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時其地屬恒山郡。漢景帝三年(前154年),立皇子劉勝為中山王,分常山郡(故恒山郡)東部置中山國,治所在盧奴縣(今河北省定州市)。
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推恩置廣望、將梁、薪館、陸城、薪處五侯國,別屬涿郡。元朔三年(前126年),推恩置陸地侯國,別屬涿郡。元朔四年(前125年),推恩置臨樂、東野、高平、廣川四侯國,別屬涿郡、平原郡等鄰郡。元朔五年(前124年),推恩置桑丘、高丘、柳宿、戎丘、樊輿、曲成、安郭、安險、安道九侯國,別屬涿郡等鄰郡。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中山國屬冀州刺史部。昭帝元鳳五年(前76年),推恩置成侯國,別屬涿郡。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推恩置宣處侯國,別屬鄰郡[1]。五鳳三年(前55年),國除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九縣:盧奴、北平、唐、深澤、苦陘、曲逆、望都、新市、毋極。
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徙清河王劉竟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王薨,無子,國除為中山郡。成帝陽朔二年(前23年),徙信都王劉興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綏和元年(前8年),以涿郡北新成、安國、新處、陸成、安險五縣益封中山國。[2]
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4],省併深澤、新處、陸成三縣。建武十七年(41年),進封右翊公劉輔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兼食常山郡。建武二十年(44年),徙封中山王為沛王,復為中山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代郡廣昌縣改屬中山郡。建武中,北新成縣改屬涿郡。
建武三十年(54年),徙封左翊王劉焉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削安險縣,別屬涿郡。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常山郡上曲陽縣益封中山國。元和中(84年-87年),歸還安險縣,後改為安熹縣。章和二年(88年),改曲逆縣為蒲陰縣,苦陘縣為漢昌縣。順帝永建五年(130年),河間國推恩置蠡吾侯國,別屬中山國。至此,中山國領十三縣(侯國):盧奴、北平、毋極、新市、望都、唐、安國、安憙、漢昌、蠡吾、上曲陽、蒲陰、廣昌。
桓帝本初元年(146年),蠡吾侯國除為縣,後還屬河間國。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國、河間國、安平國数县置博陵郡,安國縣改屬之。後代郡靈丘縣改屬中山國。靈帝末,中山王絕嗣,國除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十二縣:盧奴、北平、毋極、新市、望都、唐、安憙、漢昌、上曲陽、蒲陰、廣昌、靈丘。[5]
曹魏時,改漢昌縣為魏昌縣。後毋極縣併入魏昌縣,省併靈丘縣,廣昌縣還屬代郡,上曲陽縣還屬常山郡。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進封濮陽王曹袞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6]。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國除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八縣:盧奴、北平、新市、望都、唐、安喜、魏昌、蒲陰[7]。
十六國時期,中山郡先後為漢(314年-319年)、後趙(319年-350年)、冉魏(350年-351年)、前燕(351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後燕(384年-397年)所有。後燕建興元年(386年),慕容垂稱帝,都中山城,分冀州中山等郡置司州,中山郡置尹,改盧奴縣為弗違縣。[8]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盡有除中山城以外的中山郡之地。皇始二年(397年),取中山城,復弗違縣為盧奴縣,改燕之司州為安州,天興三年(400年)又改為定州。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常山郡上曲陽縣併入新市縣。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分魏昌縣復置毋極縣。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分新市縣復置上曲陽縣,仍屬中山郡。孝明帝孝昌中(525年-528年),分中山郡北平、蒲陰、望都三縣置北平郡。至此,中山郡領七縣:盧奴、新市、上曲陽、唐、安喜、魏昌、毋極[9]。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併盧奴、唐、魏昌三縣;改上曲陽縣為曲陽縣;廢北平郡,其所領蒲陰、望都二縣併入北平縣,改屬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五縣:新市、曲陽、安喜、毋極、北平。[8]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因避諱改中山郡為鮮虞郡。開皇三年(583年),廢鮮虞郡,領縣直屬定州[8]。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定州為博陵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