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USS Randolph CV-1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蘭道夫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屆大陸會議主席佩頓·蘭道夫(Peyton Randolph)。艦上水兵亦以此暱稱蘭道夫號為蘭迪(Randy)。
蘭道夫 USS Randolph CV-15 | |
---|---|
概觀 | |
艦種 | 航空母艦 |
艦級 | 艾塞克斯級(7號艦) 長艦體艾塞克斯級(2號艦) |
製造廠 |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
動工 | 1943年5月10日 |
下水 | 1944年6月28日 |
服役 | 1944年10月9日 1953年7月1日 |
退役 | 1948年2月25日 1969年2月13日 |
結局 | 1975年5月15日出售拆解 |
除籍 | 1973年6月1日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一般:27,500噸 作戰:33,400噸 |
滿載排水量 | 36,380噸 |
全長 | 整體:888呎 水線:820呎 |
全寬 | 整體:147呎6吋 水線:93呎 |
吃水 | 戰時:近26呎 滿載:近27.5呎 |
鍋爐 | 8座鍋爐 4座1,250千瓦蒸汽輪機 2座250千瓦柴油輪機 4軸 |
功率 | 150,000軸馬力 試航:154,054軸馬力 |
最高速度 | 33節 試航:32.93節 |
續航距離 | 20,000海哩/15節 服役:15,440海哩/15節 |
乘員 | 268名軍官 2,363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4門2聯裝5吋/38火炮 4門單管5吋/38火炮 8門4聯裝40公釐高射砲 46挺20公釐機炮 |
裝甲 | 機庫:2.5吋 防護甲板:1.5吋 裝甲帶: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揮塔:1-1.5吋 舵機:2.5吋 |
艦載機 | 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
其它 | 3座升降台 2座彈射器 模版參考來源:[1] |
蘭道夫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蘭道夫號退役停放,在韓戰爆發後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5)。改建完成後蘭道夫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將近停火。稍後蘭道夫號留在大西洋艦隊,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封鎖古巴。服役期間,蘭道夫號亦曾兩次回收水星計畫的指揮艙。
蘭道夫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蘭道夫號在1943年5月10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6月28日下水,於10月9日正式服役。[2]稍後蘭道夫號到諾福克海軍基地裝載軍資,並進行消磁。11月5日,蘭道夫號到切薩皮克灣試航,但因風暴吹襲當地,19日蘭道夫號變返回諾福克。22日蘭道夫號搭載第87航空團,與服役不久的香格里拉號一同到加勒比海試航,於28日到西班牙港停泊。稍後蘭道夫號等開始在海上作嚴密飛行及防空演練。[3]
12月17日,海軍命正在試航的蘭道夫號即時前往太平洋戰區,取消往製造廠的最終檢修。蘭道夫號即時往西前進,沿途繼續進行密集訓練,於20日經巴拿馬運河,在30日橫過金門大橋,抵達舊金山軍港。[4]稍後蘭道夫號加裝防空炮,並換上第12航空團。[5]
1945年1月20日,蘭道夫號前往西太平洋,在26日抵達珍珠港。由於第五艦隊即將離港攻擊日本本土,故艦上水兵未有上岸休整。29日,蘭道夫號與薩拉托加號、碉堡山號、班寧頓號及貝勒森林號等艦前往烏利西環礁,在2月7日抵達。[6]
2月10日,蘭道夫號等離開烏利西,於15日與第58特遣艦隊會合。此時第五艦隊由斯普魯恩斯指揮,而第58特遣艦隊則由密茲契指揮。蘭道夫號編入第四分隊,由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將指揮,同行艦尚有旗艦約克鎮號、蘭利號及卡伯特號。[7]此時艦隊正往北前進,準備空襲東京。
2月16日,艦隊先派五波戰機,掃蕩東京灣一帶的機場。第三分隊的戰機率先抵達東京上空,又攻擊了港口設施;而第二分隊雖遭遇近百架日機攔截,但擊落近40架。[8]中午密茲契派轟炸機空襲東京大田區等地的工廠;傍晚則派夜間戰鬥機攻擊機場。17日艦隊前往硫磺島,預備支援即將登陸的美軍。蘭道夫號所屬的第四分隊於當日攻擊了父島及母島;第二及第三分隊則到硫磺島以西,將直接支援搶灘的陸戰隊;其他分隊則往南補油。18日蘭道夫號等艦再次空襲父島,然後待命;美軍戰艦則連日炮擊岸上設施。[9]
2月19日,美國陸戰隊開始登陸硫磺島,硫磺島戰役爆發。蘭道夫號的第四分隊與第一分隊於當日補給,要到20日才派飛機到硫磺島,支援登陸美軍。由於艦載機的凝固汽油彈大多未有爆炸,故效果不佳。日機整日斷續侵擾艦隊,但多次攻擊均告失敗。[10]21日兩分隊空襲父島及母島;而第五分隊則加入日間戰鬥,支援灘頭部隊。薩拉托加號甫進入執勤海域,即遇襲受創,被迫撤返美國維修,自此未再參與戰鬥;俾斯麥海號更被自殺飛機擊沉,企業號因此要獨自擔任夜戰航空母艦,並連續174小時派出及回收飛機,直至3月2日。23日艦隊到外海補給,然後改道北上,再次空襲日本本土。[11]
2月25日早上,艦隊派機隊空襲東京,卻因天氣惡劣,幾乎無功而返。下午密茲契中止所有飛行作業,欲改於次日空襲名古屋,然而海面天氣進一步惡化,翻起大浪,使艦隊無法及時進入攻擊範圍。26日早上,密茲契取消攻擊,命艦隊於次日補油,然後攻擊沖繩島;蘭道夫號的第四分隊則在補油後到烏利西休整,於3月1日抵達。[12][13]
3月11日,正在停泊的蘭道夫號遭到日軍神風自殺飛機攻擊。當晚8時左右,一架銀河式轟炸機避過美軍的雷達偵測,在低空飛進環礁,然後由右舷撞入蘭道夫號的艦艉飛行甲板;所攜的一枚800公近炸彈亦同時爆炸,並點燃20公釐機炮的彈藥,引起大火。[14]
美軍即時作最高警備,即時將環礁內所有軍艦的燈光關閉,並搜索敵機;而蘭道夫號的雖遭攻擊,但受創位置既非脆弱之處,艦上的滅火系統亦運作正常,且自殺飛機已幾近耗盡燃油,未有爆炸,故此減輕艦體損傷,大火亦在半夜後撲滅。攻擊造成26人死亡,三人失蹤及105人受傷。據戰後調查,宇垣纏共派出了24架轟炸機,遠道由鹿屋市起飛,但因機件故障及風暴,只有兩架成功抵烏利西;當中又有一架誤將小島當作美軍戰艦而撞毀。蘭道夫號因此要留港維修,而航空團則改到岸上操作飛機,攻擊附近的特魯克島及雅浦島。[14][13]
3月14日,艦隊起程往攻擊日本,而蘭道夫號則繼續留在環礁修理。24日,第二分隊由前線返抵烏利西,分隊內的企業號、胡蜂號及富蘭克林號均在早前遭自殺飛機攻擊受創,而胡蜂號及富蘭克林號更要返國維修。分隊指揮戴維森在環礁內稍作休養,而波根(Gerald F. Bogan)少將則暫時指揮第二分隊,並以維修中的蘭道夫號為旗艦。[15]
4月1日,蘭道夫號完成修理,當日陸戰隊登陸沖繩島,沖繩戰役爆發。5日蘭道夫號與企業號離港,並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航空母艦艦隊一同前往沖繩。英軍艦隊在美國編屬第57特遣艦隊,有不撓號(HMS Indomitable, R92)、勝利號、不倦號(HMS Indefatigable, R10)、光輝號(HMS Illustrious, R87,或譯卓越號)、英王喬治五世號及何奧號等。[15]6日英國艦隊前往攻擊石垣島及宮古島市,而蘭道夫號則前往會合第58特遣艦隊。[16][17]
4月7日坊之岬海戰爆發,大和號被擊沉。蘭道夫號未能趕上參戰,在8日才與艦隊會合,並繼續支援沖繩島。戴維森此時重建第二分隊,以企業號為旗艦,下轄蘭道夫號及獨立號。[17]由於日軍俘虜稱將在11日發動大規模自殺飛機攻擊,密茲契加緊戰機警備。11日日軍一如所料,在下午1時30分起大舉進攻;密蘇里號先於2時43分被一架自殺飛機擊中,受損不大;企業號於2時10分亦被自殺飛機擊中,爆炸起火,使甲板飛行作業停止48小時,再次撤返烏利西修理,使蘭道夫號再次擔任分隊旗艦;整日日軍共派出近185架自殺飛機。[18]12日日軍集中空襲沖繩島的登陸艦隊,擊傷多艘美軍艦隻;同日羅斯福去世。[19]
4月15日及16日,美軍艦隊空襲了九州的機場,而日軍再派自殺飛機反擊;16日下午無畏號被自殺飛機擊中,艦體大火,於次日撤返烏利西修理。由於航空母艦多有折損,第二分隊於16日再次解散,蘭道夫號及獨立號重編到薛曼指揮的第三分隊,同行艦有艾塞克斯號、碉堡山號及巴丹號。[17]此後艦隊幾乎每日在沖繩外海與日軍自殺飛機交戰。24日香格里拉號加入第四分隊;而第一分隊於27日撤返烏利西休整。[20]
5月6日,企業號再次與艦隊會合,而美軍與自殺飛機之對抗持續。11日上午,碉堡山號先後被兩架自殺飛機擊中,爆炸大火,多人死傷;密茲契將旗艦轉至企業號,而碉堡山號則返回美國修理。12日至13日,蘭道夫號等空襲了九州及四國。14日企業號再被自殺飛機攻擊重創,於16日撤返美國修理,而密茲契則被迫再次更改艦隊旗艦,暫時設於蘭道夫號,最終於18日設於香格里拉號。[21]由於長期執勤,艦隊上下亟需休整,第三分隊於29日前往雷伊泰休整,於6月1日抵達;而海爾賽與麥凱恩於28日再次接替斯普魯恩斯及密茲契,分別指揮美軍艦隊及快速航空母艦,艦隊再次易名為第三艦隊。[17]6月4日,颱風康妮(Typhoon Connie)吹襲沖繩東面海域;由於海爾賽起初採用錯誤迴避路徑,再加上麥凱恩未有及時批准第一分隊自由運動,使第一分隊所有航空母艦均有損傷,幸而人命損失不大。[22]10日第一及第四分隊撤返雷伊泰,於13日抵達;[17]而美軍於22日基本佔據了沖繩島。
7月1日,第三艦隊離港出發,往空襲日本本土。蘭道夫號再任波根指揮的第三分隊旗艦,同行艦有艾塞克斯號、提康德羅加號、蒙特利號及巴丹號。[23]8日艦隊在沖繩外海會合,然後於10日空襲東京。攻擊後艦隊前往東北,欲於13日攻擊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一帶,但因當日天氣惡劣延誤。
7月14日及15日,天氣好轉,艦隊大舉出擊,以轟炸B-29攻擊距離外的目標;相比沖繩作戰,日軍的反抗輕微,只有少量飛機有升空作戰,且均被擊落。艦隊空襲了室蘭市及函館等地,擊沉橘號,並擊傷柳號,且擊沉或擊傷數十艘運輸艦及汽車渡輪,阻止日軍運煤南下;而美軍及英軍戰艦則在同日炮擊沿岸的大型工廠。16日艦隊到外海補油,並與英國航空母艦(編入美軍第37特遣艦隊)會合。17至18日,艦隊再次空襲東京灣。首日天氣欠佳,空襲幾乎無效;次日天氣稍為好轉,艦隊隨即出擊,並集中攻擊長門號;最終長門號為約克鎮號重傷,一度認為已經擊沉。空襲後艦隊前往日本西南,於21日至22日補油。[24]
7月24日、25日及28日,英美航空母艦艦隊前往轟炸瀨戶內海及吳市,集中攻擊日軍殘存軍艦,單在24日艦隊的出擊數便高達1,747架次,並擊沉伊勢號、日向號、榛名號、利根號、天城號、青葉號、大澱號、磐手號及出雲號;擊傷葛城號、龍鳳號、海鷹號及北上號。[25]
7月31日艦隊出海迴避颱風,於8月初在海上補給。此時尼米茲截獲情報,指日軍正於本州以北集結自殺飛機及部隊,欲突破美軍防線,降落到馬里亞納的B-29基地,命艦隊即時前往攻擊;正當艦隊航行之際,小男孩原子彈於8月6日在廣島上空爆炸。8日艦隊本州北部的機場;同日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9日美軍在長崎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彈;而艦隊則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襲本州,摧毀超過251架轟炸機,擊傷另外141架,使日軍最後反擊破滅。11日艦隊到外海補油;此時日本開始考慮投降條款。12日艦隊迴避颱風,再於13日至15日空襲東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投降,艦隊即時中止當日的第二波空襲,但繼續攔截接近艦隊的日機。[26]
稍後蘭道夫號與艾塞克斯號加入第四分隊,留在日本近海執勤。8月25日,正在名古屋外海的蘭道夫號與其他航空母艦遭到颱風吹襲,令飛行甲板受損。27日至29日,蘭道夫號派飛機搜索陸上戰俘營,並在大阪及吳市等地空投補給。稍後蘭道夫號進入東京灣,並在橫須賀船廠卸載軍資。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上簽署和約,蘭道夫號等艦派飛機飛越密蘇里號示威。[27]
9月5日,蘭道夫號預備啟程返國,在11日返抵珍珠港休假,並在19日進入船廠維修。10月10日,蘭道夫號搭載飛機及1,200名乘客,與胡蜂號及蘭利號一同返國,於14日抵達巴拿馬運河。17日蘭道夫號在加勒比海離隊,加速前往諾福克,在21日抵達。稍後蘭道夫號前往巴爾的摩慶祝海軍日(Navy Day),於25日抵達。海軍日則在27日舉行。[28]
11月14日,蘭道夫號離開諾福克,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往拿坡里接載美軍返國,於12月1日返抵諾福克。6日蘭道夫號再次前往拿坡里接載美軍,於25日返抵諾福克。[29]
1946年10月22日,蘭道夫號離港,前往地中海巡航,在12月1日抵達貝魯特。4日蘭道夫號前往雅典比雷埃夫斯,但因通道狹窄而無法進入港內停泊,使艦隊的儀式多要改到法戈號進行。稍後蘭道夫號前往馬爾他,在10日進入瓦萊塔,然後預備返國。21日蘭道夫號返抵羅得島州昆錫點海軍基地(Quonset Point)。[30][31]
1947年2月2日,蘭道夫號前往大西洋演習;同行艦有羅斯福號、密蘇里號、休士頓號(USS Houston, CL-81)、普洛維登斯號(USS Providence, CL-82)及代頓號(USS Dayton, CL-105)等。艦隊前往亞速群島西南700哩海域,模擬受地中海的敵軍艦隊攻擊(由地中海第六艦隊扮演)。演習於19日結束,實力佔優的大西洋第二艦隊勝出。稍後蘭道夫號到加勒比海訓練,在28日進入千里達西班牙港。[30]
3月9日,蘭道夫號等艦前往波多黎各,模擬兩棲登陸攻擊。當日密蘇里號等炮擊了庫萊布拉島(Culebra);而2,000名陸戰隊則在13日登陸,並「佔據」該處。演習後蘭道夫號返回母港,在19日抵達昆錫點,稍後則到諾福克維修。[32][31]
6月7日,蘭道夫號搭載美國海軍學院學生,前往北歐訪問,並沿途考核官兵。蘭道夫號先前往亞速,然後北上,在23日抵達蘇格蘭北部的羅塞斯(Rosyth)港口。28日蘭道夫號前往瑞典哥特堡,在兩日後抵達,並休假數天。7月5日蘭道夫號前往英國,繞道蘇格蘭北部及愛爾蘭海,最後在9日於樸次茅夫海軍基地停泊。稍後蘭道夫號啟程返國,先後途經關塔那摩及庫萊布拉,於8月11日返抵諾福克。[32][31]
1948年2月25日,蘭道夫號退役,並到費城加入後備艦隊封存。此時海軍正打算為艾塞克斯級作SCB-27A現代化改建,但因經費不足,而未有大規模執行。1950年韓戰爆發,海軍經費復增,海軍決定改建蘭道夫號。1951年6月22日,蘭道夫號進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改建;期間1952年10月1日,蘭道夫號被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5)。1953年6月,蘭道夫號完成改建,並在7月1日重返現役,設母港於諾福克。[31]
1953年8月,蘭道夫號到加勒比海試航,在11月27日返抵諾福克,並預備到地中海巡航。[33]
1954年2月3日,蘭道夫號離開諾福克,前往地中海,與北約海軍進行演習。期間先後到訪直布羅陀、塞薩洛尼基、熱那亞、拿坡里、瓦倫西亞、坎城、阿爾及爾、塔蘭托、馬賽及巴勒莫等地,於8月4日返抵諾福克。9月颶風艾德納吹襲美國東岸,令在近海的蘭道夫號受損,要進入船廠維修。[33][31]
11月30日,蘭道夫號再次前往地中海,先在直布羅陀接替返國的珊瑚海號,然後到訪瓦倫西亞、巴塞隆納、奧蘭、巴勒莫、雅典、伊斯坦堡、坎城、拿坡里及里斯本等地,沿途與北約各國海軍演習。1955年6月8日,蘭道夫號在直布羅陀由無畏號接替,在18日返抵諾福克,隨即進入船廠,作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改建在1956年1月完成。稍後蘭道夫號與漢考克號安裝了RGM-6飛彈,在下次巡航使用。[33][31][34]
7月14日,蘭道夫號前往地中海巡航。10月29日,以色列突襲埃及,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蘭道夫號在蘇伊士運河附近作中立巡航,並為撤離亞歷山卓港的美國外交人員提供掩護。戰爭於11月7日結束,而蘭道夫號則在1957年2月19日返抵美國,並在稍後到紐約短暫開放參觀。[31][29][34]
7月1日,蘭道夫號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於1958年2月24日返回美國。[31]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七月十四日革命,親西方的哈希姆王朝被推翻,阿拉伯民族主義席捲中東,先後在黎巴嫩及約旦等地引發政治危機。蘭道夫號因此再次預備到地中海。
9月2日,蘭道夫號離開美國,前往地中海警備。其時中東局勢已開始降溫,但敘利亞局勢仍舊緊張。蘭道夫號前往東地中海巡邏,於19日抵達羅得島。稍後蘭道夫號前往雅典,然後航向西地中海,在10月14日抵達坎城。稍後蘭道夫號分別到訪塔蘭托、馬爾他、拿坡里、羅馬及瓦倫西亞;而期間丘吉爾曾登艦參觀。蘭道夫號於1959年3月12日返抵美國。[35][31][29]
1959年3月31日,蘭道夫號被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5),進入船廠改裝。5月至6月,蘭道夫號在美國東海岸試航,並進行反潛演習。1960年7月至8月,蘭道夫號到加勒比海巡航,然後進入船廠,進行現代化改建計畫(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 II),以延長服役壽命。改建在1961年3月完成。[31][36]
1961年4月17日,豬灣事件發生。由於流亡軍入侵失敗,美國古巴關係緊張,20日蘭道夫號前往加勒比海警備,到6月15日才返回諾福克。[29]
7月蘭道夫號離港,預備回收水星-紅石4號的太空艙,亦即著名的自由鐘7號。22日,自由鐘7號濺落,直升機隨即前往搜救;但當直升機抵達太空艙附近時,太空艙安全艙口突然彈開,海水湧入艙內,艙內的維吉爾·格里森趕忙逃出。直升機嘗試打撈將近沒頂的太空艙,但因太空艙注水過重,最終被迫放棄;而格里森則由另一架直升機救返蘭道夫號。8月蘭道夫號返回母港,稍後則一直留在近岸活動。[31]
1962年1月,蘭道夫號前往南大西洋,並在2月20日回收了水星-泰坦6號的太空艙,救起太空人約翰·格倫。3月蘭道夫號返抵母港,並在近岸執勤。[31]6月7日,蘭道夫號再次前往地中海巡邏,在8月31日返回母港。[31]
10月,蘇聯於古巴建造飛彈基地一事曝光,古巴飛彈危機爆發。正在母港的蘭道夫號即時前往加勒比海,並在26日加入封鎖古巴,同時追蹤蘇聯潛艦。27日,美軍驅逐艦向蘇聯潛艦B-59投下警告性深水炸彈,幾乎令潛艦發射核彈,引發核戰。稍後危機降溫,蘭道夫號則在11月30日返回諾福克,並進入船廠維修。[31][29]
1963年3月,蘭道夫號完成維修,在接著整年,均留在大西洋執勤,並在7月至8月搭載海軍學院學生到加勒比海考核。[37][29]1964年3月至8月,蘭道夫號前往地中海演習,並在8月27日進入樸茨茅斯的船廠維修。維修於1965年1月29日完成。[29][31]
2月開始,蘭道夫號在大西洋作反潛巡航,然後再次前往地中海,在9月返抵美國。1966年5月16日至9月2日,蘭道夫號前往北歐巡航,並訪問多個港口。10月7日至11月14日,蘭道夫號在波士頓船廠維修,然後到加勒比海訓練。[29][31]
1967年9月27日,蘭道夫號最後一次到地中海巡航,並與美軍艦隊在海上演習,於12月17日返抵美國。1968年8月7日,海軍宣佈蘭道夫號即將退役。[29]
1969年2月13日,蘭道夫號在波士頓船廠退役,並拖到費城封存。1973年6月1日,蘭道夫號除籍,並在1975年5月15日以1,560,000美金出售拆解。[34][29]
蘭道夫號在二戰中獲得三顆戰鬥之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