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內次克地鐵(烏克蘭語:Донецький метрополітен,羅馬化:Donetskyi metropoliten)是烏克蘭東部城市頓內次克的一個地鐵建設項目。項目於1992年開工建設,2011年停工。完成後將成爲烏克蘭繼基輔、哈爾科夫、聶伯城和克里維里赫之後的第五個地鐵系統。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6月25日) |
歷史
1980年代,頓內次克市達到百萬人口大關,使得它可以建造自己的地鐵系統,該系統的設計遵循蘇聯的通常布局。1984年,頓內次克地鐵系統的第一個計劃向公眾展示,但建設並沒有立即開始。
直到烏克蘭獲得獨立後,內閣才於1991年12月30日頒布法令,在頓內次克建造新的地鐵系統。第一次勘察工作於1992年開始,同年開工建設,預計於2002年竣工。
1995年,由於頓內次克市財政狀況不佳,竣工日期推遲到2005年。1997年9月5日,烏克蘭總理瓦列里·普斯托沃伊堅科下令,該系統的第一條線路應在8年(2005年)後向公眾開放。2000年,六個地鐵站中的四個開始了第一次工程。然而,頓內次克的財政狀況並沒有好轉。2003年6月,財務問題影響了地鐵工人的工資——在工作7個月後已經無法支付更多工資。到那時將近3億烏克蘭赫里夫尼亞(當時匯率約4800萬歐元)已用於該項目。
2004年,烏克蘭政府保證在2010年之前完成地鐵。但是到了2007年,由於建設工作的緩慢步伐,這似乎過於樂觀。然而,後來有消息稱,頓內次克將成為2012年歐洲足球錦標賽的主辦城市之一,儘管當時分配的預算顯然不足,但人們對屆時開通地鐵的希望也有所增加。
2009年,由於該項目資金短缺過於嚴重,頓內次克地鐵建築工人組織多次罷工要求政府支付工人工資。頓內次克市市長Oleksandr Lukyanchenko於5月22日通知說,從未收到計劃中的5億赫里夫尼亞(約6500萬美元)用於頓內次克市地鐵[1]。
2011年,該市市長宣布由於資金持續不足和無法及時完成2012年歐洲杯的第一條線路,建設將無限期暫停[2]。
2012年,烏克蘭時任副總理鮑里斯·科雷斯尼科夫表示,烏克蘭鐵路將開始在頓內次克開展地面地鐵項目[3][4]。目標是在2014年12月之前開通頓內次克第一條地鐵線[3]。
2014年,由於烏克蘭東南部包括頓內次克發生親俄動亂,後來升級成戰爭,烏克蘭因此而失去頓內次克的控制權,地鐵建設同時也被迫停止。由俄羅斯新成立的傀儡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則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處理項目的未來工程。然而,而戰亂則已經打亂頓內次克州基本上所有規劃,該項目工程的優先次序也被排到了後面。
原項目
此章節需要更新。 (2024年6月17日) |
地鐵,第一階段長約9.6公里,共設六個車站:
- 無產階級站
- 丘馬基站
- 紅鎮站
- 穆什凱蒂夫卡站
- 左岸站
- 理工學院站
一號線(紅線)無產階級-基輔線(烏克蘭語:Пролетарсько-Київська)計畫全長21 km(13 mi),共有15個站點。
二號線(綠線)彼得羅夫斯科-紅衛兵線(烏克蘭語:Петровсько-Червоногвардiйська),計畫全長25 km(16 mi),共17座車站。
三號線(藍線)礦工-馬基伊夫卡(烏克蘭語:Гірняцько-Макіївська лінія)計畫全長20 km(12 mi),共設置15座車站。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