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廣州大學[1]是1927年至1951年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一所私立大學。校訓為「博學篤行」。
- 1927年(民國十六年)1月,陳炳權(1896年-1991年,字公達,廣東省台山人,著名教育家、經濟學家)、吳在民等人創立私立廣州大學。
- 1928年,校方在廣州天香街(位於小北路)開辦附屬中學。
- 1930年8月,校方購買了廣州市東橫街(文德南路和萬福路交匯處)的舊警署作為校舍。
-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攻佔廣州,淪陷前夕私立廣州大學遷至香港。
-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在香港的私立廣州大學遷至粵北山區。
- 1944年秋,日本侵略軍進攻粵北,學校又遷到粵西山區。
-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私立廣州大學在廣州東橫街恢復運作。
-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充公了私立廣州大學校舍。學校遷至香港,註冊成廣大書院(Canton College),成為已遷往台灣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授權發學位之海外十三所大學之一;但後期大專部停辦,只開辦私立中學。
- 1951年2月,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私立廣州大學、私立廣東國民大學、私立文化大學、私立廣州法學院4間私立高校被當局合併成華南聯合大學。
- 1952年夏天,創辦人之一兼原校長陳炳權,將廣大在港分教處另立為廣僑書院,取廣州大學僑港分校意思[2],以延續廣州大學血脈為目標。
- 1956年,在亞洲協會協助下,廣僑書院與另外四所播遷香港的院校,合併成聯合書院(陳氏繼續參與校政),並於次年與新亞書院及崇基學院成立「中文專上學校協會」。而在擬議成立聯合的初期,廣大書院亦擬加入,但後來退出。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聯合書院成為三所成員書院之一,陳氏亦同時加入中文大學,服務至1965年9月退休。由此,私立廣州大學之血脈,最終由中文大學傳承。
- 1997年後,已遷往香港的廣大書院(新界葵涌和宜合道122號4樓)停辦私立中學,至此私立廣州大學正式結束。
- 1927年-1931年:金曾澄(1879年-1957年)
- 1931年-1932年8月:陳炳權
- 1932年9月-1936年8月:金曾澄代理
- 1936年9月-1943年8月:陳炳權
- 1943年8月-1948年:王志遠代理
- 1948年8月-1949年:陳炳權
- 1949年-1951年:許崇清
1928年,私立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簡稱為「廣大中學」)成立,校址在廣州天香街。後由於日軍入侵關係,先後遷至香港、澳門、台山。
1993年1月,廣州市教育委員會(現廣州市教育局)發文(穗高教【1993】1號文《關於廣州大學與私立廣州大學銜接問題的批覆》),同意「廣州大學可與原私立廣州大學的關係銜接,以利於加強海內外校友的聯繫,並為廣州大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1996年11月,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廣州大學與原私立廣州大學隆重舉行銜接大會。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政協主席鄔夢兆出席大會,並代表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市政協向新老廣大順利銜接表示祝賀。
2000年合併後的新廣州大學將私立廣州大學視為本校的最早溯源,校訓保留「博學篤行」字句;而私立廣州大學校友會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1996年11月同意與當時位於廣州麓湖的原廣州大學(2000年合併到新廣州大學)校史相銜接[3],將其以及2000年後成立的新廣州大學視為母校的延續。
東橫街原私立廣州大學,1950年代後歸屬廣東省文教廳,後改建為宿舍大院,大院南起東橫街,北可達仰忠街,後文教廳分立為教育廳和文化廳,大院被一分為二,南部變為東橫街12號大院,北部變為仰忠街11號大院。
- 萬川樓 建於1930年,系文學院用樓。現門牌越秀區文德路19號,由文德路小學南校區使用,列為文物保護清單。
- 全美至孝篤親紀念堂,為校長陳炳權於1946年10月於美國大埠的全美至孝篤親公所舉行的懇親大會上,提議敬請美洲各埠陳、胡、袁之團體及個人合力捐資興建。舊有陳穎川總堂及陳文樓、陳孔芳、陳正珀、胡能濟先生等之紀念室在內[4][5]。現門牌仰忠街11號大院2棟樓,1950年代後廣東省文教廳曾在此開辦幼兒園,現為廣東省文教廳職工宿舍[6]。
- 圖書館兼大禮堂,現門牌仰忠街11號9棟樓。共和國成立後曾做過廣東省實驗中學教工宿舍,2008年被當局認定為危房,後住戶遷出,一直空置。大樓業權為華僑所有[6]。
邁進中的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 1963-1993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3
陳炳權回憶錄——大學教育五十年 1970年6月 香港南天書業公司代理 立信印刷公司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