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搵味嘅話,請睇酸味 。 酸 (粵拼 : syun1 )嘅傳統定義係溶 喺水入面之後,溶液入面氫離子嘅濃度,大過純水入面氫離子 濃度嘅化合物 。換言之,酸性溶液嘅pH值 細過7。酸通常有酸味,而且酸係會同鈣 之類嘅金屬產生化學反應,又可以同鹼 中和 ,出水同鹽。酸有無機酸 同埋有機酸 兩種。
常見嘅強酸──硫酸 嘅立體模型
化學入面嘅酸有幾種定義:
酸鹼電離理論
阿瑞尼士
瑞典科學家阿瑞尼士 (Svante Arrhenius)喺1884年發現酸嘅出現係因為氫離子 。佢將酸定義做一個溶喺水入面之後會解離出水合氫離子 (H3 O+ )嘅物質[1] 。
酸鹼質子理論
1923年,化學家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同Thomas Martin Lowry 同時發現中和反應入面係會有質子 轉移。呢個定義係指可以放質子(氫離子,H+)嘅分子或者離子都係酸(布忍斯特酸)。
呢個理論比酸鹼電離理論有個優勝之處,例如醋 嘅有機酸 ,醋酸 (CH3 COOH)嘅化學反應:
雖然兩個理論都好易講到第一個反應:CH3 COOH 溶解喺水之後有放到H3 O+ ,而且佢亦畀咗質子水。但係喺第二個例入面CH3 COOH 亦都有同一個變化,但係佢只係畀咗質子氨 (NH3 ),而無生成水合氫離子。呢個理論可以形容埋分子化合物 ,而阿瑞尼士 個定義一定要個反應涉及到離子 先用得着。氯化鈉 (HCl)同氨喺唔同情況都可以合成氯化銨 ,NH4 Cl。溶解咗嘅氯化鈉好似鹽酸 噉,會出水合氫離子同埋氯離子。以下化學反應可以睇到酸鹼電離理論嘅限制:
H3 O+ (aq ) + Cl− (aq ) + NH3 → Cl− (aq ) + NH4 + (aq )
HCl(苯 ) + NH3 (苯 ) → NH4 Cl(s )
HCl(g ) + NH3 (g ) → NH4 Cl(s )
兩個定義都可以用喺第一個例,因為水係溶劑而且出咗水合氫離子。但係之後兩個反應無離子出但依然有質子轉移。喺第二個反應入面,溶咗入苯嘅氯化鈉同氨產生固體嘅氯化銨,而第三個反應入面氣體氯化鈉同氨產生固體嘅氯化銨。
酸鹼電子理論
美國物理化學家路易士 (Gilbert Newton Lewis)將酸定義做電子 嘅接受者,呢個係範圍最廣泛嘅定義,因為路易士酸鹼並唔需要氫 或者氧 存在。例如,三氟化硼有空軌道可以接受電子,所以係路易士酸。
金屬鋅 同鹽酸 起反應,產生氫氣 (泡泡)。
燒杯入面嘅鹽酸 同阿摩尼亞 起反應,產生氯化氨 (白煙)。
通常有酸味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可以令通用酸鹼指示劑變成偏暖色 。主要係因為酸可以放出氫離子(H+ )。
其他指示劑:
藍色石蕊試紙 :酸可以將藍色石蕊試紙(一張可以顯示酸性嘅紙)變成紅色。
甲基橙 :當pH值係0至3.1,酸可以令甲基橙 由黃色變成紅色;當pH值係3.1至4.4,酸可以令甲基橙 由黃色變成橙色。
酸基本上唔會令到酚酞變色,應該維持無色,但係同如果pH值細過0,酚酞會變成橙紅色;pH係0至8.2就無色透明;pH係8.2至12就係粉紅色;pH大過12就無色。
所有酸嘅水溶液都可以導電,因為有氫離子及酸根離子,佢哋可以喺電極之間交換電荷,從而導電。所以酸亦係一種電解質。
同活潑金屬單質反應:
稀酸可以同金屬單質(好似鈣 、鎂 、鐵 、鋅 等等)產生反應,產生鹽同氫氣。
稀酸 + 金屬 → 氫氣 + 鹽
H2 SO4 + Ca → H2 ↑ + CaSO4
H2 SO4 + Mg → H2 ↑ + MgSO4
H2 SO4 + Fe → H2 ↑ + FeSO4
H2 SO4 + Zn → H2 ↑ + ZnSO4
2HCl + Ca → H2 ↑ + CaCl2
2HCl + Mg → H2 ↑ + MgCl2
2HCl + Fe → H2 ↑ + FeCl2
2HCl + Zn → H2 ↑ + ZnCl2
睇埋:金屬活動性順序
稀酸唔會同銅、汞、銀、鉑、金呢啲金屬反應。稀硝酸 同金屬嘅反應特別啲,佢會同金屬產生氧化還原反應 ,出一氧化氮 (NO,無色氣體)而唔出氫氣,只有極稀嘅硝酸先會同金屬緩慢反應產生少量氫氣。所以工業入面好少會直接用硝酸整硝酸鹽,多數用置換反應 整。
要注意嘅係金屬單質鉛 (Pb)同稀酸(特別係硫酸H2 SO4 同鹽酸HCl)嘅反應入面,因為鉛嘅活性較低,開頭反應速度超慢,而且呢個反應重會好快停。因為氯化鉛PbCl2 同硫酸鉛PbSO4 分別微溶於同唔溶於水,佢會喺金屬鉛面形成保護膜阻止金屬鉛同酸反應,而令呢個反應慢慢停止。
鉀(K)同埋鈉(Na)因為太過活躍,會同稀酸產生危險嘅爆炸 性反應,所以工業上唔會用呢個方法整鉀鹽同鈉鹽。
鋁可以同稀嘅強酸(好似稀鹽酸、稀硫酸等)進行反應,產生氫氣同相應嘅鋁鹽。常溫之下,鋁喺濃硝酸同埋濃硫酸中被鈍化,冇反應,所以濃硝酸係用鋁罐(可維持大概180個鐘)運輸。
酸 + 鹼 → 鹽 + 水。主要係因為酸入面嘅氫離子(H+ )同鹼 入面氫氧根離子 (OH? )結合成水(H2 O),係複分解反應 。
HCl + NaOH → H2 O + NaCl
H+ + OH− → H2 O
酸 + 金屬氧化物 → 水 + 鹽
2H+ + O2− → H2 O
2HCl + CuO → CuCl2 + H2 O
H2 SO4 + CuO → CuSO4 + H2 O
碳酸鹽 + 稀酸 → 盐 + 二氧化碳 + 水
Na2 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 O
Na2 CO3 + H2 SO4 → Na2 SO4 + CO2 + H2 O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 O
CaCO3 + H2 SO4 → CaSO4 + CO2 + H2 O
碳酸氫鹽 + 稀酸 → 鹽+ 二氧化碳 + 水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 O
2NaHCO3 + H2 SO4 → Na2 SO4 + 2CO2 + 2H2 O
Ca(HCO3 )2 + 2HCl → CaCl2 + 2CO2 + 2H2 O
Ca(HCO3 )2 + H2 SO4 → CaSO4 + 2CO2 + 2H2 O
酸 + 鹽 → 新鹽 + 新酸(要求反應生成難溶物或者弱電解質)
2HCl + Na2 CO3 → 2NaCl + H2 O + CO2 ↑
H2 SO4 + Ba(ClO3 )2 → BaSO4 + 2HClO3
汽水 入面有碳酸 。
酸有好多唔同用途,例如可以用來酸洗 ,整走鐵鏽同埋其他金屬嘅腐蝕,亦可以喺濕電芯 入面做電解質,好似車電芯 入面嘅硫酸 。
而好似硫酸噉嘅強酸,喺處理礦物嘅時候好常用。例如磷酸礦物會同硫酸產生可以用來做磷酸肥料嘅磷酸 。
喺工業入面,硝酸 同氨 用來產生肥料硝酸銨 ,而羧酸 就可以同酒精 酯化 ,產生酯 。
酸亦都可以加落嘢飲同食物入面調味,而且當防腐劑。磷酸 係汽水 嘅其中一種添加劑,碳酸 更係汽水嘅重要成份。日常用品醋 入面亦都有醋酸 ,而檸檬酸 就可以當防腐劑。
酒石酸 係未熟嘅芒果同埋羅望子嘅一個重要成份,天然生果蔬菜亦都有酸,橙、檸檬同其他柑橘類生果有檸檬酸 ;蕃茄、菠菜、楊桃有草酸 。
維他命C 呢種人體必要嘅維他命亦都係一種酸,檸檬、柑橘類生果 、番石榴同好多其他生果都有。
有啲酸亦都可以當藥用,乙酰水楊酸 (亞士匹靈)就可以用嚟止痛同醫病。
而喺身體入面,鹽酸喺個胃道消化食物。氨基酸合成蛋白質,修補身體組織同埋發育,而脂肪酸亦可以修補身體組織同埋發育。核酸就用嚟生產DNA、RNA 同埋傳送基因訊息畀後代。而碳酸就可以保持身體pH值平衡。
檸檬入面有檸檬酸。
所有存在響天然嘢食 入面嘅有機酸都係弱酸:
抗壞血酸 (C6 H8 O6 ) —— 可以響生果 度搵到。
乙酸 (CH3 COOH) —— 可以響醋 度搵到。
單寧酸 (C76 H52 O46 ) —— 可以響茶 度搵到。
酒石酸 (C4 H4 O6 ) —— 可以響提子 度搵到。
檸檬酸 (C6 H8 O7 ) —— 可以響橙 同檸檬 度搵到。
無機酸
鹵化氫同佢哋嘅溶劑:鹽酸 (HCl)、氫溴酸 (HBr)、氫碘酸 (HI)
鹵素含氧酸:次氯酸 (HClO)、亞氯酸 (HClO2 )、氯酸 (HClO3 )、高氯酸 (HClO4 )同埋其他類似嘅溴同碘嘅酸。
硫酸 (H2 SO4 )
氟磺酸 (HSO3 F)
硝酸 (HNO3 )
磷酸 (H3 PO4 )
氟銻酸 (HSbF6 )
氟硼酸 (HBF4 )
六氟磷酸 (HPF6 )
鉻酸 (H2 CrO4 )
硼酸 (H3 BO3 )
磺酸
甲基磺酸 (or mesylic acid, CH3 SO3 H)
乙基磺酸 (or esylic acid, CH3 CH2 SO3 H)
苯磺酸 (or besylic acid, C6 H5 SO3 H)
對甲基苯磺酸 (or tosylic acid, CH3 C6 H4 SO3 H)
三氟甲磺酸 (or triflic acid, CF3 SO3 H)
聚苯乙烯磺酸 (Sulfonated polystyrene ,[CH2 CH(C6 H4 )SO3 H]n )
羧酸
醋酸 (CH3 COOH)
檸檬酸 (C6 H8 O7 )
蟻酸 (HCOOH)
葡萄糖酸 HOCH2 -(CHOH)4 -COOH
乳酸 (CH3 -CHOH-COOH)
草酸 (HOOC-COOH)
酒石酸 (HOOC-CHOH-CHOH-COOH)
Ebbing, D.D., & Gammon, S. D. (2005). General chemistry (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ISBN 0-618-51177-6
Listing of strengths of common acids and bases
Zumdahl, Chemistry, 4th Edition.
Ebbing, D.D., & Gammon, S. D. (2005). General chemistry (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ISBN 0-618-51177-6
Pavia, D.L., Lampman, G.M., & Kriz, G.S. (2004). Organic chemistry volume 1: Organic chemistry 351. Mason, OH: Cenage Learning. ISBN 978075934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