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二銅表法(拉丁語:Leges Duodecim Tabularum/Duodecim Tabulae),又稱十二表法[1],是古羅馬在共和時期約前450年制定的法律,因為刻在12塊銅牌(也有說為著色的木牌)上,故而得名。十二銅表法被認為是現今「成文法」的始祖,也是歐陸法系中的「羅馬法」的源頭之一[2][3]。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21日) |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羅馬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十人委員會。按照蒂托·李維所說,十人委員會隨後派人赴希臘考察雅典的梭倫憲法以及其他城邦法律[4][5]。不過,後世的一些學者否認羅馬是從希臘人那裏學習法律的[6],至少他們去的不是希臘而是義大利南部的大希臘[7]。至公元前450年前十表制完,第二年又補充二表。因各表係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二銅表法》。在羅馬共和國治下,十二銅表法漸漸失去效用[3] 。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在戰火中銅表全部被毀,原文散佚,現在只能從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見梗概。
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分別為:傳喚、審判、求償、家父權、繼承及監護、所有權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補充、後五表之補充等十二篇。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後,就成為共和時期羅馬法律的主要淵源。該法典對於貴族的權力作了一些限制。法典明文規定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和維護私有制,保護羅馬公民的私有財產。此外法典還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