樣貌。不可拿來變身成動物,也對動物產生不了效果(包括半人半動物的生物),誤用動物毛髮的話,則會變成動物的容貌。[3]
吐真劑(Veritaserum)出自《火盃的考驗》,特徵為像水一樣清澈無味,使用者只要加入三滴,就能強迫飲用者說出真相。它是現存最強大的吐實魔藥,在《哈利波特》的虛構世界觀中受英國魔法部嚴格控管。[10]J·K·罗琳表示,吐真劑最適合用在毫無戒心、易受傷害、缺乏自保技能的人身上,有些巫師能使用鎖心術等方式保護自己免受吐真劑影響。[11]
愛情魔藥(Love Potions)是一種讓飲用者痴情或痴迷於給他藥水的人的魔藥,但是,真正的愛情無法被製造或仿造的,因此愛情魔藥能夠產生的感覺更像是一種強烈的痴迷或迷戀。意亂情迷水(Amortentia)是目前最有效的愛情魔藥,具有獨特的珠母光澤和螺旋狀的上升蒸氣,氣味氣味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定。榮恩·衛斯理曾在《混血王子的背叛》誤食了有意亂情迷水的巧克力;魔柔·剛特使用愛情魔藥與老湯姆·瑞斗結合,從而導致佛地魔誕生。[12]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出現的魔藥材料如下:
2016年,Bustle的編輯艾瑪·羅德(Emma Lord)發表了〈哈利波特如何延續強暴文化〉(How 'Harry Potter' Perpetuates Rape Culture)一文,分析了系列中兩次愛情魔藥的使用者和受害者角色:羅咪·凡和榮恩·衛斯理、魔柔·剛特和老湯姆·瑞斗。羅德認為,愛情魔藥的受害者被剝奪了自主權,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被迫進行性行為或浪漫行為」,而這些描述之所以未引發討論,是因為人們「不習慣將強暴文化框架為與男人有關的文化」。羅德進一步批評《哈利波特》系列中對於愛情魔藥的接受,最後給出了積極的結論「當我們給孩子們讀這些書時,我們可以在知情且必要的框架下閱讀」。[18][19]《每日電報》(The Daily Wire)的特約撰稿人阿曼達·普雷斯蒂賈科莫(Amanda Prestigiacomo)批評這是「瘋狂的指控」。[20]
2020年,三一學院的卡比爾·查托帕德耶(Kabir Chattopadhyay)發表〈「強效迷戀」:愛情魔藥和哈利波特的同意倫理〉(“Powerful Infatuations”: The Love Potion and Harry Potter’s Ethics of Consent)討論《哈利波特》如何透過敘事策略淡化同意問題,進而闡釋流行奇幻文本中的當代新自由主義精神如何根據自身利益參與自主權重新配置。[21]
倫敦頂級景點之旅(London Top Sights Tours)提供「哈利波特之旅與魔藥課程」的倫敦觀光行程,遊客可以探索破釜酒吧等《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拍攝地點,並且體驗魔藥調製過程。[22]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藥水亦應用於現實世界的教育。大英圖書館於Google藝術與文化發表了一篇魔藥專題,以《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藥水為核心,穿插中世紀等各歷史時期的相關文獻介紹。[23]羅傑·海菲爾德於其著作《哈利波特中的科學:魔法如何運作》(The Science of Harry Potter: How Magic Really Works)提及,植物因為無法逃跑或躲藏,而發展出了「各種可怕的化學武器,用來威嚇、致殘,甚至殺害想吃它們的昆蟲和植物」,而哈利波特中的魔藥材料可以用來教育學生植物保護自己的方式,並且引導他們思考真實世界的例子。[2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