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爾昌Gladstone Charles Fletcher Porteous,1874年—1944年11月),是一位澳洲籍新教傳教士,於1904年被中國內地會派往中國雲南傳教。他是一位專業《聖經》譯者,設計了彝語北部方言的拼音字母,並將《新約聖經》譯成數個中國方言版本。[1][2][3][4][5]

More information 張爾昌Gladstone Charles Fletcher Porteous, 出生 ...
張爾昌
Gladstone Charles Fletcher Porteous
Thumb
內地會來華傳教士
出生1874年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卡根漢姆鎮
逝世1941年11月日(1941歲—11—00)(66—67歲)
 中國雲南撒老烏
職業傳教士
知名於創製彝文的羅馬拼音字母
將《新約聖經》譯成數個中國方言版本
知名作品彝文《新約聖經
兒女露絲·凱瑟琳(Ruth Catherine
克莉絲汀·奧利弗(Christine Olive
斯坦利·約翰(Stanley John
父母父:約翰·鄧普西-波蒂厄斯(John Dempsey-Porteous
Close

早期生涯

張爾昌原名格拉德斯通·查爾斯·弗萊徹·波蒂厄斯Gladstone Charles Fletcher Porteous),在澳洲維省的卡根漢姆鎮(Carngham)的一個英國移民家庭出生。他的父親約翰·鄧普西-波蒂厄斯(John Dempsey-Porteous)是攜妻帶子從蘇格蘭格拉斯哥遷來的。[6]

灑普山

張爾昌青年時加入了英國內地會,並在位於墨爾本郊區里奇蒙里霍博斯傳教士學院Rehoboth Missionary College)接受培訓。之後,張爾昌受內地會派遣,於1904年10月抵達廣州。於1906年,被內地會指派到雲南武定縣灑普山傳教,張爾昌於大約1915年抵達灑普山。在此期間,張爾昌一邊學習中文,一邊憑藉著醫學知識和帶來的醫學儀器,爲當地苗人治病。[7]他的朋友們都稱張爾昌為「格拉迪」波蒂厄斯("Gladdie" Porteous)。[8]

撒老塢

1920年,張爾昌從灑普山輾轉到祿勸縣撒營盤鎮的撒老塢村(又叫撒老烏或上羅婺),創辦了納蘇頗(彝族的一支)教會撒老塢總堂(也叫撒老烏總堂)。在撒老塢期間,張爾昌學會一口流利的納蘇頗彝語。在苗人信徒李發獻等人協助下,張爾昌利用柏格理苗文字母,創製了一套柏格理彝文(也叫黑彝文),並將《聖經·新約》全書翻譯成此種彝文,供納蘇頗彝族教會使用。而後他又翻譯了幾首讚美詩[9]

後來,張爾昌和米妮·波蒂厄斯(Minnie Porteous)結婚,並育有三名子女:露絲·凱瑟琳(Ruth Catherine)、克莉絲汀·奧利弗(Christine Olive)和斯坦利·約翰(Stanley John,二戰期間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時戰死)。[10]

死亡

於1944年11月10日,70歲的張爾昌因斑疹傷寒病發,死於撒老塢,葬於撒老塢總堂旁。當地教會成員為他豎立了一塊墓碑,而其中的成員事後描述製作墓碑時的情況:

在張爾昌逝世時,已有約2萬名彝族人成為了新教徒。現在,約有4萬名彝族人是新教徒。[12]其墓碑在文化大革命時遭到破壞,而文革後當地人重新豎立了另一塊墓碑。[13][14]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