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20世紀法國歷史學家,以對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研究著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朗索瓦·傅勒(法語:François Furet,1927年3月27日—1997年7月12日),又譯菲雷、福雷、弗雷、弗萊,20世紀法國歷史學家,以對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研究著稱。1997年成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占據一號座椅。同年7月去世。傅勒致力於法國大革命以及相關的政治思想史研究,開創了有別於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將法國大革命作為政治革命和歷史進程(procès historique)加以研究的治史思路[1]。
傅勒於1927年3月2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一位銀行家[2]。傅勒曾就讀於巴黎的詹森薩伊中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進入巴黎大學,取得文學學士學位後轉修法學。1950年,傅勒患肺結核病,到阿爾卑斯山區休養。1954年,傅勒考取歷史教師資格,並在貢比涅中學任教。1956年,他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開始了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2]。1960年,傅勒被布勞岱爾招募到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1965年,傅勒和丹尼斯·里歇合著的《法國大革命史》出版,該書被認為是一部立場不同於法國史學界共識的「修正主義」史學作品,並於1970年引發了傅勒和阿爾伯特·索布爾等人的論戰。70年代,傅勒成為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和教授[3],並於1977年就任院長[4]。1978年,傅勒出版了他代表性的著作《思考法國大革命》[5]。
1985年,傅勒受美國芝加哥大學聘用為教授,並成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1997年3月20日,傅勒當選法蘭西學術院院士[3],但未及學術院為其舉行接納儀式,便於當年7月12日逝世[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