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黃紅菇學名Russula cyanoxantha),俗稱燒炭者charcoal burner),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俗稱脆褶(Brittlegill)的紅菇屬[1]這種真菌在歐洲是最常見的紅菇屬真菌,並且主要在夏季至初秋期間出現。這種真菌菇類非常美味,並且在1997年獲得德國真菌協會(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Mykologie)評選為「年度蘑菇」(Pilz des Jahres)。

Quick Facts 藍黃紅菇, 科學分類 ...
藍黃紅菇
Thumb
藍黃紅菇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真菌界 Fungi
門: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綱: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目: 紅菇目 Russulales
科: 紅菇科 Russulaceae
屬: 紅菇屬 Russula
種:
藍黃紅菇 R. cyanoxantha
二名法
Russula cyanoxantha
(Schaeff.) Fr.
Close
Quick Facts 藍黃紅菇 ...
Close

分類

藍黃紅菇最早的紀錄是由德國真菌學家雅各布·克里斯琴·沙弗英語Jacob Christian Schäffer於1774年所描述,其學名為藍黃傘菌Agaricus cyanoxanthus)。後來,瑞典真菌學家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於1863年將其學名改為現在的名稱。其學名中的「cyanoxantha」源自拉丁文,意思是「藍黃色」,指得就是其顏色。[2]

描述

藍黃紅菇的菌蓋直徑約為4–15厘米(1.5–6英寸),呈綠色或亮棕色,且同種之間的顏色差異很大。起初呈凸面狀,但隨著年齡增加會漸漸變成扁平狀或下陷狀。在潮濕時,其表面具粘性。 其菌柄高達10厘米,厚1.5–2.5厘米,穩固,呈純白色,且有時候會染著紫色的色調。[3]當菌柄與鐵接觸時,會有化學反應,並產生綠色的硫酸亞鐵。其菌褶呈白色或淡奶油色,它們之間的間距不大,且子實層是自由下垂的。其觸感油膩,有彈性的菌褶是其一大特徵。其孢子印呈白色,而其擔孢子的大小則為7–9 x 6–7微米。[4]

類似物種

灰紅菇Russula grisea)的外形與藍黃紅菇相似,但其菌蓋顏色僅為灰綠色,且其色調較接近紫色或綠色,且其菌褶呈淡奶油色。這種真菌亦會在混交林生長,且更少在針葉林中出現。[5]

分佈及生境

藍黃紅菇是歐洲最常見的紅菇屬真菌,且主要在山毛櫸下生長。這種真菌通常在略帶酸性,但營養豐富的土壤上生長,且是通過外生菌根的方式依附著山毛櫸生長。這種真菌主要在山毛櫸樹林中出現,但有時候會在落葉林或混合林中出現。[6]這種真菌會在5月至11月期間出現,而高峰期則是7月至9月。[7]

可食性

藍黃紅菇不僅沒有毒,還非常地可口,也是很常見的菇類,因此成為受歡迎的食材。其味道溫和,類似於堅果的味道。[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