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遜尼派(Sunni,亞拉伯話: 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係伊斯蘭教入面最多人嘅一個主流派系,全名係「遜奈和大眾派」,意思係「遵守遜奈嘅人」,佢哋又叫自己做「正統派」,穆罕默德死咗之後,佢哋主張哈里發應該係推舉合適嘅人嚟做,同什葉派主張要有合乎血統嘅人承傳相反,因而形成佢哋同什葉派之間對立嘅關係。佢哋以《古蘭經》同六大聖訓作為佈道、立法同行教嘅根據,喺9世紀制定咗一套四大學科,即係聖訓學、經注學、教法學同教義學四個學科系統出嚟。後來因為對護教主義某啲觀點嘅爭論,又分出咗唔同嘅學派出嚟。其中一個艾什爾里派喺11世紀中葉仲成為塞爾柱王朝嘅官方宗教,同蘇菲派合一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多穆斯林信嘅一個伊斯蘭教派,而中國嘅穆斯林就主要屬於哈乃斐學派。
伊斯蘭教系列 |
信仰 |
|
習俗 |
典籍 |
典籍同法律 |
歷史 |
歷史 |
教派 |
文化 |
啦掕嘢 |
|
伊斯蘭教主題 |
阿拉伯文嘅「sunna」一詞,即係遜尼派嘅由來,喺伊斯蘭教之前就已經存在。呢個詞語以前係形容大多數人跟隨嘅傳統。[1]
喺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Template:Reign)畀人謀殺之後,呢個詞語開始有更大嘅政治意義。據講馬立克·阿什塔爾,阿里嘅一位著名追隨者,喺蘇芬戰役期間話穆阿維葉正在殺死「sunna」。戰後,大家同意要用「正義嘅、團結而唔係分裂嘅遜奈」(「as-Sunna al-ʿādila al-ǧāmiʿa ġair al-mufarriqa」)嚟解決衝突。「遜奈」一詞幾時開始簡稱為「先知嘅遜奈」(Sunnat an-Nabī),而家仲未知。[2]
喺倭馬亞王朝期間,包括什葉派同哈瓦利吉派喺內嘅幾個政治運動都反抗國家。佢哋以「可蘭經同先知嘅遜奈」嘅名義進行戰鬥。[3]
喺第二次內戰(680-692年)期間,遜奈一詞開始帶有批評什葉派教義(Tashayyu')嘅含義。據庫法嘅穆夫提馬斯魯克·本·阿德賈(卒於683年)記載,需要愛戴首兩位哈里發艾布·伯克爾同奧馬爾·本·赫塔卜,並承認佢哋嘅優先地位(Fadā'il)。馬斯魯克嘅一個學生,學者沙比(卒於721至729年之間),喺內戰期間最初支持庫法嘅什葉派,但後來因為厭惡佢哋嘅狂熱而轉投阿卜杜勒·馬立克,令「遜奈」呢個概念更加普及。[4]
「遜奈派」一詞相比起「遜奈人」或「遜奈與團體之人」嚟講係相對新嘅叫法。可能係伊本·泰米葉第一次用呢個簡稱。[5]之後呢個詞喺泛伊斯蘭學者如穆罕默德·拉希德·里達喺1928-29年發表嘅《遜奈與什葉派,或瓦哈比主義與拉菲達派:宗教歷史、社會學同改革取向嘅事實》一文中變得更加普及。[6]
最早關於「遜奈人」嘅支持文獻之一嚟自巴士拉學者穆罕默德·本·西林(卒於728年)。佢喺穆斯林·本·哈賈吉嘅《聖訓實錄》中畀人引用講:「以前冇人會問關於傳承系統嘅事。但當分裂開始之後,人哋就會話:『講出你嘅消息來源。』如果佢哋係遜奈人,你就接受佢哋嘅聖訓。但如果佢哋係創新之人,就會拒絕佢哋嘅聖訓。」[7]
「遜奈與團體之人」呢個詞第一次出現嘅確實時間仲未好清楚。阿拔斯王朝嘅哈里發馬蒙(在位813-833年)喺佢嘅米赫納法令中批評一班將自己同遜奈扯上關係嘅人,佢哋聲稱自己係「真理、宗教同團體之人」。[8]
呢個詞一直都係一個讚譽性嘅稱謂。艾布·哈尼法(卒於769年),佢同情穆爾吉派,堅持佢哋係「正義之人同遜奈之人」。[9]
根據約瑟夫·範·埃斯嘅講法,呢個詞淨係解作「光榮同正義嘅信眾」。[10]
喺哈乃斐派中間,「遜奈人」同「正義之人」呢兩個稱謂好耐都係可以互換嘅。好似哈乃斐派嘅艾布·卡西姆·薩馬爾坎迪(卒於953年),佢為薩曼王朝寫過一本教理問答,有時用呢個詞,有時又用嗰個詞嚟形容自己嘅群體。[11]
「遜奈人」嘅單數形式係「遜奈追隨者」。[12]呢個詞曾經畀阿卜杜拉·伊本·穆巴拉克(卒於797年)用嚟形容一個同什葉派、哈瓦利吉派、卡德里派同穆爾吉派保持距離嘅人。[13]
另外,仲有阿拉伯語形容詞「遜尼」用嚟形容個別人士。據記載,庫法嘅古蘭經學者艾布·伯克爾·本·阿亞什(卒於809年)曾經畀人問佢點樣先算係「遜尼」。佢答話:「就係當異端邪說提起嘅時候,對任何一種都唔會感興趣嘅人。」[14]
安達盧西亞嘅學者伊本·哈茲姆(卒於1064年)後來教導話,承認伊斯蘭教嘅人可以分成四組:遜奈人、穆爾太齊賴派、穆爾吉派、什葉派同哈瓦利吉派。[15]穆爾太齊賴派取代咗卡德里派嘅位置。
喺九世紀,人哋開始用更多讚美嘅詞嚟擴充「遜奈人」呢個詞。艾布·哈桑·艾什阿里用咗好多詞嚟形容自己嘅群體,例如「遜奈同正直之人」、「遜奈同聖訓之人」[16],或者「真理同遜奈之人」。[17]
喺塔哈維(卒於933年)嘅遜尼派信條中,「團體」呢個詞好多時都同阿拉伯文嘅「分裂」(furqa)形成對比。[18]塔哈維解釋話「團體」就係真理同正確(ḥaqq wa-ṣawāb),而「分裂」就係偏離同懲罰(zaiġ wa-ʿaḏāb)。[19]
伊本·泰米葉話,「團體」作為「分裂」嘅相反詞,本身就包含咗「聚集、一齊、同意」(iǧtimāʿ)嘅意思。佢仲將呢個詞同一致同意原則聯繫喺埋一齊,認為係繼天經(古蘭經)同遜奈之後嘅第三個法律來源。[20]
奧斯曼帝國嘅學者穆斯利赫·丁·卡斯塔拉尼(卒於1495年)認為「團體」嘅意思係「聖門弟子嘅道路」(ṭarīqat aṣ-ṣaḥāba)。[21]而現代印尼神學家努爾霍利什·馬吉德(卒於2005年)將「團體」解釋為一個包容性概念:佢話呢個詞代表一個開放、包容多元價值同對話嘅社會,但唔係咁強調。[22]
公元7世紀由亞拉伯人穆罕默德喺麥加創立伊斯蘭教,但最初受到麥加貴族壓迫,於是走到去麥地那成立一個宗教社團叫做「烏瑪」,經過長年鬥爭之後,烏瑪最終進佔麥加,最後成個亞拉伯半島亦變為伊斯蘭教嘅世界。
但喺穆罕默德死咗之後,由於無指定承繼人,同時亦無講點樣推舉領袖,於是好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例如信仰理解分歧、政治利益等原因,先後分裂出哈里哲派同什葉派出嚟,加上帝國不斷擴張,單單一本《古蘭經》已經唔可以滿足各種實際生活需要,因而各自開始發展出一套教法同聖訓學,作為對《古蘭經》嘅補充。到9-10世紀終於完成六大聖訓集。
但對於好多問題,尤其是哈里發職能同佢嘅制度、亞里功過等問題仍然好有爭議,為咗要令各方達成一致,「遜尼派」就咁慢慢形成。
而到咗11世紀,遜尼派正式確立艾什爾里派教義作為正式教義,之後又引入蘇菲派思想充實信仰內容,最後成套教義終於完全建立。
遜尼派嘅教義係記錄喺唔同嘅信仰綱要入面,呢啲綱要用一個教理問答嘅形式總結咗最重要嘅教條。教條嘅內容會因應作者隸屬某個教派傳統而有所不同。幾個最重要聲稱代表遜尼派教義嘅信仰綱要包括:
大部分上述分支都見證咗六大信仰支柱,即「伊瑪尼嘅六大支柱」,相信呢啲係最基本嘅教義。[31] 呢六個信條係現今所有遜尼派共同認可嘅,無論係傳統遜尼派,定係後期嘅運動。此外,自八世紀以來,經典遜尼派伊斯蘭教仲有其他主要嘅教義,例如塔哈維信仰綱要。傳統上,呢啲遜尼派嘅信仰條款包括以下:
遜尼派嘅信仰中心係托黑德,即相信安拉嘅唯一性。安拉係唯一嘅神(fard),除咗佢之外冇其他神明。[32] 佢係獨一嘅(munfarid),冇伴侶(šarīk),冇對立面(nidd),冇類似者(maṯīl),亦冇敵人(ḍidd)。[33] 佢冇娶過配偶,冇生過仔,[32] 亦冇被生。[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