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庸(1891年10月—1963年1月9日),字平秋江西省興國縣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

Quick Facts 王又庸, 個人資料 ...
王又庸
Thumb
個人資料
出生1891年10月?日
逝世1963年1月9日(1963歲—01—09)(71歲)
親屬王有蘭
Close

生平[1]

王又庸早年就學於贛州法政學堂,後赴日本留學,入學東京法政大學政治系,與當時留日文化圈均有互動。1925年3月21日,章衣萍吳曙天孫伏園曾向王又庸學習日語,故在西車站食堂設宴請客,當時邀魯迅黎劭西作陪[2]。畢業後返回江西,1928年考任江西萬安縣縣長,後任江西省民政廳秘書。1932年,經熊式輝派遣,王又庸組織縣政研究會,並加入以張群、熊式輝、楊永泰等為首「新政學系[3]。1933年,蔣介石第五次圍剿中央蘇區時,組建南昌行營,王又庸任第二廳第一組組長,建立保甲事務[4]。1935年1月,蔣介石和楊永泰商量派賀國光率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駐四川參謀團進駐重慶,王又庸任參謀團第二處(政治處)處長(副處長為李為倫),負責主持追繳長征紅軍的政治事務[5]。7月,任江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10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6]。次年7月辭職返回江西。1938年6月,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0年12月,任第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2年7月,任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4年6月,任江西省駐渝辦事處處長。1945年4月,任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7]。1945年10月,跟隨熊式輝赴東北,任東北行轅民政部部長。次年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江西代表[8]

1948年5月,當選行憲後的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他領銜與52名立法委員在上海發表通電,宣布脫離國民政府,擁護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應中共中央統戰部邀請到北京,長期擔任文史館館員。1963年,在北京病逝[9]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