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電蚊拍,又稱電子滅蚊拍、電子捕蚊拍,是一種外型酷似網球拍或羽毛球拍的滅蚊器具。最早的電蚊拍原型是由台灣發明家徐鴻志於1988年發明,並於1988年8月30日申請專利[1],隨後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發明家干漢成於1991年在中國大陸申請專利[2]。此後,各種改進的型號和品牌不斷湧現,至今已有多種更為注重安全性或更加高效的電蚊拍可以使用。1996年,台灣人 Tsao-i Shih 在美國專利局註冊電蚊拍(#5,519,963)。[3]
通過一個升壓電路來將兩金屬網之間電壓升高到2000伏特以上(空氣擊穿電壓約為5kV/cm),並儲存在電容器中。當有導體時 會產生電子游離使空氣的電阻降低,電流會流向最短路徑,使得儲存高壓電的電容放電,產生電火花,擊暈或擊斃蚊蟲。
啟動電蚊拍電源電路後(通常是電池供電),以BJT管制作的自激振盪電路產生交變電流,通過變壓器產生數kV的高壓,於電網間構成一高壓電場以擊殺接觸到帶電網之間的蚊蟲,以達到殲滅蚊蟲的效果。
1986年左右,徐鴻志是一間五金加工廠的老闆。[4]因為需要頻繁的清理工廠周邊的雜草,所以飽受草叢內蚊子的叮咬。為此,讓徐鴻志萌發一個念頭:要是能有一種工具可以快捷的滅蚊就好了。最初帶給徐鴻志啟發的是狗尾草,因為他發現狗尾草密集的絨毛會把蚊子困住,被困的蚊子因此死掉。所以,徐鴻志首先嘗試將類似狗尾草的絨毛裝在羽毛球拍子上來捕蚊。雖然加了絨毛的球拍有點效果,但是還不夠理想,更主要的是,合適的絨毛也難以量產。
絨毛的方案被否定後,徐鴻志想到了給球拍換上電網。在工程師朋友的幫助下,第一支電蚊拍的雛形誕生了,效果非常好。徐鴻志將設計方案註冊了專利,但是因為許多因素,徐鴻志發明的電蚊拍並沒有量產上市。而真正商品化的第一支電蚊拍,後來在泰國出現。不過,以羽毛球拍為造型的設計因此被定義了下來。今天,電蚊拍的造型無論怎樣變化,也大多不脫離原專利公報上的圓框長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