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親衛隊第14武裝擲彈兵師(加利西亞第1師)(德語:14.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galizische Nr. 1);烏克蘭語:14а Гренадерська Дивізія СС (1а галицьк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一個主要由加利西亞烏克蘭族志願者組成的黨衛軍部隊,組建於1943年,後期還有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加入。第14師在1944年的利維夫-桑多梅日攻勢中首次參戰,並由於實力懸殊而被幾乎全殲,改編後又曾參與在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奧地利鎮壓反德游擊隊的行動。
1945年3月17日,第14師在德國的名稱威瑪改名烏克蘭國民軍第1師(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其正式改編)[來源請求],隸屬納粹傀儡政府「烏克蘭國家委員會」麾下[1][2],兩個月後總共有9000人逃入奧地利向西方盟國(主要是向英軍)投降[3][4]。在波蘭第2軍的統帥瓦迪斯瓦夫·安德斯[5]和梵蒂岡教皇庇護十二世[6][7]的遊說庇護下,第14師的約8000名官兵沒有被引渡給蘇聯受審,而是被英國政府批准可以定居英國[8]和加拿大[9][10]。
由於柏林方面長期質疑烏克蘭人的種族性質和忠誠,該師被命名為「加利西亞師」,而非「烏克蘭師」,這是因為認為加利西亞人長期作為奧地利的臣民,較廣義上的烏克蘭人「是一個更文明、更可靠的族群」,該師成員也只選用加利西亞烏克蘭人。該師的徵召計劃於1943年4月公佈,並在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中造成了分裂,梅爾尼克溫和派表示了對加利西亞師的支持,班德拉激進派的高層則表示反對加利西亞師[11]。
儘管烏克蘭於2015年宣布禁止極權主義宣傳,加利西亞師卻沒有包含在內,少數烏克蘭人為加利西亞師舉行紀念活動,引起國內外的廣泛爭議。否認加利西亞師標誌為納粹符號的人認為黨衛軍標誌均來自於當地文化,符號內容本就是烏克蘭文化的一部分[12],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於2021年表示反對紀念加利西亞師的活動[13]。2022年12月,烏克蘭最高法院正式裁定「加利西亞」師的標誌不代表納粹主義,理由是關於加利西亞師絕大部分戰爭罪行的證據不足以及紐倫堡審判未對加利西亞師定罪。[14]。
2023年9月,前第14師老兵雅羅斯拉夫·洪卡在加拿大下議院議長安東尼·羅塔的邀請下參與歡迎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到訪的活動,席間洪卡被羅塔高調讚賞是「二戰期間為烏克蘭獨立與俄國人戰鬥」的「烏克蘭英雄和加拿大英雄」並接受包括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在內的所有議員的起立致敬。但隨後媒體和猶太人組織就揭發了洪卡的身份引發輿論譁然,事件不但使得議長羅塔被迫辭職、特魯多代表整個加拿大政府道歉,甚至上升成了外交爭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