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轅境頂土地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鎮轅境頂土地廟(鎮轅境頂土地公廟)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是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宇[1]。該廟與軍民合建的總祿境下土地廟相對,護佑著崇安街(總爺街),是典型「路頭路尾土地公」的例子[2][3][5],兩廟也是清末府城聯境「十八境」的成員[1]。該廟相傳是位在總爺街「蜈蚣穴」的頭部,廟兩側呈V字型的道路是蜈蚣的觸角[3]。
除福德正神外,還陪祀有齊天大聖與臨水夫人,後殿福德正神兩側還有供奉大型的文、武判官[2][1]。廟中保有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石香爐、與「顯靈保固」、「保我黎民」古匾[2][1]。
沿革
關於鎮轅境頂土地廟的建廟年代有數種說法,一說是清乾隆五年(1740年),總兵何勉在總鎮署周邊建土城「大營盤城」時[1]。另一說則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跟總祿境同時興建[2][3][4]。該廟與總祿境均是總爺街的土地廟,但是鎮轅境是官建廟宇,總祿境則是軍民集資合建[1][6]。該廟舊稱「總鎮署東轅門土地祠」,於《重修臺灣縣志》(1752年)有寫說府城文武衙門左邊均建有土地祠,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都會由主官帶領主祭[註 1][1]。
清道光、咸豐年間重修過[3][4][5]。二次大戰後,於民國47年(1958年)在當地信眾黃江、王堯醮、謝萬發等人發起下重修[4]。民國82年(1993年)重建成今貌[1][4]。
傳說
相傳太子太保王得祿因受到鎮轅境土地公所激而前往嘉義,因緣際會下救助嘉慶君[1][2]。而因為王得祿感念受到鎮轅境土地公護佑,受其刺激而奮發之恩,故奏請朝廷,所以該廟土地公戴官帽,並有文、武判官,建築也採用燕尾脊[1][2][4][5]。又有一說是總兵要參拜土地公,因總兵為二品官,所以將土地公升為一品[5]。
另外有說法認為鎮轅境土地公左右是文、武判官,庇祐求取功名者,而總祿境土地公左右是招財、進寶童子,庇祐求取利祿者[1]。又有一說是因為總祿境地勢較低,可擋住財富,而有「求官上土地,求財下土地」的說法[5]。
圖片
-
石香爐
-
「顯靈保固」匾
-
「保我黎民」匾
參見
- 頭城鎮南北門福德祠:頭城老街的「路頭路尾土地公」。
註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