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瓊·蒂蒂安Joan Didion,1934年12月5日—2021年12月23日),是美國的小說家、傳記作家、散文家。最為人所知的小說作品《奇想之年》獲得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1],入圍普立茲獎及國家書評人獎[2]。蒂蒂安曾在紐約擔任記者,自柏克萊畢業後,擔任過紐約《時尚》雜誌編輯。出版過五本小說,和七本非小說作品。

快速預覽 瓊·蒂蒂安Joan Didion, 出生 ...
瓊·蒂蒂安
Joan Didion
Thumb
1970年的瓊·蒂蒂安
出生(1934-12-05)1934年12月5日
 美國加州沙加緬度
逝世2021年12月23日(2021歲—12—23)(87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曼哈頓
職業小說家、傳記作家、散文家
教育程度英語文學士
母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創作時期1963年至2017年
主題傳記、戲劇
文學運動新新聞主義
代表作向伯利恆跋涉英語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1968年)《順其自然 (小說)英語Play It As It Lays (novel)》(1970年)、《奇想之年英語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2005年)
配偶約翰·格瑞格·鄧恩英語John Gregory Dunne

1964年結婚—2003年結束)
子女
昆塔娜·羅·鄧恩英語Quintana Roo Dunne
關閉

生平

蒂蒂安1934年12月5日出生於加州沙加緬度,她回溯自己最早開始書寫的記憶是五歲,儘管她聲稱她在第一本作品出版前,從未視自己為一名作家。蒂蒂安閱讀觸手可及的所有書籍,甚至需要她母親的書面許可,才能在年少時從圖書館借出的"成人"書籍,特別是傳記。她被認為是一名害羞、充滿書卷氣的孩子,之後透過公開演講促使自己克服社交焦慮。

蒂蒂安曾就讀幼稚園和一年級,但由於她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陸軍航空兵團服役,加上她的家人經常性的搬家,她沒有定期上學。1943年或1944年初,她的家人搬回沙加緬度,而她的父親前往底特律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防務契約的協商。蒂蒂安在2003年《我從何而來》的回憶錄提到,經常性的搬遷讓她覺得自己像是個永遠的局外人。

1956年,蒂蒂安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獲得英語文學士學位。大四的時候,她在《時尚》雜誌贊助的"Prix de Paris"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在該雜誌獲得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並寫下一篇舊金山建築師威廉·伍斯特英語William Wurster的故事。

2021年12月23日,蒂蒂安於其位於紐約市曼克頓的家中因柏金遜症的併發症去世,享壽87歲。[3]

Remove ads

代表作品列表

小說

散文

Remove ads

電影劇本

舞台劇

作品的中譯

  • 繁體字本:
    • 李靜宜/譯,《奇想之年》,遠流出版,2007年。
  • 簡體字本:
    • 李繼宏/譯,《充滿奇想的一年》,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
    • 陶澤慧/譯,《奇想之年》,新星出版社,2017年。
    • 何雨珈/譯,《藍夜》,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
    • 何雨珈/譯,《向伯利恆跋涉》,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