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註 1](英語:famine)又稱饑饉災荒,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某一個時期(如戰爭自然災害)內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因持續時間相當長的糧食短缺,導致局部或全局性的人們逃難,或因飢餓導致的佔人口比例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現象。饑荒由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引起,屬於災難的一種。漢字「飢」通「饑」,是五穀收成不好的意思,「饉」則是指蔬菜和野菜等無法成熟食用。

1941年的列寧格勒圍城戰所引發的饑荒。[1]

歷史上發生饑荒的地區的都對民生造成極大的衝擊,並極易觸發社會動盪和政權更替。在古代,發生饑荒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農業遭遇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欠收,在此情況下,如果政府禁止人民自由遷徙,就會發生饑荒,如果允許人民自由遷徙或開倉賑災,則可以緩解饑荒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人口數量超過當地環境承載力也會造成饑荒,實際上,環境承載力不是不變的,隨著科技發展,人可以開荒種地,不斷拓展生存空間,環境承載力並不是主要原因(除非政府禁止人民開荒)。即使一地的人口過多,在競爭下會有人離開該地,最後達到動態平衡。在科技進步的今天,饑荒並不是由糧食產量不足引起的,相反,由於人口不足,世界糧食產量已經嚴重過剩,不少國家都對農業進行補貼以防止農民放棄種植糧食。現今饑荒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政治、軍事原因而非糧食不足。一時一地的自然災害仍然可能造成某地一時的糧食減產,但如果做好糧食儲備,現今一般可以平安度過。此外,由於不少國家主張糧食能源化,用糧食充當燃料,導致糧價上漲,雖然世界糧食產量並未減少,但這種糧食能源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供應。[來源請求]

減少饑荒

食物如果按生存需要來分配,全世界的糧食足夠養活每一個人。根據估計,2007年全世界有9億2千3百萬人營養不良上揚更導致額外的7千5百萬人口陷於飢餓邊緣。造成這一惡果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軍事等原因,而不是糧食不足。

相關條目

Thumb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