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廣隆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沿革
昔日神像是由三顆石頭疊一起,供民眾膜拜,庄人稱為「水尾伯公」[1]。歷史可追溯至乾隆九年(1744年)[2][3][4]。1925年信眾在石頭上建築前後不到一坪地的小亭,後面以一株大榕樹為靠山屏障[1]。
1981年,地方人士有感廟身規模過小,不足容納信徒祭拜,由村長發起信眾募款[1]。平鎮市復旦、高雙、義民、平興、復興、宋屋等九里民眾捐款二千餘萬元[5]。廟地的宋姓地主等十一人人,以半買半送方式將土地捐贈給平鎮鄉公所[1][3][4]。
1985年,農曆四月初五月起基動土,同年農曆十二月廿三以大石頭雕刻福德正神[1]。石高四尺七與重達五噸的神像石材來自觀音山[2]。神尊俗稱「大伯公」,並先行安座,但當時物價波動很厲害,延宕至1990年廟身尚未完工,遂由當時平鎮鄉代表會主席謝長斐接任重建主任委員,再次籌募建宮基金,於1993年12月17日落成[1]。廟殿可容納上千人[5],廟址是平鎮區復興里育達路94號2樓[1]。一樓屬區公所所有,作為社區長壽俱樂部聚會所[4][6]。大樓地下室則借給桃園登山委員會使用[6]。當年捐地的地主之一宋盛川,自新光合纖退休後,到廣隆宮擔任管理員[4]。
祭祀
此廟是宋屋地區九個里的信仰中心[7]。旁祀三官大帝、媽祖[1][3][4]。鄰近的復旦消防分隊,新人第一件事就是來此祭拜,以祈求轄境平安[3]。李登輝及各級民代、首長,都曾前往上香膜拜[2]。
廟方管理委員會是由原地主脈下一名子孫及轄庄(復興里、復旦里、高雙里、義民里、宋屋里、平興里、廣達里、廣興里、義興里)等九位里長為當然委員,再推薦每里二名委員共二十八人,共同組織管理委員會,選出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主任監察人各一人[1]。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廣隆宮會作米糕龜,供信眾帶回家吃平安[1][4]。
農曆八月十四到十六日,廟方舉行「平安戲」[7]。十四日,廟方執事人員會到平鎮褒忠祠、中壢仁海宮等廟迎請香包,邀神明去廣隆宮看戲[1]。當日,九位里長也會隨同大鼓隊車陣,逐一邀請轄內十四位庄頭小土地公到廣隆宮,如新光路二段伯公潭的水頭伯公,新光合纖公司六房伯公,掬水軒對面地磅伯公、吳家伯公、南尾伯公、梁家伯公等,十六日再將請來的眾伯公一一送返原廟,才算完成全部祭祀[7]。自2008年起,該月與平鎮褒忠祠、雙連坡福明宮、北勢三崇宮、安平鎮鎮安宮、南勢南蒼宮、山仔頂福林宮、平鎮東勢建安宮等大廟舉行聯合遶境[8]。
農曆十一月,廟方會選定一日舉行還冬福[5]。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