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期間嘅警察濫權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19年香港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期間,警察大量濫權、瀆職,受到廣泛報導,亦令「黑警」呢個批評詞語喺香港流行。
![]() |
警黑合作
自從2014年雨傘運動,香港警察就出現針對示威者嘅選擇性執法現象,例如戴口罩嘅黑社會人士喺警員面前襲擊示威人士,但前線警員扮睇唔到,刻意放生打示威者嘅人[1]。2019年反修例運動,香港各區都有市民自發設立連儂牆,但經常俾人破壞。即使有市民報稱受襲,警方往往只列作糾紛處理,警員唔會拘捕甚至護送破壞者,有區議員批評警方包庇滋事者,同時又高舉胡椒噴霧恐嚇街坊,縱容個別人士恐嚇市民[2][3]。而最明顯嘅警黑合作案例就係2019年7月21號元朗襲擊事件。
721元朗無差別襲擊事件
2019年7月21號發生元朗襲擊事件,警方喺早有情報顯示當晚將會有事發生嘅情況下,唔事先部署同阻止呢件襲擊事件發生。當晚元朗站同附近一帶,有市民俾人襲擊,但警方冇到場處理,差館更加拉閘唔理市民。最後班差人要喺事發39分鐘之後先至去到元朗站[4]。
而當晚深夜時分,有防暴警俾傳媒影到佢地同一班疑似鄉黑人士喺南邊圍行埋,但當時佢地冇拘捕或帶走任何人,元朗警區指揮官游乃強當晚仲話唔見到有人拎住武器,同全港市民直播畫面所見嘅事實不符[5]。
雖然當晚係就係有好多媒體做現場直播,之後網上都流傳好多影片,但係隔成半年警方其實都冇拉到幾多人,大家都覺得差人喺度包庇黑社會襲擊市民。一直有睇住反修例衝突事態發展嘅監警會專案組成員都話,721係收例風波咁多過月以來港人嘅最大心結,警方當晚行動咁表現,連佢都覺得「匪夷所思」,但自己查呢單案就困難重重,半年以來一直搵唔到涉事嘅元朗同八鄉指揮官,搞到呢位阿sir都話「唔知怎向公眾交代」[6]。
其實喺案發之前7月17號(即元朗襲擊事件發生前四日)屬於大嶼山警區嘅警員陳耀華已經喺 Facebook 發表「21/7來吧」嘅言論,佢仲「預告」721將會有事發生[7],更加令市民懷疑721元朗襲擊事件是香港警察同黑社會預先策劃嘅一場襲擊。
999九成接聽達標率,被督爆數字唔包721
2020年3月9號《明報》頭條報道,佢地翻查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文件,發現警方話喺2019年「15分鐘內回應新界區緊急求救電話」達標率有97.9%,《明報》問警方呢個數字有冇計721,但佢地一直冇回應。於是《明報》自己推算,將721當晚2.4萬個報案電話都計埋落去,發現果個全年達標率其實只得71.5%。而喺刊登報道嘅同一日,立法會財委會會議都有議員追問條數點計出黎,警務處總警司(策劃同發展)李雅麗先承認上年果8.4萬個電話係冇包括721當晚2.4萬個電話[8]。
警方仲話721當晚報案中心三個鐘收到兩萬幾個電話,當中有1100幾個電話係接通,以全年收到8萬幾宗緊急求助案件去睇,話其實果晚報案中心嘅表現,對全年電話報案接聽率影響輕微咁話[9],佢地仲話當晚3個鐘有2.4萬個來電,質疑係網民事前號召要癱瘓999系統[10]。但呢個講法受到議員質疑,議員仲話警務處抽調鐵路警區人手到港島行動基地嘅做法唔恰當,結果搞到元朗警力唔足以處理721元朗襲擊事件[11],曾志豪更認為癱瘓999嘅講法係警方抹黑報案者,又喺不同報告淡化同無視721事件,而且仲想為警隊「漂白」自己721當晚嘅表現[12]。
警黑聯誼
2020年2月9號,多名警隊高層,包括謝振中總警司﹑郭嘉銓總警司同江永祥高級警司被揭發喺黃埔一間酒家包廂設宴,期間相鄰包廂嘅客人為香港黑社會14K元老「老漢」嘅門生 Peter,令人懷疑雙方同時出現喺同一餐廳並非巧合,而係警方同黑社會預先安排嘅聚餐,引起警黑勾結嘅嫌疑。事後警察公共關係科口頭回覆傳媒查詢,指宴會純屬私人性質,唔涉公務[13]。
濫權行爲
惡意針對搜查市民
執法使用不恰當武力


- 2019年6月12號金鐘衝突,由當日傳媒同市民拍攝到嘅片段睇到,警方對示威者施以不必要武力,當中包括毆打已被制服嘅示威者、對示威者頭部發橡膠子彈,又向被困中信大廈示威者發放催淚彈,行動亦針對記者。國際特赦組織報告指警方所用嘅武力係冇必要同過份,有違國際法同國際人權標準[18]。喺現場嘅目擊者話,當時人群已經慢慢向住天橋方向嘅出口離開,但警方仍然喺中信大廈天橋橋下放催淚彈,之後人群爭住走入中信大廈避險,差啲搞到人踩人,而且中央旋轉門因裏面同外面都塞滿人,佢地同一時間以相反方向推門,搞到道門開唔到,而喺逃生無門同催淚彈刺激之下,門外嘅市民不斷慘叫同叫救命[19][20][21]。
- 8月31號,發生太子站事件[22][23][24][25],兩批政見唔同嘅乘客先口角後動武,之後幾個防暴同速龍小隊警員衝上月台同列車,以警棍無差別毆車廂裏頭嘅乘客[7][26][27][28][29][30][31]。大律師公會發聲明指警方以唔合理嘅暴力對待市民,證據顯示部分警員執法更偏離以往嘅標準。公會話只有成立一個獨立同全面嘅調查委員會,先至可以搵出真相同挽回社會對警隊嘅信心[32]。
以言入罪
隨住警民衝突愈多,警民關係每況愈下。喺警民對峙期間,警察防線外嘅圍觀者常用「黑警」一詞與前線警察對罵。
雖然香港並無辱警罪,但前線警察會以非法集結、公眾地方行為唔儉等罪明拘捕叫罵「黑警」嘅市民,甚至區議員。
- 2019年9月1號夜晚,54歲廚師於旺角警署外喊「黑警死全家」被控「襲警」,9月23號提堂,11月20號律政司因無合理機會定罪而撤消控罪,控方更主動表示付訟費[41]。
- 9月2號夜晚,一個白衫男人喺彌敦道與界限街交界向馬路對面嘅防暴警員說:「阿 sir 你跌咗嘢呀,良心呀、人性呀。」、「7.21去咗邊?黑社會打人嗰陣你去咗邊?」,之後有幾個差人衝前將個男人撳落地揮棍毆打再帶上警車。旺角指揮官韋能治指警方行動依據法律有證據,每個個案都需要進一步調查。傳媒再追問該男人言論觸犯哪條法律,韋能治稱會循「公眾地方內擾亂秩序行為」 (Disorder in public places) 方向調查。大律師黃宇逸認為唔能夠就噉言論入罪,因定罪元素係看言論唔咪破壞社會安寧或激使佢人破壞社會安寧,但案中男子並無教唆佢人打警察,只係問問題,根本唔可能構成犯法[43]。
吳志森指,自反修例事件以來已有多宗警方以言入罪被律政司撤控嘅案例,可見香港警察滥捕問題嚴重,警察情緒控制欠佳亦增加法庭工作同成本,亦賠上法治,即使當事人獲判無罪,但被拘捕後扣留四十八小時到上庭嘅日子,已經為當事人以至一般市民帶來壓力[45]。
「皇軍式」執勤
2020年3月8號,網民自發到將軍澳悼念周梓樂逝世四個月,活動期間有警員將市民帶去停車場搜身。網媒 Flash Media Hong Kong 拍到片,影到七個蒙面差人情緒失控,輪流以粗口鬧爆一男人,仲要求佢向佢地逐一道歉直至佢地滿意為止,當呢班差人發現記者正喺高空拍攝,就大聲呼喝叫佢熄機,仲要佢交出所拍低嘅相片同影片,仲質疑記者身份,話佢咁係「挑戰警察」,最後記者被帶到一邊截查,差人態度一樣惡劣。事後警方只係話會對有關警員訓斥,但就冇回應會唔會革佢地職[46]。
隱藏身份執法
根據警察通例,警員須喺執勤時將警員編號展示喺其制服上,同時佩戴委任證,從而俾大家識別佢嘅身份,如果警察做出不當行為,有關識別可以俾市民作出投訴。但自從反修例運動於2019年6月開始,警員喺執勤時開始唔佩戴委任證,如果市民要求檢視委任證,反而將市民嘅要求視為挑釁同「阻差辦公」,同時,警員開始以唔同方法遮住制服上面嘅號碼[47]。
香港人權監察譴責警方速龍小隊一直隱藏身分執行職務,佢地話咁只會令市民辨認唔到濫權警員嘅身份,投訴唔到;大律師公會都批評警隊默許警員隱藏身份,令佢地有「唔駛問責」同覺得「可以逃避監察」,監警會亦指出警員唔展示編號係「唔理想」。不過警方就話展示警員編號會令佢地俾人起底,又話個別小隊嘅制服冇空位擺號碼,之後又要求警員必須喺佢地件制服展示「行動呼號」卡,之不過呢個做法冇被嚴格執行,反而有警員喺佢地件制服佩上能夠「振奮士氣」嘅飾物,好似「警察勁揪」咁[48],結果公眾只覺得警隊高層解釋牽強,又冇紀律。
針對傳媒


根據警察通例,警員喺執行職務嘅時候要盡量配合傳媒採訪工作。
香港有好幾間電視台同網上媒體都會將公眾活動,例如示威、遊行、衝突場面直接放到鏡頭直播,喺持續半年以上嘅反修例運動,唔少香港警察嘅暴行被記者嘅直播鏡頭拍低,直接展現喺香港市民以至國際社會眼前。正因為咁,前綫警員與記者嘅衝突變得無日無之,有警員更開始以「黑記」呢個對應「黑警」嘅代名詞嘲諷記者,質疑記者鏡頭只針對警察[49]。
因反修例運動而來嘅警暴問題唔斷被被媒體揭露,香港警察對記者嘅態度亦開始變得強硬。警方唔但以封鎖線、突擊搜身等手法阻以記者進行直播同採訪,更動輒以非法集結、藏有武器、阻差辦公為由扣留/拘捕記者[50]。而個別媒體如立場新聞、有線新聞同now新聞嘅記者,更多次被前綫警員針對,甚至直噴胡椒噴霧而事前未被警告。甚至有記者喺直播期間畀前線警員要求索取身份證,然後再將記者嘅身分證於直播鏡頭前公開展示,更吋住咁講「你以為香港真嘅有第四權啊?」[51]。
種種有違新聞自由事件引起市民同傳媒界譁然,香港記者協會同攝影記者協會其後發表聯合聲明譴責有關警員為涉嫌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又指過去半年警方不斷打壓新聞工作者,妨礙新聞自由[52]。立場新聞記者林彦邦更概嘆,咁嘅採訪經歷喺深圳河以北見慣見熟,冇諗到時至今日喺香港居然可以體驗,恐怕往後會成為常態[53]。
暴力對待記者事件
- 2019年6月9號、12號,警方喺金鐘示威活動多次無理驅趕、搜查同推撞新聞工作者令佢地受傷,警方指控持有效證件之記者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要搜查佢地隨行物品[54],又用長盾同警棍驅趕已表明身份嘅記者,導致多人受傷;重用胡椒噴霧射向撤離緊嘅記者,令佢背脊同隻手受傷;差人又唔公開佢地界定邊度係封鎖範圍,重用長盾同警棍趕走記者,又用電筒照射形式干擾記者拍攝[55]。記協指警方已違反基本法第廿七條承諾嘅新聞自由、唔受執法人員損傷[56]。
- 6月12號,一個法國法蘭西24記者喺夏愨道橋上目睹警員疑向記者投催淚彈,於是佢喝差人「You shoot the press, motherfuckers」﹙你射傳媒記者,正仆街﹚,並表示「It's still Hong Kong not China, not yet」﹙呢度係香港,未係中國,重未係!﹚[57]。入夜之後,CNN 以「Hong Kong Police appear to target journalists (香港警察似乎將目標鎖定為記者)」為報道標題[58][59][60]。
- 9月29號,下晝4點50分,任職印尼語媒體《Suara》嘅印尼女記者兼副主編 Veby Mega Indah 喺灣仔入境事務大樓天橋通往告士打道嘅樓梯採訪期間,俾警員開槍射中右眼導致永久失明。Veby 多次要求警方交出開槍警員個人資料,以進行以人訴訟,但警方一直拒絕。12月5號,Veby 之後入稟高等法院,以「第三方披露令」(Norwich Pharmacal Order)做法律依據,要求警方交出當日開槍嘅警員身分、編號同相關文件。警方回應指喺涉案地點辨認到有警員開咗一發橡膠子彈,但唔能確定原告係因警方嘅子彈而受傷。法官高浩文最終安排下月17號審理件案,Veby 喺庭外質疑,律政司打算拖延時間,令佢損失控告涉事警員嘅憲法權利[62][63][64]。2020年3月中旬,網上傳出Veby私人檢控開槍警員嘅期限將於3月29號屆滿,網民於是動員搜尋涉案警員身份。Veby 代表律師澄清佢仲未提出私人檢控,話會考慮循較嚴重罪名提控,例如《侵害人身罪條例》中第 17 條嘅「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而射擊」,呢個罪名就冇起訴限期,又指 Veby 會向政府提出民事索償[65]。
- 10月14號,Now新聞台採訪車車長於旺角警署外前往取車途中,後腦位置突中布袋彈受傷,即使倒地並表明身分都係俾防暴警察押返警署,警員喺佢負傷之下再用警棍打佢嘅頭、手同腳,Now新聞台譴責警方濫用武力[66],香港記者協會、攝影記者協會、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都有發聲明譴責,要求政府正視警隊紀律,必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立法會議員林卓廷都譴責警方執行私刑,對警方解釋將車長帶入警署係為保護其安全,佢批評呢個講法係公然講大話同掩飾警暴,嚴重損害新聞自由[67]。
- 11月3號,《立場新聞》一個特約攝影記者喺太古城中心採訪期間被捕,被多名防暴警察壓喺地上,鎖上手銬,之後押上警車帶走,當時佢有配戴記者證,警方指佢涉嫌阻差辦公。同日浸大編委會嘅新聞系學生鄧澤旻喺太古城採訪期間被捕。被捕時佢多次向其他記者大嗌「我唔會自殺」,又話有警員曾經警告會雞姦佢。浸大編委會話,當時鄧澤旻有配戴記者證同記協學生會員證,並冇參加任何前線示威行動[68]。
- 11月10號,Now新聞台記者同攝影師下晝喺荃灣採訪期間,橋下警員喺未有任何警示之下發射催淚彈,射中記者左手。記協強烈譴責警方罔顧市民同記者,對警方未有收斂極度憤怒,要求警方停止暴力針對新聞工作者,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都有發聲明強烈譴責所有針對新聞工作者嘅暴力,並指香港呢個時刻更加需要新聞工作者無畏無懼向社會反映事實真相[69]。
- 12月15號晚,大批記者喺旺角採訪警民衝突期間遭防暴警察無理驅趕,有記者面部遭直噴胡椒噴霧同俾警棍打,事後更被拘捕,亦有學生記者被催淚彈中面。記協發聲明嚴厲譴責前線警員暴力對待新聞工作者[70]。
- 12月26號,《立場新聞》記者喺大埔採訪被警員截查,警員將記者嘅身份證故意喺直播鏡頭前展示約四十秒。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事指有合理理由相信有關警員可能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郭嘉銓亦指,事件當中負責截查嘅警員「有唔啱嘅地方」,警方會主動了解同調查事件。2020年1月19號,另一名《立場新聞》一名記者喺金鐘採訪畀警員兩度截查,一名警員持續以記者身份證擋鏡頭阻拍攝,過程有一分鐘長,之後警員更搶走記者直播器材同手提電話,記者電話螢幕爛咗[71]。
仇恨言論
警員執勤情緒失控問題
發表性傾向歧視言論
2019年12月8號,喺「國際人權日」遊行期間,有警察針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嘅性取向,喺岑勸告示威者返回行人路上時話佢係「死 gay 佬」。同樣係同性戀者嘅富商劉定成就話呢班差人唔識尊重人,仲潤佢地話「有差人直到無倫咪又係會貪錢去影裸照!」,暗串果個多次代表警方發言嘅港島總區高級警司吳樂俊,呢位吳 Sir 其實以前都有為劉生影裸照。劉定成又話,岑子杰嘅性取向根本同遊行事宜冇關,唔明差佬點解要針對佢[80]。
自稱差人來電騷擾區議員
2020年2月23號, 區議員岑敖暉話接一名自稱警務人員嘅人士,因為分發漂白水嘅問題打俾佢,仲以粗言辱罵恐嚇佢。而喺電話對話中,呢個人多次自稱係差人,仲話自己係差人所以就算岑敖輝係區議員報警都冇用[81]。
針對教育界嘅寒蟬效應
2019年9月,網上流傳一張中文科工作紙,當中有一條成語填充題,話差人「實際上卻與黑幫暗中勾結,置市民生死於不顧」。涉事學校保良局何蔭棠中學回覆傳媒證實有呢件事,指果位老師已經承認過失同道歉。保良局同校方話佢地唔接受呢個做法,而教育局亦話聯絡左學校了解,要求校方徹查同嚴肅跟進,而佢地亦會根據《教育條例》同《香港教育與專業守則》處理,指教師如果有失德行為可能會取消佢個教席[82]。
2020年2月23號, 跑馬地孔聖堂中學一名教職員喺私人社交平台轉發一篇睇落似係支持警方、實質暗串「黑警」嘅藏頭詩後,有差人睇到於是投訴,之後孔聖堂中學校董會喺未有調查結果嘅情況將呢位老師停職,被網民質疑係打壓言論自由,違背左佢地嘅創校宗旨[7]。
發放假新聞
喺運動期間,2019年7月14號一場沙田衝突入面,多間傳媒報道引述香港警察消息指,一名警員被鉗夾斷手指。之後傳真社發布調查指,報道中提及被指鉗斷警員手指嘅工具其實係警棍,而警員手指亦完好無缺[83][84]。
假扮示威者破壞
有啲親中派嘅支持者指控示威者採取暴力手段,破壞一啲商店同公共設施。不過,之後有媒體報導同網上片段流傳疑似示威者破壞嘅情況,但呢啲示威者竟然有唔少警察先會有嘅裝備,有啲人就質疑,呢啲破壞其實係香港警察、甚至係中共武警公安假扮示威者去做,目的係抹黑示威者,為鎮壓找藉口。香港警察嘅做法,得到國際特赦組織一個報告提及有一定證據支持,警察就否認有關指控,但就承認有臥底警員喺示威場合入面假扮抗爭者[85][86]。
中國武警秘密加入
2020年3月18號,路透社引述消息,話有4000幾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員駐紮喺香港,佢地參與左鎮壓香港示威者嘅行動,仲有香港警察陪同中國武警到前線[87][88]。中國武警同解放軍都係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而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係習近平。中國國防部同香港警務處都否認呢個消息[89][90]。
不過,去到2023年7月,前區議員兼海外港人組織「蘇格蘭香港人」嘅創辦人郭子健,就喺社交媒體轉述中國一間健身房嘅廣告,入面其中一位教練叫朱亮,喺佢嘅描述當中提及「曾服役于武警机动总队,参稳定2019香港暴乱⋯⋯」,間接證實當年呢個說法[91][92]。
監管機制冇用
一有警民衝突事件出現,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俾傳媒問親都左閃右避,一味話市民如果有唔滿意可以用現有嘅投訴機制向警方投訴,林鄭仲話班差人當更有好大壓力,要求市民「包容」佢地咁話[93][94][95][96]。但輿論批評監管機制係「自己查自己」,所謂嘅「行之有效」根本冇用,有冤冇路訴嘅制度激起更多民憤[97][98]。
- 2019年11月8號,英國基爾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Clifford Stott教授發表獨立專家小組報告,指監警會嘅調查權力同能力都唔夠,亦唔符合重視自由與權利社會嘅國際監警察組織標準,建議投訴要由獨立機構深入調查[99]。
- 11月20號,保安局長李家超於立法會回應民主黨許智峯質詢,指投訴警察課2015至16年度起3個年度接獲772項警員毆打嘅指控,當中兩項屬實。許智峯質疑投訴屬實比例低,認為監警會冇能力處理反修例運動嘅警暴問題,李家超反而話呢個數字反映警隊夠專業同有質素[100]。
外界反應
激發更多武力抗爭
香港警察喺處理元朗襲擊事件時嘅「冷處理」態度令唔少香港人反感,甚至令原本政治冷感嘅人O嘴,大家都覺得香港警察冇晒專業操守同道德價値。而且佢地每次俾人質疑,唔係避談就係左右言他,公共關係課警司江永祥仲要話「係由於一班人帶領示威者到元朗牽引成件事」,企圖為輿論吹風,唔負責任又不斷抹黑受害人,令更多市民對警隊反感,結果搞到警民關係嚴重撕裂。721事件被認為係「全民覺醒」嘅轉捩點,令好多人睇到警黑原來一直合作[101]。自此以後香港警民關係急轉直下,前線警員同示威遊行市民更成日衝突,而港鐵都因為處理危機不力受到市民杯葛,甚至激發更多示威者以武力抗爭。
記者杯葛警方
市民仇警潮
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19年發布發布民調顯示全港超逾一半市民對香港警察零信任,民調總監梁啟智指出,市民對警察信任崩盤很大程度源於重大嘅事件如元朗襲擊事件同太子站襲擊事件,同埋新屋嶺扣留中心屢傳警暴等,市民認為警方有很多隱瞞,呢啲都係造成唔信任嘅原因[109]。
由於警暴頻臨失控,港警選擇性執法、執法唔公,面對公眾又唔能開誠報公,香港市民對警察愈見反感但卻有心無力,民間開始流行一些針對警察嘅口號如「黑警死全家」,另外亦以此衍生出一些文宣產物,例如新春揮春、通訊軟件貼圖等, 讓市民面對時局無力鬱悶之時心理上可稍稍得到紓緩。然而,香港人喺反修例運動至今,打氣口號 已經出現多個層次嘅變化,由「香港人加油」,到「香港人反抗」、「香港人報仇」,再到「香港人戰鬥」,反映出香港市民喺唔同時間嘅心路歷程,未來時局亦有唔確定性[110]。
2020年2月,一名防暴警員確診武冠肺後,民間掀起慶祝風潮。例如以「最緊要人有事」、「三萬thanks」等字句回應,亦有市民開香檳慶祝,認為警員得到報應;3月6號適逢驚蟄,銅鑼灣鵝頸橋下有大批市民「打小人」,林鄭月娥同鄧炳強都成為「被打」目標[111]。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出,市民認為警員「貪生怕死、貪資源」,又喺抗疫期間仍然搞聚會,冇成為防疫中堅,形容警員表現係「負資產」。臨床心理學家葉劍青指,社會出現整體嘅「反警現象」,係呢場運動嘅條件反射。除非制度有改變,否則仇警情緒唔會完[112]。
臺灣移民署
2019年10月13號,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喺互聯網上回應有關於大批香港警察因企圖逃避對佢們濫用暴力嘅制裁而移民臺灣嘅傳聞時,以「香港黑警」來稱呼香港警察,以「將不法和犯罪阻絕於境外」一句否認傳聞。呢個帖文發表只係短短三個鐘頭,就已經得到30,000個讚好、4,000幾位網民留言,當中有唔少留言都係「感謝臺灣」[113]。
睇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