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萬善同歸,又稱萬善同、同歸所(取義於「萬善同歸之所」),是奉祀無主孤魂的小祠。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18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
萬善同歸原是佛家語,指「萬種善行同歸實相」,乃永明延壽禪師所提出,他認為,各種修道行善,最終歸向西方淨土。而此一詞語,在民間逐漸變成為眾亡魂祈求冥福的詞語。
臺灣開墾之初,瘟疫痢疾頻傳,械鬥戰爭不斷,眾多無人收屍斂葬的死者,而民眾秉持善心,往往聚而收埋,號曰「萬善同歸」或「萬善同」等。現臺灣臺北市士林區芝山,仍有同歸所一祠,安奉孤魂。
中元節時,廟宇設法會普渡亡靈,亦用紙紮一房舍,上書「同歸所」,以供各路無主平民的孤魂在法會時棲身之處,兩旁各設「男堂」、「女室」。中設一神位,書「無祀男女孤魂滯魄等眾香位」、「界內五音十彙無祀男女孤魂滯魄等眾香位」、「沃焦山下男女孤魂滯魄眾等眾香位」、「無祀冥府陰光孤魂滯魄等眾香位」之類字樣。
2016年5月,臺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將接管原來由臺中市各區公所管理的公墓,但要求各區公所先排除各公墓都有的百姓公廟、同歸所等祠廟,引發臺中市議員質疑不符民情[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