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連鎖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核連鎖反應(英語:Nuclear chain reaction),是當發生一個核反應,兩個或以上的周邊核反應被觸動,從而帶動其他核反應以指數形式增長。在臨界質量的核分裂燃料發生的不受控核連鎖反應可釋放出巨大能量,也是純核分裂炸彈的威力來源。在核子反應爐中,核連鎖反應可通過插入吸收中子的控制捧人工中止。
西非的奧克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的曾經自然發生自持的核連鎖反應的地方,共有16處。從大約20億年以前開始反應,斷斷續續反應幾十萬年,在此期間平均輸出功率為100千瓦。[1][2]
1933年,連鎖反應的設想最初由核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構想提出。[3][4]1942年12月2日,美國曼哈頓計劃期間,恩里科·費米領導小組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建立了人類第一台可控核反應爐(芝加哥1號堆),成功產生了可控的核連鎖反應。[3][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