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精神日本人,簡稱精日[1],係中國大陸嘅潮語,網民對中國籍極端親日派嘅政治成份分類,甚至會貶稱為日本雜種(日雜)。但同時係而家中國多個政治、社會問題之中較為新興嘅議題。喺QQ、百度貼吧有同精日有關嘅群組,不過加入嘅門檻好高。網友申請加入都會被拒絕[2]。
日本文化好受中國人歡迎。表面上,部份深受日本文化影響嘅中國大陸人,對日本嘅社會價值觀同政治認同感高過自身文化,甚至有人自稱為冇日本國籍嘅日本人。班友通常會保持「日本式嘅」習慣。但個別自稱「精日份子」嘅網絡紅人發表認同大日本帝國對華政策(戰爭同屠殺)嘅言論或者行為,從而令到泛中華民族主義者同埋親中派人士發火。 [1]另外,相信部份喺中國土生土長,深受中國教育系統影響嘅新生代中國人變得「反共」,外來文化唔係主因。喺主流同傳統上嘅反對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體系嘅力量有好多。相對親外主義者同單純表達不滿嘅人而言,傳統嘅反共主張還有:中華民國同國民黨背景人士、國家獨立力量(香港獨立運動/台灣獨立運動/疆獨/藏獨/滿洲國)、資本主義者等等。統統都係針對中共統治嘅問題。
二戰後,中國同日本兩個新政權誕生,兩方並無明顯敵意。 1949年中共建國後,毛澤東嘅中央政府集中資源赤化改造中國大陸地區,至1960年代因階級鬥爭同反蘇反美政策而閒置反日主義。 1972年中日建交[6],共產黨更曾代表中國人喺聲明中提出放棄對日本嘅戰爭賠償要求,而日本也從1979年起長期提供中國無息貸款達30年之久。喺蘇聯解體前,中日共同抗蘇也為維繫良好關係而出現了“蜜月期”,人民號報甚至發表過「支持日本人民北方四島嘅正義鬥爭」、「 嚴厲譴責美帝國主義用原子彈殺害亞洲人民」等文章。 [7]1989年六四鎮壓之後,西方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製裁,日本率先喺1990年嘅G-7峰會上打破制裁,恢復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投資同貸款。 1992年天皇更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8]喺90年代之前,並無所謂嘅愛國反日教學資訊。 70年代嘅歷史書籍連南京大屠殺等等內容都隻字不提,更唔會如今般以大量嘅修詞技巧同嚴詞批判以描述一些事件,以達到一些戰略目嘅。
反日潮流嘅開始自1990年代未,江澤民時期,中國社會內部至政黨軍部出現嚴重問題[9]。中國政府借機[10]將針對中國共產黨嘅力量同國內矛盾(如:中港矛盾、黑心食品、性病大國、 盜版同嚴重暴力等等問題)嘅視線轉移至日本。結果中國社會喺歷史同政治動機[11]形成嘅「現代中國嘅反日情緒」。
反日情緒波及國內人士,精日被官方點名批評。2018年3月8號上午,外交部部長王毅喺梅地亞中心記者會場離開時,江蘇媒體《現代快報》記者就“精日”分子不斷挑釁民族底線嘅行為一事提問。 王毅聽清問題後,隨即對此事作出回應稱“精日”分子係“中國人嘅敗類”[12]。另外,賀雲翱、張凱麗、鄭曉龍、張光北、馮遠征、成龍、呂章申、範迪安 、呂逸濤等38位文藝界嘅全國政協委員聯合遞交一份關於“制定保護國格同民族尊嚴專門法”嘅提案,對“精日”分子嘅行為納入刑法處罰嘅範疇[13]。支持二戰日本嘅精日人士嘅政治光譜會被定性為日本極右翼[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