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自由(1882年12月23日—1958年5月6日),原名懋龍,字健華,祖籍廣東省南海縣,生于日本横滨。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历史学家。[1][2][3]
生平
馮自由出生於日本横滨一个华侨家庭,早年曾被父亲馮鏡如送回中国学习。1895年,孙文(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兴中会分会[4],馮自由在日本橫濱跟隨父親馮鏡如及叔父馮紫珊(馮鏡如之弟)加入興中會,年僅14歲,是年龄最幼的会员,父亲冯镜如被推为兴中会横滨分会会长[4]。冯先在东京曉星学校学习,被西童欺陵,便转往横滨大同学校上课。1899年,梁启超在东京创设高等大同学校,冯被选入学[5]。是年梁启超在横滨发展保皇会,出版《清议报》,冯镜如任总理,冯紫珊任经理。1900年,馮自由因反對康有為,改名“自由”。同年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学习,與鄭貫一等人創辦《開智錄》半月刊,鼓吹革命,與《清議報》對壘。1901年,與李自重、王寵惠等人組織廣東獨立協會,又與王寵惠、秦力山等人發行《國民日日報》。1902年,章炳麟和馮自由等人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6][7]
1903年,馮自由组织横滨洪门三点会[8],被封为“草鞋”(即将军),并奉孙文之命联络在日本的革命志士。1904年,襄助孫文等組中國同盟會。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馮自由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员。不久,孙文派馮自由和李自重(冯自由妻子的哥哥)赴香港,与陈少白等人共同组织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陈少白任会长,馮自由任书记及《中国日报》记者。“三民主义”一词,即冯自由在香港《中国日报》撰写介绍《民报》的广告时创用。1906年,馮自由升任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组织中国南方的革命活动,兼联系海外交通,直接参与籌畫指挥中国西南各省歷次起義。[1]
1910年夏,馮自由赴加拿大,任温哥华《大汉日报》总撰述,兼美国旧金山《大同日报》笔政,鼓吹反清,扩充队伍,和保皇党报纸论战。1911年初,孙文来到加拿大,为欢迎孙文,馮自由积极筹款。孙文离开加拿大后,馮自由奉命组建中国同盟会加拿大支部,任支部长,在加拿大为黄花岗起义筹到巨额经费。[1][7]
1911年武昌起义后,馮自由被推举为旅美华侨革命党总代表回到中国,协助组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馮自由出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机要秘书。[1]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凱接任临时大總統后,经孙中山、黄兴推荐,馮自由于1912年5月7日被任命为北京臨時政府稽勳局局長[9],彙集革命史料。1913年7月29日免职,改由许宝蘅兼署[10]。在稽勳局局長任内,馮自由使在美国学习的孙科得补官费,并且经手保送了宋子文、杨杏佛、任鸿隽、谭熙鸿、李骏、李四光、刘鞠可、赵昱、吴玉章、李晓生、吴昆吾、马素、萧友梅、黄芸苏、刘燕贻、张竞生、冯伟(冯自由的胞弟)等50余人出国留学(此即辛亥革命后首批派遣留学生)。[7]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馮自由在北京一度被袁世凯的军警逮捕[1][7],后逃往香港[11],再赴日本,任华侨联合会会长,支持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任中华革命党党务部副部长。后来,馮自由奉命赴美国,向华侨宣传反袁,为革命筹款。民国4年(1915年),任国民党美洲支部长、中华民国公会(由致公堂更名)总会长等职,和林森等人到各地筹得120多万元军费。民国5年(1916年)归国。[1]
1917年6月,因北洋系督军举兵独立,強迫大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馮自由与李烈钧等人在广州谋画北伐[12]。9月,孙文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府,馮自由出任参议,参與護法之役。民国11年(1922年),任广州革命政府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委员。[1]1922年至1924年,作为华侨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3][14]民国12年(1923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指派馮自由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馮自由被指定为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1]但是,1924年1月7日,冯自由等人在北京成立“国民党海内外同志卫党同盟会”。[15]冯自由始終对孙中山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不满。中国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之后,孙中山公开斥责冯自由对其联俄容共政策的对抗态度,并警告党内,若有“再无端挑起是非,我们就将采取对冯自由一样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使冯倍感压力。冯自由乃离开广东赴上海。[16][17]
1924年冬,冯自由和章炳麟、田桐、居正、管鹏、但焘、焦子静、谢良牧、茅祖权、马君武、刘成禺、周震鳞等人,在上海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裕福里2号的章炳麟家开会,商讨反对中国国民党联共改组,“号召同盟旧人,重行集合团体,以匡救危局”。由章炳麟撰稿并领衔发布,征集同志。通讯处设在章炳麟的住所。冯自由以“护党救国公函”作为该文件的标题。[18]
1925年孙中山逝世後,1925年3月8日,冯自由等人组織的“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在北京大学第三院召开成立大会,发表宣言称:“吾党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绝不相侔”,反对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3月27日,冯自由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开除黨籍。[16][17]4月,蔡和森在《嚮導》发表文章,直斥馮为反革命分子[19]。
1926年4月7日,以理事章太炎、馮自由爲首的「反赤救國大聯合」成立,致電苏联駐北京大使加拉罕,抗議加拉罕在中國宣傳赤化,「煽惑無知之青年,啖以金錢,授以利器,爲虎作倀」。[20]
作为中国国民党右派,冯自由曾通电公开批评被视为左派的蒋介石、汪精卫。但他也坚持不和同属国民党右派的西山会议派合作。后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冯自由对蒋介石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及激进青年十分反感,并转而经商,表示不愿和蒋介石合作。但他日后也没有参加中国国民党内反对蒋介石各派的历次活动。[16][7]
1928年,馮自由在上海任新新公司经理。[7]同年開始“发愤搜集三十年来所珍藏的各种书札、笔记、表册、报章等等,并广征故旧同志所经过之事迹”,撰写了《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三卷。[16]1933年1月12日,馮自由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三届立法委员,每周到南京开会一次。[13][7]1935年,经孙科提议,恢复了冯自由的中国国民党党籍。[7]1936年,开始撰写《革命逸史》,直到1948年才全部完成。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50年,在公理会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以前冯自由反对宗教)。1951年8月偕妻赴台湾。1953年以後任总统府国策顾问。[7][21]
著作
- 冯自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大赛会游记,美国旧金山大埠少年中国报,1915年
- 冯自由,三次革命军,1915年
- 冯自由,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研究所,1920年
-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上編). 上海: 革命史編輯社. 1928-11-15.
-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编),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0年
-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續編. 上海: 中國文化服務社. 1946-08.
-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1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
-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
-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
-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4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
-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5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 冯自由,革命逸史(1-6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 冯自由,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
- 冯自由,冯自由回忆录——革命逸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 冯自由,華僑革命史話,海外出版社,1945年
- 冯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 中國革命運動二十六年組織史.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48.
- 冯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53年
- 冯自由,華僑革命組織史話,正中書局,1954年
家庭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