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屠呦呦(粵拼:tou4 jau1 jau1;簡化字:屠呦呦;1930年12月30號—)係中國內地嘅女科學家兼醫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院兼首席研究員同青嵩素研發中心主任,浙江寧波人。亦係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喺中藥同中西藥結合研究方面做咗好耐,最突出嘅貢獻係萃取出青嵩素同合成雙氫青嵩素。2011年9月拎過拉斯卡獎,2015年因研發咗全新嘅醫瘧疾方法,從而攞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喺1930年12月30日出世。「呦呦」爾個名係佢阿爸同佢起嘅,源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芩……」[1]。
屠呦呦細個嗰陣住喺舅父姚慶三喺開明街26號嘅居所道。1948年春天,屠呦呦進入效實中學讀書,1950年轉入寧波中學[2]。
1951年畢業之後,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喺北大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讀書。1955年,佢由北京醫學院畢業[註 1]。畢業後佢曾經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喺中國中醫研究院[註 2]做嘢,前後分別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宜家佢係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3][4]。
1961年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命屠呦呦為北京中藥研究所「五二三項目組」嘅組長,負責領導對傳統中醫藥文獻同配方嘅搜尋與整理。屠呦呦同佢嘅工作團隊希望由中國傳統醫學中尋找對抗瘧疾嘅物質。於是佢等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察訪民間藥方,拜訪各地重在世嘅老中醫,揀出大概兩千個有關對抗瘧疾嘅藥方,篩選之後集中針對200種中草藥嘅380個可能藥方研究,最終鎖定由青蒿裡面提取抗瘧疾藥[5] [6]。提取抗瘧疾藥嘅實驗一開始並唔順利,因為當時嘅中藥方劑全部需要煎煮,但係高溫會破壞澌啲青蒿素。後來屠呦呦佢等喺晉朝(公元340年)葛洪嘅《肘後備急方》第三卷裡面發現徂一種唔同嘅服藥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註 3],從而獲得靈感,改為用乙醚萃取黃花蒿,再經過一系列純化,獲得青蒿素。青蒿素抗瘧疾十分有效,但係單一使用容易造成抗藥性。因此喺1990年代,瑞士諾華公司(Novartis)以青蒿素為基礎製成徂複方藥物。爾種複方藥物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基本藥品」目錄,成為瘧疾嘅標準治療方案,向全世界推薦。
青蒿素挽救了幾百萬名瘧疾患者嘅生命[7][8],但係屠呦呦就付出徂相當沉重嘅個人代價。屠呦呦啱啱參加五二三項目嗰陣,曾經一個人前往河南,返到河南嗰陣佢個女竟然唔認得佢[9]。後來丈夫被共產黨送徂去「五七幹校」改造,夫妻長年被迫分居兩地[1]。
2011年,屠呦呦因為對以青蒿素對抗瘧疾嘅療法作出徂巨大貢獻而榮獲拉斯卡臨床醫學獎[10]。2015年,佢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C·金比爾、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榮,一齊榮獲當年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