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史坦利·赫James Stanley Hey,1909年5月3日—2000年2月27日)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FRS)[1],英國的物理學家和電波天文學家。他奠定了電波天文學發展的基礎,並引導雷達技術針對在天文學上的應用。他發現太陽輻射出無線電波,並率先定位出來自天鵝座的河外星系電波源。

傳記

史坦利·赫於1909年出生於蘭開夏郡尼爾森。他是家中的第三個兒子,父親是棉花的生產廠商。他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修習物理學,於1930年畢業,並在第二年獲得X射線晶體學的碩士學位。他的妻子,埃德娜·海伍德是他的同學[2]。然後,他到北部的基礎學校當教師,教了幾年的物理學。在1942年,他投身軍旅,在軍方的電波學校接受6週的訓練後,加入電波運用研究組(AORG)。他的任務是找出讓雷達免於受到人為電波干擾的方法;一年來盟軍的雷達一直受到德軍的干擾,而且兩艘德軍戰艦(沙恩霍斯特號戰鬥巡洋艦格奈森瑙號戰鬥巡洋艦)從英吉利海峽逃脫;加上敵人從法國海岸對雷達的干擾,使問題更加受到重視。在1942年2月,史坦利·赫報告在防空雷的4-8米波段上受到嚴重的雜訊干擾,而且干擾最大的方向似乎隨著太陽在移動。他查核了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觀測報告,發現這段時期有著非常活躍的太陽黑子經過太陽盤面。他的結論是在磁場強度大約是100高斯的活躍太陽黑子區域,輻射出高能量的電子和離子,也發射出米波長的電磁波。在1942年,美國的G.C. Southworth英語George Clark Southworth也發現在厘米波長上的電波雜訊與太陽有所關聯。

稍後,在1945年,史坦利·赫使用雷達追蹤以約150公里高度接近倫敦的V-2火箭路徑。但是在大約100公里的高度上每小時有5到10次間歇性的瞬態回波。而當V-2的攻擊停止時,這種迴波也會消失;史坦利·赫認為這是流星造成的,所以可以用雷達來追蹤流星的軌跡,而且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都可以進行追蹤。

史坦利·赫在1942年的結論不能發表,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能出版。

史坦利·赫在1949年出任AORG的團長。隨後,他在馬爾文英語Malvern, Worcestershire皇家雷達研究所英語Royal Radar Establishment擔任研究員,他在哪裡還繼續電波天文學的觀測。從1966年到他在1969年退休之前,他都是研究所的主任。

勳獎

出版品

科普書籍

  • The Radio Universe, first edition 1971
  • Evolution of Radio Astronomy in the series Histories of Science, 1972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