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遼朝開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府為析津府,治所在析津縣、宛平縣(今北京市),隸南京道,領十縣:析津(舊名薊北)、宛平(舊名幽都)、昌平、良鄉、潞、安次、武清、永清、玉河、香河。太平中(1021年-1031年),析置漷陰縣。後廢玉河縣。至遼末,析津府領十縣:析津、宛平、昌平、良鄉、潞、安次、武清、永清、香河、漷陰。
金朝天輔七年(1123年),佔領析津府,並歸還於北宋,改為燕山府。天會三年(1125年),再次佔領燕山府,復名析津府,隸燕京路。天德三年(1151年),潞縣改屬通州。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於此,並改析津府為大興府,析津縣為大興縣。[1]
析津尹
- 南京留守兼任
- 耶律隆慶(1012年-1016年)
- 馬廷煦(1017年)
- 韓制心(1020年-1023年)
- 蕭孝穆(1023年-1030年)
- 耶律宗範(1031年)
- 蕭孝穆(1032年-1037年)
- 蕭孝先(1037年-?)
- 耶律吳哥(1041年)
- 耶律重元(1045年-1055年)
- 耶律明(1061年-1063年)
- 蕭惟信(1064年-1065年)
- 耶律仁先(1065年-1069年)
- 耶律和魯斡(1095年-1110年)
- 耶律淳(1110年-1122年)[2]
- 燕京留守兼任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