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滿洲民族主義[參1]為一種民族主義思想,主張以滿族建立民族國家或是滿族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這主要部分前清滿族上層人物在20世紀初期試圖應對社會上的排滿情緒而萌生的意識形態,並視之為復辟大清帝國的重要步驟。此後,這些人雖然在日本關東軍幫助下建立了滿洲國,但因實權旁落,復辟清朝的構想最終未能實現。
吳啟訥認為在推翻清朝的過程中,革命黨人主張漢民族主義反抗清廷,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將滿族視為異族仇敵,並在辛亥革命中付諸實現[參1]。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百年來的民族積怨,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仍然延續了排斥滿族的態度。而這種觀念刺激了一些滿族上層人物希望「獨立滿洲」的想法[參1]。例如,清朝宗室出身的熙洽積極參與宗社黨復辟清廷的活動,並將提倡滿洲民族主義視為恢復清廷的必要步驟[參1]。1932年,日本關東軍以遜帝溥儀為執政在其祖先發祥地滿洲建立滿洲國。然而,儘管關東軍方面提倡以滿洲民族復興為宗旨的滿洲民族主義,但事實上並不願意配合熙洽等人構建一個強大的滿洲國武裝力量的設想,僅在滿洲國軍中安插由滿族士兵組成的警衛連,用以監視漢族軍人[參1]。另外,在滿洲國軍中,日滿軍官的待遇差異很大,以日本人為長官的總務廳更是掌握了滿洲國行政事務的實權,而國務院只能聽命於總務廳[參1]。滿洲國建國前,日本人就告訴溥儀,滿洲國不是大清的復辟[參2]。滿洲國亦非以滿族為單一民族的國家,而是包含了當時滿洲地區的各個民族,所謂「滿洲人」指的也是滿洲國境內之所有公民[參3],因此熙洽等人以滿洲民族主義為理念復辟清朝的構想成為了泡影。1945年,滿洲國於日本戰敗後解體。此後,其原有領土先後成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至今。
在當代,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滿族論壇等網絡社群的出現,還有網際網路上與部分漢族網民的衝突都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了滿族民族意識的恢復[參4]。滿族青年開始關心滿族文化,並自發學習滿語,反映出了現代滿族人對民族的身份認同[參4]。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對「滿洲民族主義」的再討論[參4]。不過,有滿族學者對此表示,當代滿族「沒有強烈的滿洲民族主義,更多是文化上的懷舊,是個人在全球化的社會條件下尋找身份歸屬認同的努力[參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