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天津市的一条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濱江道是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的一條主要商業街。始建於1886年,歷史上這條道路因所屬時代和所屬區域的變遷曾先後命名為「葛公使路」、「天津法租界4號路」、「福煦將軍路」、「天津法租界26號路」、「廣東街」、「興亞三區4號路」和「興亞三區26號路」。1946年,改為現名至今。該路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起解放北路的津灣廣場,西南至西寧道上的西開教堂,全長2094米,寬12米。其中,濱江道的南京路至和平路段為濱江道步行商業街。[1]
濱江道所在地區屬於天津法租界。濱江道的東段,即從大法國河壩(今張自忠路)向西至海大道(今大沽北路)段,在1861年天津法租界開闢時就被劃入該租界,初期並未開發,直到188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才開始修築道路,並以法國公使葛羅命名為葛公使路(又稱天津法租界4號路)。其中,海大道(今大沽北路)至大法國路(今解放北路)一段的葛公使路,因廣東商人的商店多,被稱為「廣東街」。濱江道的西段,即從海大道(今大沽北路)至甘總領事路(今南京路)段,是在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天津法租界擴展時才劃入該租界,在當年即修築道路,並以法國將軍福煦命名為福煦將軍路(法語:Rue du Maréchal Foch)[2](又稱天津法租界26號路)。1913年8月至1916年6月期間,天津法租界當局在福煦將軍路的終點的天津法租界外修建了天主教天津教區的主教座堂西開教堂。1905年後,比利時商人在天津成立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杜總領事路一線建設有軌電車交通網絡。1920年代,在福煦將軍路與杜總領事路的(今和平路)十字路口陸續建成天津勸業場、浙江興業銀行天津分行大樓、惠中飯店和交通旅館四座大樓,再加上周邊的天祥商場、泰康商場、國民飯店、渤海大樓、基泰大樓等眾多整齊美觀的西式建築,福煦將軍路逐漸成為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業中心。當時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今五大道區域的天津中外上流社會人士,多選擇濱江道一帶作為進行消費、娛樂的首選區域。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天津法租界,葛公使路和福煦將軍路分別更名為興亞三區4號路和興亞三區26號路。二戰結束以後的1946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兩段道路合併統一命名為濱江道至今。[3]2008年,津灣廣場一期工程啟動建設,解放北路和張自忠路之間的一段濱江道因包含在津灣廣場一期工程之中,因此周邊建築陸續拆除,道路不復存在。[4]
目前,濱江道現存比較著名的建築有:
此外,沿濱江道周邊的著名建築有:
目前,與濱江道相交匯的主要道路有:
歷史上,與濱江道相交匯的道路還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