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大洲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南極洲(粵拼:naam4 gik6 zau1)係一塊響南半球嘅大洲。未發現之前,啲人都以為嗰度係汪洋一片。嗰度係世界上至凍嘅地方。
南極洲係最南嘅大洲,南極就響佢上面。平均來講,響各大洲之中,係至凍、至乾、至大風嘅地方。平均高度都係最高。佢98%都係畀冰冚住,面積有14 000 000平方千米。除咗海邊,成個地方都係好少降水,所以算係荒漠,重係世界上最大嘅荒漠。響上面無恆常嘅人住,只有一啲抵得冰嘅動植物先會生存到,好似企鵝、海狗、苔蘚、地衣,同幾種水藻。
喺1890年代,蘇格蘭嘅地圖學家約翰·佐治·巴索羅繆係第一個正式使用「(英文)」呢個詞嚟做大陸嘅名稱[1]。「(英文)」呢個詞代表「北極」或者「北」嘅相反意思[2],呢個詞係由希臘語嘅複合字Template:El (antarktikos) 變成女性名詞 Template:El (antarktiké) 再拉丁化而嚟嘅[3]。
南極靚相:
大概2億年前,南極大陸係超級大陸gondwana嘅一部分。1億8千萬年前左右,gondwana開始慢慢分裂[4],而家南極大陸嘅樣係大概2,500萬年前先形成。南極大陸唔係一直都係凍到核咁同乾到核咁嘅,大陸以前比而家仲要北好多,仲有過熱帶同溫帶氣候嘅時期,嗰陣時成個大陸都係森林[4],仲有好多唔同嘅生物住喺度。
寒武紀嗰陣時,gondwana嘅氣候仲幾舒服,而家西南極嗰邊嗰陣時仲喺北半球。嗰陣時,沙岩、石灰岩同頁岩都係慢慢堆積嚟。東南極嗰邊就喺赤道上面,熱帶海洋裡面有無脊椎動物同三葉蟲咁嘅嘢周圍游。泥盆紀初期(4億1,600萬年前)gondwana開始向南移動,根據嗰陣時陸地植物化石嘅分析,我哋知道氣候開始變凍。沙同淤泥慢慢堆積,形成咗而家嘅Ellsworth山脈、Horlick山脈同Pensacola山脈嘅地層。泥盆紀末(3億6千萬年前)開始咗Karoo冰河時期,南極大陸嗰部分移動到以南極點為中心嘅位置,雖然溫度降低咗,但係植物仲係以南極植物相嘅形式生存落去。二疊紀嗰陣時,濕地裡面開始多咗舌羊齒咁嘅蕨類植物,之後形成咗南極橫貫山脈嘅煤層。到咗二疊紀末,因為地球暖化嘅影響,gondwana仲係保持到暖同乾燥嘅狀態[5]。
喺溫暖嘅環境入面,極地冰冠溶晒,gondwana系嘅大陸開始沙漠化。東南極有蕨類種子植物周圍生,嗰陣時沙岩同頁岩都堆積咗好多。二疊紀末到三疊紀初期,有哺乳類型爬行動物,即係獸孔類嘅Lystrosaurus周圍走。侏羅紀(2億600萬-1億4,600萬年前)南極半島開始形成,啲島嶼都開始隆起。嗰陣時銀杏樹同蘇鐵類植物生得好好。西南極有針葉植物嘅森林,但係到咗白堊紀(1億4,600萬-6,500萬年前)末期,南極山毛櫸科嘅植物開始佔優勢。周圍嘅海域有好多菊石。恐龍都有住喺度,不過而家淨係知有三個屬。喺Hanson層發現咗Cryolophosaurus(獸腳類)、Glacialisaurus[6](en:Glacialisaurus、蜥腳類)同Antarctopelta[7](鳥臀類)。
1億6千萬年前,非洲大陸同南極大陸分開咗,白堊紀初期(1億2,500萬年前左右)印度次大陸都分開咗。6,500萬年前左右,未同澳洲大陸分開嘅南極大陸仲喺熱帶或者亞熱帶氣候度,有以有袋類為主嘅動物相。大概4千萬年前,澳洲同新幾內亞分開咗,南極大陸就獨立咗。嗰陣時開始有第一啲冰形成。大概3,400萬年前,經過始新世/漸新世界限,二氧化碳濃度由之前減少咗幾百ppm,去到大概760ppm[8]。2,300萬年前後,同南美洲大陸嘅陸橋斷開咗,形成咗德雷克海峽,結果產生咗南極環流,南極大陸就完全孤立咗。二氧化碳減少對環境變化有好大影響[9],冰開始取代森林,喺大陸上面擴散。大概1,500萬年之後,成個大陸都比冰包圍住[10]。
1986年,俄亥俄州立大學嘅古生物學家Peter Webb帶領嘅團隊喺距離南極點640公里嘅地方,發現咗300萬年前(上新世)生長嘅大規模溫帶森林嘅痕跡[11][12][13]。
北半球大陸(歐洲、亞洲、北非)同地球其他部分平衡嘅大陸喺南邊盡頭嘅諗法,喺公元二世紀左右已經有。就好似托勒密所講嘅「世界嘅陸塊有對稱性」[14]。呢個概念喺發現咗南美洲同澳洲之後,到咗17世紀末都仲存在,因為呢啲地方嘅面積都唔夠平衡。格拉杜斯·麥卡托喺1569年出版嘅世界上第一張世界地圖入面,畫咗一個叫做「未知嘅南方大陸」嘅巨大大陸,由火地島一直延伸到澳洲大陸[15]。航海家們都對呢個虛構又未知嘅大陸好感興趣,麥哲倫、德雷克、塔斯曼同詹姆斯·庫克等人都去過南海探險好多次[16]。
前面講嘅假想陸地,一直到庫克船長帶領嘅決心號同冒險號喺1773年1月17日、12月同1774年12月穿越南冰洋嘅南極環流之前,都仲喺歐洲嘅世界地圖上面有蹤跡[17]。1773年1月,庫克一行人去到離南極大陸海岸大約121公里嘅地方[18],但係最後都冇發現到陸地[19]。不過庫克都估到可能有陸地存在,因為佢見到好多檯仔型冰山[19]。佢仲寫低咗:
嗰個地方喺南緯60度以南嘅高緯度,係個細細地、被冰雪覆蓋嘅荒涼地方,唔會為人類帶嚟任何財富。
好多機構(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20]、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1]、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22]等[23][24])都話南極大陸係由三個船長帶領嘅船發現嘅。
南極大陸係1820年1月28日由愛沙尼亞出身嘅俄羅斯帝國海軍法捷·別林斯高晉同米哈伊爾·拉扎列夫帶領嘅俄羅斯遠征隊發現嘅。佢哋用交通船東方號同和平號去到冰架附近,發現咗被冰覆蓋嘅陸地。有記錄以嚟第一次登陸係喺1821年2月7日,由美國捕海豹嘅約翰·戴維斯完成嘅[25]。
1840年1月22日,喺發現巴勒尼群島西岸兩日之後,跟隨儒勒·杜蒙·杜維爾冒險三年嘅隊員喺阿德利地嘅測地角對出約4公里嘅杜穆蘭群島最高嘅小島上登陸[26]。喺呢度佢哋收集咗礦物、藻類同動物嘅樣本[27]。
1839年12月,美國海軍進行嘅1838-42年美國探險遠征隊調查(又叫做"Ex. Ex."或者"威爾克斯遠征隊")由澳洲悉尼出發,穿越南冰洋,喺第二年1月25日發現咗巴勒尼群島西岸。當時呢個地方被命名為威爾克斯地。
探險家詹姆斯·克拉克·羅斯喺1841年穿過而家叫做羅斯海嘅海域,發現咗羅斯島。呢啲地方都用咗佢嘅姓氏嚟命名。佢沿住邊緣航行嘅巨大冰牆叫做羅斯冰架。厄勒布斯山同恐怖山都係以佢哋嘅兩艘船(厄勒布斯號同恐怖號)命名嘅[28]。1853年1月26日,默凱特·庫珀到達咗東南極[29]。
恩斯特·沙克爾頓帶領嘅1907年尼姆羅德探險中,埃奇沃思·大衛嘅隊伍首次登上厄勒布斯山,並到達咗南磁極。道格拉斯·莫森從危險嘅歸途生還,之後繼續進行各種探險,直到1931年退休[30]。沙克爾頓本人同另外三個隊員喺1908年12月探索咗好多未知嘅地方,1909年2月佢哋橫越咗羅斯冰架,穿過貝爾德莫爾冰川越過咗南極洲橫貫山脈,然後到達咗南極高原。
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嘅隊伍由fram號出發,從鯨魚灣沿住阿克塞爾·海貝格冰川向上,喺1911年12月14日成功到達咗南極點[31]。地球新星號探險隊嘅羅伯特·斯科特一行人到達南極點嘅時候,已經比佢哋遲咗一個月。
喺1930年代到40年代期間,理查德·伯德進行咗幾次南極飛行。佢以建立南極大陸嘅交通方式,同進行大規模嘅地質學同生物學調查而聞名[32]。不過,直到1956年10月31日,由喬治·J·杜費克帶領嘅美國海軍小組用飛機降落南極點之前,呢度都有一段冇人去嘅空白期[33]第一個單獨到達南極大陸嘅人係紐西蘭人大衛·亨利·劉易斯。佢用一艘10米長、叫做「冰鳥」嘅鐵製單桅帆船完成咗呢個壯舉[34]。
南極大陸係喺南極點附近唔規則咁擴散開嚟嘅,大致上位於南極圈以南,係世界最南端嘅大陸。佢周圍被南冰洋包圍住。或者可以話係太平洋、大西洋同印度洋嘅南端,甚至係世界大洋嘅南端包圍住。
佢嘅面積係1400萬平方公里[35],係第五大嘅大陸,相當於歐洲大陸嘅1.3倍。最高峰係埃爾斯沃斯山脈嘅文森峰,海拔4,892米[36]。海岸線長17,968公里[35],下面嘅表顯示咗大部分都係被冰覆蓋嘅:
類型 | 比例 |
---|---|
冰架(浮喺水面嘅冰邊緣) | 44% |
冰牆(陸地上嘅冰) | 38% |
冰川/溢流冰川(冰川嘅前端) | 13% |
岩石 | 5% |
總計 | 100% |
南極大陸表面約98%被南極冰蓋覆蓋,平均厚度超過1.6公里。地球上90%嘅冰都集中喺南極大陸,結果就係70%嘅淡水都喺度。如果所有冰都溶晒,海平面會上升大約60米[38]。內陸嘅降水量非常少,每年少過20毫米。有啲地方叫做藍冰,呢啲地方蒸發失去嘅水分多過降水量[39]。
南極大陸有超過70個湖係喺大陸冰蓋下面。沃斯托克湖係1996年喺俄羅斯沃斯托克站下面發現嘅最大冰下湖。以前人哋以為佢係50-100萬年前被冰封住嘅,但係最近嘅調查發現佢同其他湖之間有大量水流動[40]。
南極大陸被橫貫南極山脈分成兩部分,呢條山脈連接住羅斯海同韋德爾海海岸。夾喺韋德爾海西面同羅斯海東面之間嘅西半球地區叫做西南極,其餘嘅東半球地區就叫做東南極[41]。呢個東西嘅劃分主要係因為佢哋大致上位於格林威治子午線嘅東面同西面,係為咗方便而咁劃分嘅[42]。
西南極被西南極冰蓋覆蓋住。有人指出呢個冰蓋有少少崩塌嘅可能性,所以好多人都好關注[43]。如果真係崩塌,雖然會慢慢發生,可能要幾個世紀,但係都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幾米。冰蓋10%嘅冰以冰川嘅形式流入南極冰架。
東南極就係喺橫貫南極山脈嘅印度洋一邊,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麥克·羅伯遜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同維多利亞地。大部分地區都喺東半球。而且大部分面積都被東南極冰蓋覆蓋住。
南極大陸同周圍嘅島嶼有好多山同火山帶。有兩個火山帶,一個喺麥克默多灣附近,另一個喺南設得蘭群島附近[44]。麥克默多灣嘅火山群係熱點[44],而南設得蘭群島嘅火山群就係板塊俯衝嘅地方[45]。羅斯島嘅厄勒布斯山係世界上最南端嘅活火山[45],佢係麥克默多灣火山群嘅一部分[44]。南極另一個活火山係喺南設得蘭群島嘅迪塞普申島,佢喺1970年爆發過,之後仲有溫泉同細規模嘅爆發,將來可能仲會再爆發[46][47]。
休眠火山都有可能再次爆發,唔可以完全排除呢個可能性[48]。2004年,美國同加拿大嘅研究團隊喺南極半島發現咗一座海底火山。最近嘅研究都發現咗證據,顯示呢座仲未有名嘅火山可能仲係活躍緊[49]。
南極點氣候平均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温 °C(°F) | −14 (7) |
−20 (−4) |
−26 (−15) |
−27 (−17) |
−30 (−22) |
−31 (−24) |
−33 (−27) |
−32 (−26) |
−29 (−20) |
−29 (−20) |
−18 (0) |
−13 (9) |
−13 (9) |
平均高温 °C(°F) | −25.9 (−14.6) |
−38.1 (−36.6) |
−50.3 (−58.5) |
−54.2 (−65.6) |
−53.9 (−65) |
−54.4 (−65.9) |
−55.9 (−68.6) |
−55.6 (−68.1) |
−55.1 (−67.2) |
−48.4 (−55.1) |
−36.9 (−34.4) |
−26.5 (−15.7) |
−46.27 (−51.28) |
平均低温 °C(°F) | −29.4 (−20.9) |
−42.7 (−44.9) |
−57.0 (−70.6) |
−61.2 (−78.2) |
−61.7 (−79.1) |
−61.2 (−78.2) |
−62.8 (−81) |
−62.5 (−80.5) |
−62.4 (−80.3) |
−53.8 (−64.8) |
−40.4 (−40.7) |
−29.3 (−20.7) |
−52.03 (−61.66) |
歷史最低温 °C(°F) | −41 (−42) |
−57 (−71) |
−71 (−96) |
−75 (−103) |
−78 (−108) |
−82 (−116) |
−80 (−112) |
−77 (−107) |
−79 (−110) |
−71 (−96) |
−55 (−67) |
−38 (−36) |
−82 (−116) |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 | 558 | 480 | 217 | 0 | 0 | 0 | 0 | 0 | 60 | 434 | 600 | 589 | 2,938 |
出處 #1:WeatherBase[50] | |||||||||||||
出處 #2:Cool Antarctica[51] |
昭和基地氣候平均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温 °C(°F) | 10.0 (50) |
8.0 (46.4) |
3.6 (38.5) |
0.5 (32.9) |
2.8 (37) |
−0.7 (30.7) |
−2.5 (27.5) |
−2.8 (27) |
−1.1 (30) |
2.6 (36.7) |
7.3 (45.1) |
9.4 (48.9) |
10.0 (50) |
平均高温 °C(°F) | 2.0 (35.6) |
−0.5 (31.1) |
−4.3 (24.3) |
−7.6 (18.3) |
−10.7 (12.7) |
−12.1 (10.2) |
−14.1 (6.6) |
−15.8 (3.6) |
−14.9 (5.2) |
−10.8 (12.6) |
−4.0 (24.8) |
1.1 (34) |
−7.6 (18.3) |
每日平均氣温 °C(°F) | −0.7 (30.7) |
−2.9 (26.8) |
−6.5 (20.3) |
−10.1 (13.8) |
−13.5 (7.7) |
−15.2 (4.6) |
−17.3 (0.9) |
−19.4 (−2.9) |
−18.1 (−0.6) |
−13.5 (7.7) |
−6.8 (19.8) |
−1.6 (29.1) |
−10.4 (13.3) |
平均低温 °C(°F) | −3.7 (25.3) |
−5.5 (22.1) |
−9.2 (15.4) |
−13.0 (8.6) |
−16.6 (2.1) |
−18.7 (−1.7) |
−20.8 (−5.4) |
−23.3 (−9.9) |
−22.0 (−7.6) |
−17.2 (1) |
−10.4 (13.3) |
−4.6 (23.7) |
−13.7 (7.3) |
歷史最低温 °C(°F) | −12.6 (9.3) |
−18.2 (−0.8) |
−25.2 (−13.4) |
−35.9 (−32.6) |
−40.5 (−40.9) |
−38.3 (−36.9) |
−42.7 (−44.9) |
−42.2 (−44) |
−45.3 (−49.5) |
−34.7 (−30.5) |
−25.0 (−13) |
−12.9 (8.8) |
−45.3 (−49.5) |
平均降雪日數(≥ 0 cm) | 11.0 | 14.2 | 19.3 | 20.1 | 18.5 | 17.2 | 18.9 | 19.3 | 18.2 | 20.2 | 13.9 | 10.7 | 200.6 |
平均相對濕度(%) | 67 | 68 | 71 | 72 | 67 | 65 | 66 | 64 | 64 | 69 | 68 | 68 | 67 |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 | 375.7 | 203.2 | 120.1 | 58.0 | 17.7 | 0.0 | 4.8 | 64.1 | 136.5 | 191.0 | 316.0 | 434.6 | 1,925.9 |
出處:気象庁 (平均値:1981年-2010年、極値:1957年-現在)[52][53] |
南極大陸係地球上最凍嘅地方。1983年7月21日,喺沃斯托克基地錄得−89.2 °C(−128.6 °F)嘅最低溫度[54][55]。另外,喺2010年8月10日,喺A圓頂附近嘅冰原,地表溫度達到-93.2℃[56]。呢個溫度低過同一地點典型氣壓下乾冰嘅昇華點,仲低過氨嘅融點(-77℃)。東南極由於海拔較高,所以比西南極更加凍[35]。
南極比北極更加凍嘅原因有兩個:
因此,北極唔會似南極地表咁極端。
因為緯度高,所以會出現成日太陽唔落山或者成日太陽唔出嚟嘅情況。夏天晴朗嘅時候,太陽成日唔落山,所以南極點嘅太陽光照射量反而比同期嘅赤道更多[35]。南極大陸嘅最高溫度記錄係喺2015年3月24日,阿根廷管轄嘅南極半島北端嘅埃斯佩蘭薩基地測到嘅17.5℃[57]。上空嘅臭氧層被破壞,雪白嘅大地反射咗大部分落嚟嘅紫外線,經常會導致曬傷成為健康問題[58]。
南極大陸嘅降水量非常少,可以話係「凍結嘅沙漠」。南極點嘅年平均降水量少過100毫米。冬季內陸嘅最低溫度可以低至−80 °C(−112 °F)到−90 °C(−130 °F)左右,夏季沿岸嘅最高溫度都只有5 °C(41 °F)到15 °C(59 °F)度左右。因為中心部分又凍又乾,所以好少氣象前線會影響到大陸。雖然大陸中心部分嘅降水量好少,但係冰會喺度保存好耐。
大陸沿岸經常受到從南極高原吹落嚟嘅強下降風影響,有時仲會形成風暴。相比之下,內陸嘅風速就唔係特別大[35]。
喺南極點附近嘅夜空可以見到南極光,又叫做極光。呢個係太陽風嘅等離子體穿過地球大氣產生嘅光學現象。其他罕見嘅現象包括太陽光異常折射產生嘅綠閃[59],同埋細冰(鑽石塵)嘅出現,即係細細粒嘅冰晶落下嚟。呢個通常發生喺晴天或者接近晴天嘅時候,所以經常被當做係一種天晴落雨。仲有可能會見到跟住出現嘅太陽柱[60]。幻日係喺太陽兩側見到額外光點嘅現象,係大氣中發生嘅光學現象嘅一種[58]。
南極洲冇人長住嘅。不過好多國家喺大陸上面都有自己嘅長期研究所(基地)。好多人喺嗰度做科研嘅嘢,如果計埋周圍啲小島,冬天有大概一千人,夏天就有五千人左右住喺度。好多基地都有人成年喺度過冬。俄羅斯嘅別林斯高晉基地喺2004年起就有咗個東正教嘅至聖三一聖堂,每年都會有一兩個神職人員輪流駐守[61][62]。
喺南極洲附近包括南極輻合帶入面最早有人半長期住過嘅地方,係喺1786年開始有英國同美國嘅海豹獵人喺南喬治亞島度住咗一年以上。到1966年之前捕鯨業仲喺度搞緊嘅時候,夏天呢度有成千幾人住,最多嗰陣有兩千幾人,就算冬天都有兩百幾人留低。嗰陣時住喺度嘅人多數係挪威人,不過英國人都慢慢多咗。當時嘅聚居地有格里特維肯、利斯港、愛德華國王角、斯特龍內斯、胡斯維克、奧拉夫王子港、海洋港等等。捕鯨基地啲高層同大佬成日都會帶埋全家人嚟呢啲地方住。當中有個叫卡爾·安東·拉森嘅捕鯨員兼冒險家,佢係格里特維肯嘅創辦人,仲喺1910年同埋成家人一齊攞咗英國國籍。
南極輻合帶入面第一個出世嘅人係挪威籍嘅女仔索爾維格·雅各布森,佢喺1913年10月8號喺格里特維肯出世[63]。喺南緯60度線(南極條約劃定嘅大陸界線)以南嘅地方,第一個出世嘅人係1978年喺南極半島尖端嘅埃斯佩蘭薩基地出世嘅阿根廷人埃米利奧·帕爾馬[64][65]。喺大陸本土上第一個出世嘅人係胡安·巴勃羅·卡馬喬,佢喺1984年喺一個叫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基地嘅可以畀一家人住嘅設施出世[66]。
南極洲嘅陸生脊椎動物少到得人驚[67]。無脊椎動物方面,有南極鱗甲蟎[68]等五種蟎[69]、蟣、線蟲、緩步動物、輪蟲、磷蝦同埋跳蟲目等。長唔過6毫米嘅飛唔到嘅小蚊仔南極搖蚊係南極洲獨有嘅品種,遍布全洲[70]。雪燕係南極洲三種主要喺度繁殖嘅雀仔之一[71]。
食浮游植物嘅海洋生物就多多種種。南極有企鵝、藍鯨、虎鯨、大王魷魚、海豹、海豹等。算埋亞南極區,企鵝就有皇帝企鵝、阿德利企鵝、國王企鵝、帽帶企鵝等八種[72]。
18-19世紀,美國同英國嘅獵人亂捕南極海豹。由英國海豹獵人兼韋德爾海探險家詹姆斯·韋德爾命名嘅韋德爾海豹,加埋豹海豹、食蟹海豹、羅斯海豹同南象海豹,南極總共有五種海豹[73]。成大群嘅南極磷蝦係南冰洋生態系統嘅關鍵物種,係海豹、魷魚、南極魚亞目、企鵝、信天翁科等雀仔嘅重要食物[74]。
喺國際極地年期間,有五百幾個研究員一齊調查海洋生物,結果喺2010年出咗。呢個研究係海洋生物普查(CoML)嘅一部分,有好多重要發現。南北極相距一萬二千公里,但係有超過250種生物喺兩極都有。大型生物好似鯨魚同雀仔會周遊。仲有啲令人意外嘅發現,好似蠕蟲、海參同游水螺都喺兩極海域揾到。呢啲分布情況可能有好多原因。連接兩極同赤道嘅深海水溫度變化唔大,差異唔會超過5度。有人話呢個溫鹽環流可能運送咗啲卵同幼蟲[75]。
因為天氣凍到核爆、泥土又乾又瘦、乾燥、光唔夠等嚴峻條件,南極洲能夠生長嘅植物少之又少。除咗地表生長嘅藻類同地衣類等真菌,就淨係有大約一百種苔蘚同二十五種蘚類等蘚苔植物遍布全洲。開花植物就更少,淨係喺南極半島見到南極髮草同南極長春花兩種。生長季節得夏天,最多兩三個禮拜[76][77]。不過,因為全球暖化,而家已經見到牛筋草歸化[78][79]。
真菌已經搵到一千一百五十種,四百種係地衣類,七百五十種係其他[80][77]。有啲仲係適應惡劣環境嘅岩石內微生物[81]。藻類都有幾百種,但係大部分都係浮游植物。夏天嘅時候,沿岸水域會有好多種雪藻同矽藻大量繁殖[76]。近年,喺冰川深處仲搵到幾種古老生態系統嘅活細菌[82]。自養生物嘅群落大部分都係原生生物[76]。
1998年生效嘅環境保護南極條約議定書(馬德里協定書)係保護同管理南極生物多樣性嘅主要工具[83]。南極條約協商會議會收到環境保護委員會關於環境同保護嘅建議。委員會特別注意外來生物無意中被帶入南極洲嘅風險[84]。
1978年,美國通過咗南極保護法,限制自己喺南極洲嘅活動。呢個法例規定帶外來動植物入境係刑事罪。至於磷蝦呢種喺南極生態系統好重要嘅生物嘅過度捕撈,就通過制定公開嘅捕魚方法嚟應對。1980年生效嘅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公約 (CCAMLR) 要求喺南冰洋嘅所有捕魚活動都要考慮對整個南極生態系統嘅潛在影響[35]。雖然有呢啲新措施,但係非法同密捕仲係冇停過,尤其係巴塔哥尼亞鱈魚被人扮係智利沿岸嘅貨喺美國市場賣,成為嚴重問題。鱈魚密捕越嚟越多,2000年就有32,000噸畀人非法捕咗[85][86]。
雖然有多個國家聲稱擁有南極大陸嘅領土主權,但實際上南極冇政府存在。一啲國家互相承認對方嘅主權聲稱[87],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呢啲主權聲稱冇法律效力[35]。
自1959年以嚟,冇新嘅領土主權聲稱,南極大陸被視為政治中立地區。1959年係《南極條約》簽訂嘅年份,同其他相關協議一齊,呢個受規管嘅狀態被稱為"南極條約體系"。南極條約體系將南緯60度以南嘅所有陸地同冰架定義為南極。條約由蘇聯(而家由俄羅斯繼承)、英國、阿根廷、智利、澳洲、美國等12個國家簽署[88]。呢個體系將南極定位為維持自由學術研究同環境保護嘅科學保護區,並禁止大陸上嘅軍事活動。呢係冷戰期間第一個建立嘅軍備控制協議。
1983年,南極條約簽署國開始就資源開採協議進行談判[89]。呢個時候,綠色和平[90]等國際組織[91]發起公眾壓力活動反對開採,並每年派人記錄人類活動對大陸嘅影響[92]。1988年,《南極礦物資源活動管理公約》獲得通過[93]。但第二年澳洲同法國宣布唔會批准呢個公約,因為佢哋認為公約嘅意圖同目的都冇意義。佢哋反而主張應該討論制定一個全面保護南極環境嘅制度[94]。其他國家都同意呢個建議,經過討論之後喺1998年1月14號簽署咗《關於環境保護嘅南極條約議定書》[94]。呢個議定書將南極定為"和平同科學嘅自然保護區",並禁止所有開採活動。
《南極條約》禁止南極嘅軍事行動,包括建立軍事基地或要塞、進行軍事演習,以及測試任何類型嘅武器。不過,條約允許軍事人員同裝備用於純粹嘅科學研究目的[95]。舉例嚟講,美國空軍會用軍用飛機由新西蘭運送物資到阿蒙森-斯科特基地(呢個行動叫做深度凍結行動)[96]。有紀錄以嚟,唯一喺南極設立過嘅軍事設施係阿根廷軍方嘅90號行動[97]。
美國軍方設立咗南極勤務獎章,用嚟表彰喺南極研究活動中有貢獻嘅軍人同平民。獲得呢個獎章嘅人如果喺大陸度過兩次冬季(每次6個月),仲會獲得額外嘅勛帶[98]。
自1908年英國開始,總共有7個國家對南極大陸提出過領土主權聲稱,包括新西蘭、法國、澳洲、挪威、智利同阿根廷。當時嘅美國同蘇聯都唔承認呢啲聲稱,因為冇實際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南極嘅政治同軍事重要性,《南極條約》決定暫時擱置領土主權聲稱。每個國家聲稱嘅領土都係以南極點為頂點嘅扇形區域,呢種做法叫做扇區理論[99]。阿根廷、英國同智利聲稱嘅地區有部分重疊[99]。
其他國家中,巴西[100]、秘魯[101]、前蘇聯嘅繼承國俄羅斯[102]、南非[101]同埋美國[102]都以唔同形式表明過佢哋對南極嘅領土權益。
南極大陸發現咗煤炭[4]、石油同埋天然氣,如果計埋大陸架嘅話,仲估計有鈷、鉛、錳、鎳、銀、鈦、鈾、鉑同埋鉻嘅存在[103]。講到寶石,就單係喺昭和基地附近都搵到紅寶石、藍寶石、綠柱石同埋石榴石等等[104]。1991年嘅南極環境保護條約限制咗積極開採。1998年嘅議定書更加完全禁止咗經濟目的嘅發掘同採礦,直到2048年為止。因此,南極最大嘅經濟活動就係漁業同國際貿易,2000-2001年間嘅漁獲量達到112,934噸。
細規模嘅「冒險旅遊」由1957年開始進行,雖然受到環境保護南極條約議定書嘅限制,但實際上係根據國際南極旅遊業協會(IAATO)嘅內部規定嚟做。雖然唔係全部,但95%嘅南極旅遊都係由IAATO成員公司負責。大多數旅行都係用中小型船,去一啲容易觀察標誌性野生生物嘅固定地點。喺2006-2007年嘅夏季,總共有37,506名遊客到訪,幾乎全部都係搭商業船。預計到2010年,累計訪客人數會超過80,000人[105]。
有人擔心遊客湧入可能會對環境同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嘅負面影響。自然保護人士同科學家都要求對船隻同遊客實施更嚴格嘅規管[106]。南極條約締約國嘅初步回應係環境保護委員會同IAATO合作制定指引,喺經常有旅遊活動嘅地區限制上岸時間同設立禁止進入區。至於冇上岸嘅航空觀光,包括從澳洲同紐西蘭出發嘅觀光飛行,喺1979年發生咗紐西蘭航空901號班機埃雷巴斯山空難,導致25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澳洲航空喺1990年代中期重新開始喺澳洲出發嘅南極上空飛行。
每年都有28個國家嘅研究人員去南極洲,做啲喺第啲地方做唔到嘅實驗。夏天嘅時候有4000幾個人,就算係冬天都有1000個人以上留喺研究所度[35]。南極洲最大嘅研究所係麥克默多基地,可以容納1000個以上嘅科學家同訪客。
研究嘅範圍好廣,包括生物學、地質學、海洋學、物理學、天文學、雪冰學、氣象學等等。地質學主要研究板塊構造論、從太空飛嚟嘅隕石,同埋搵緊剝開嘅岡瓦納大陸嘅證據。南極嘅雪冰學就主要研究浮冰、雪、冰川同埋冰床嘅歷史,仲有冰床動力學。生物學家就對極寒環境下嘅野生生物、人類對佢哋嘅壞影響,同埋有機體點樣適應同生存感興趣。醫學家就睇緊喺極端溫度下病毒點樣傳播同對人體有咩影響。喺阿蒙森-斯科特基地嘅天文學家喺圓頂度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因為南極洲內陸高,大氣稀薄,溫度同濕度都低,仲冇乜光害,所以係地球上少數可以影到好清晰嘅太空影像嘅地方,好多天體觀測都喺度做。喺阿蒙森-斯科特基地下面1.5公里嘅冰入面有個冰立方中微子觀測站,佢利用南極洲嘅冰做世界上最大嘅遮蔽體同探測媒介,嚟觀察中微子[107]。
由1970年代開始,人哋就一直喺度觀察南極洲上空大氣層入面嘅臭氧層。1985年,有三個科學家分析咗喺布蘭特冰架上面嘅哈雷研究站收集到嘅數據,發現呢層有個窿(臭氧洞)。最後發現呢個窿係人類用氟氯碳化物(CFCs)破壞咗臭氧造成嘅。1989年嘅蒙特利爾議定書禁止使用CFCs之後,大家都以為臭氧洞會喺2065年左右閂埋[108]。但係到咗2006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嘅衛星收集到嘅數據顯示,臭氧洞擴大到2750萬平方公里,創咗歷史新高[108]。
2007年9月6號,以比利時為基地嘅國際極地基金會公開咗第一個研究氣候變化嘅零排放南極研究所伊麗莎白公主基地。佢哋喺國際極地年嘅計劃入面,用咗1630萬美元,喺2008年年底前由比利時運嚟一個預製研究所,開始研究極地嘅健康狀況。比利時極地探險家阿蘭·於貝爾話:「呢個係第一個為咗實現零排放而建嘅基地,係一個好獨特嘅模型,話俾人聽喺南極應該點樣用能源。」喺所長約翰·貝爾克嘅計劃同管理下,會進行氣候學、雪冰學同微生物學嘅研究[109]。
2008年1月,由Hugh Corr同David Vaughan帶領嘅英國南極調查(BAS)喺《Nature Geoscience》期刊度發表咗一份報告。佢哋用雷達做航空測量,發現2200年前喺南極洲嘅冰底下發生過火山爆發。喺松島冰川附近嘅赫德遜山脈冰床下面,發現咗呢萬年以嚟最大規模火山爆發嘅火山灰[110]。
南極洲嘅地質調查一直都比厚厚嘅永久冰層阻住。為咗解決呢個問題,科學家引入咗好多新技術,好似遙感、地下透地雷達同衛星圖像等等,開始揭開冰底下嘅結構之謎。
西南極嘅地質同安第斯山脈好似[5],南極半島係由古生代末到中生代初期,海底沉積物經過抬升同變質作用形成嘅。呢個過程係由火成岩入侵同火山活動引起嘅。西南極最常見嘅岩石係侏羅紀形成嘅火山岩:安山岩同流紋岩。就算冰床形成之後,火山活動都仲繼續,喺瑪麗伯德地同亞歷山大島都搵到證據。西南極唯一唔同嘅地方就係埃爾斯沃斯山脈,呢度嘅地層學特徵同大陸東部更加相似。
東南極嘅地質就好多元化,包括啲超過30億年前嘅岩石,可以追溯到前寒武紀。呢度主要由變質岩同火成岩組成嘅盾地高原構成。喺呢個基礎上面,有啲比較近期(泥盆紀或者侏羅紀)堆積嘅砂岩、石灰岩同頁岩等,形成咗南極橫貫山脈。喺沿岸嘅沙克爾頓山脈同維多利亞地等地方可以見到斷層。
南極洲主要開採嘅礦產資源係煤[10],有紀錄以嚟第一次發現係喺尼姆羅德探險期間,由弗蘭克·懷爾德喺貝爾德莫爾冰川度搵到嘅。而家我哋知道南極橫貫山脈好多地方都有低質量嘅煤。除此之外,查爾斯王子山脈有豐富嘅鐵礦石,1973年喺羅斯海嘅離岸地區仲發現咗油田同氣田。不過呢啲礦產資源根據南極環境保護議定書,喺2048年之前都係禁止開採嘅[111]。
喺南極洲嘅冰床度鑽探,抽取冰芯樣本嚟分析,就可以知道沉積嗰陣時代嘅大氣同氣候情況[112][54]。仲可以利用鑽孔嚟測量冰床嘅移動同變形情況[112]。
有人話地底下嘅沃斯托克湖可能有微生物,2012年2月6號鑽探到達湖面,而家大家都等緊研究結果[54]。另外,呢個被冰封住嘅湖面同木星嘅衛星歐羅巴有啲相似,如果喺沃斯托克湖搵到生命,咁可能就可以驗證歐羅巴都有生命嘅可能性[112][54][註 1]。2008年2月7號,NASA嘅團隊開始研究生活喺溫特西湖高鹼性水中嘅極端環境微生物。如果真係搵到嘅話,可能會影響我哋對以甲烷為主要成分嘅極寒環境中嘅外星生命嘅諗法[113]。
喺南極洲搵到嘅隕石群對了解早期太陽系嘅物質好重要。大部分都係嚟自小行星,仲有啲可能係由行星飛過嚟嘅。第一次發現隕石係喺1912年。1969年,日本調查隊發現咗9個隕石。呢啲隕石大多數係喺100萬年間跌落冰面,然後比雪埋咗,跟住經過幾個世紀,移動嘅冰床撞到山脈等地方堆積埋一齊。最後因為風化作用等原因浮咗上嚟表面先畀人發現。喺南極洲搵到嘅隕石,保存得比喺其他地方搵到嘅好好多[114]。
呢啲大規模嘅收集幫助我哋更加了解太陽系入面隕石嘅種類,同埋佢哋同小行星同彗星嘅關係。仲發現咗新類型同罕見嘅隕石。其中有啲係因為撞擊而由月球或者火星飛過嚟嘅。喺呢啲入面,特別係南極隕石搜索搵到嘅艾倫山84001等,引發咗關於火星有冇微生物存在嘅爭論。隕石會記錄佢喺太空中受到嘅宇宙射線嘅歷史,所以喺實驗室分析可以知道佢跌落地球之後過咗幾耐。分析呢段時間,即係喺地球上存在嘅年代,可能會提供有關南極冰床環境嘅有用資訊[114]。
2006年,俄亥俄州立大學嘅研究團隊用NASA嘅GRACE衛星做重力測量,發現咗一個大約480公里大嘅威爾克斯地隕石坑。佢哋估計呢個坑係大約2億5000萬年前形成嘅[115]。
因為南極洲嘅地理位置,佢接受到嘅太陽照射相對比較少。所以,氣溫非常之低,水基本上都係以冰嘅狀態存在。少量降水以雪嘅形式落下,夏天唔溶嘅部分會累積,形成叫做積雪嘅嘢,最後組成巨大嘅冰床覆蓋陸地[116]。其中一部分會以冰川流嘅形式向大陸沿岸移動,每年移動幾米到幾十米,到咗沿岸區可以去到幾百米[117]。再過去啲,大陸上面嘅冰塊會被推出嚟形成棚冰。就算去到離岸遠啲嘅地方,氣溫都仲係好低,連海水都會結冰,所以冰差唔多全年都會保持。南極呢啲唔同類型嘅冰會影響到海平面嘅高度,同埋同全球暖化有關。
海洋部分嘅冰每年冬天會擴大,夏天就會差唔多全部溶晒。呢啲冰係由海水形成嘅,所以當佢浮喺水面嘅時候唔會影響到海平面嘅高度。圍繞住南極洲嘅冰,佢嘅厚度變化唔係好清楚,但係範圍喺過去幾十年冇咩大變化[118][119]。
浮喺水面嘅冰唔會有影響,但係由陸地移動過嚟形成棚冰嘅冰會令到全球海平面上升。呢個效應可以被內陸降雪抵消,但係喺過去幾十年,特別係喺南極半島附近嘅沿岸地區,有大規模嘅棚冰崩塌報告。有人擔心呢啲棚冰嘅分裂可能會令到由大陸冰川供應嘅水量增加[120]。
大陸上面嘅冰本身就占全世界淡水嘅70%[38]。佢會因為降雪而增加,因為流入海洋而減少。而家,西南極嘅流出量大過降雪量,慢慢令到海平面上升緊。根據1992年到2006年嘅科學調查,每年大概有500億噸嘅冰流失,令到海平面上升咗大約0.14毫米[121]。流入亞蒙森海嘅冰川流出量大幅加速,有啲人話呢個數字可能已經翻咗倍[122]。
東南極係大陸嘅大部分,係個好大兼且海拔好高同埋好凍嘅地方。呢度降雪量少,最後會將冰床推向沿岸。所以東南極冰床整體嘅質量收支幾乎平衡或者輕微增加(對海平面嚟講就係下降)[121][122]。不過,都有發現到喺某啲地方流出量有增加[122][123]。
南極洲有啲地區明顯氣溫上升緊,南極半島尤其明顯。喺埃里克·斯泰格2009年發表嘅研究中,首次公布咗1957年到2006年期間南極洲整體平均氣溫升高咗0.05℃嘅結果,特別係西南極春季到夏季嘅上升幅度最大。呢個上升部分被秋季東南極嘅降溫抵消咗[124]。
有個研究結果提出證據,話南極洲因為人類排放嘅二氧化碳影響而變暖緊[125]。不過,西南極表層嘅輕微變暖,唔係好容易相信會直接影響到西南極冰床對海平面高度嘅作用。反而,深海嚟嘅溫暖海水可能會影響到冰川,令佢從大陸架分離[126][127]。南極半島部分對水位嘅實際影響,遠遠大過當地大氣變暖嘅影響[128]。
2002年,南極半島嘅拉森冰架B崩塌咗[129]。2008年2月28日到3月8日期間,南極半島西南部嘅威爾金斯冰架有570平方公里嘅冰分離崩塌,剩低嘅15000平方公里嘅冰都可能會發生同樣嘅事。2009年4月5日嘅崩塌中,分離之前嘅冰係靠一條6公里闊嘅「筋」連接住[130][131][132][133]。NASA話,過去30年南極表面冰融化最多嘅一年係2005年,當時急速融化再結冰嘅面積同加州差唔多大,可能係因為氣溫升到5℃[134]。
每年,喺南極上空嘅大氣層入面,都會見到一個臭氧集中嘅巨大衰退部分(即係臭氧層空洞)喺不斷擴大。2008年9月,呢個部分擴大到大過南極大陸,並且持續到12月尾,呢種情況以往從來未見過[135]。
最早發現臭氧層個窿嘅係南極地區觀測隊嘅忠鉢繁[136]。忠鉢留意到佢所觀測到嘅臭氧量少得異常,起初佢懷疑係儀器故障,但最終發現真係臭氧量太少。佢喺1984年國際臭氧研討會上發表咗呢個發現[136]。英國亦喺1985年通過觀測發現咗臭氧層空洞[137],再加上使用咗「臭氧層空洞」呢個易理解嘅詞彙,令呢個問題喺全球廣為人知[136]。透過觀測結果,發現空洞每年都擴大,而呢個現象係因為氟氯碳化物(CFCs)喺大氣層釋放後,通過大氣環流聚集喺南極[138],呢個過程已經確認[139]。
有幾個研究指出,呢個臭氧層嘅破壞可能會對南極同埋南半球造成氣候變化[137]。平流層嘅臭氧層會吸收大部分嘅紫外線。如果呢個臭氧層喺南極上空變少,會令到當地平流層溫度下降大約6度。呢個變化會令圍繞南極大陸嘅西風(極渦)變得更強,將冷空氣鎖喺南極大陸內部,從而令東南極嘅冰原溫度下降。相對嚟講,南極半島附近嘅溫度會上升,促進冰雪融化[137]。根據呢個理論,臭氧層破壞會增加極地受到紫外線嘅照射,而極渦效應增強,可能令南極大陸沿岸嘅海冰反而增加[14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