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在史学中,伊比利亚半岛在711和1492之间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的领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達盧斯(阿拉伯語:الأندلس;Al-Andalus)是穆斯林在中世紀對伊比利半島的稱呼。 [1]全盛時期包括大部分伊比利半島[2]和今天南法的塞蒂馬尼亞。這詞語也指半島被阿拉伯和柏柏爾政權(西方稱摩爾人)統治的711年-1492年這段時期,而基督教王國收復失地運動的進程亦不斷改變這一地域的界線,[3][4][5]結果它萎縮到南部並最終只指小小的格拉納達酋長國。今天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因此得名。
安達盧斯的範圍於711年伍麥葉王朝剛剛征服西班牙後達到全盛。在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安達盧斯被劃分為五個行政區,對應今天的安達魯西亞;葡萄牙與加利西亞;卡斯提亞與萊昂;納瓦拉、亞拉岡與加泰隆尼亞;以及奧克西塔尼大區的朗格多克-魯西永。 [6]政治上,它相繼作為倭馬亞王朝、哥多華酋長國、後倭馬亞王朝和西班牙地區諸「泰法」王國的政區。各國的統治促進了穆斯林與基督徒的文化交流和協作。 基督徒和猶太人要向穆斯林王國提交額外的人頭稅,以獲得信仰自由和同等保護。
在後倭馬亞王朝的經營下,安達盧斯成為了學術的燈塔,而首府哥多華還成為了全地中海盆地、歐洲和伊斯蘭世界最頂尖的經濟及文化中心之一,兼歐洲最大城市。許多先進的伊斯蘭和西方科學來自安達盧斯,例如伊本·弗納斯(Ibn Firnas)發明的第一款滑翔機,三角學、天文學、手術、藥劑、農業學的其他成就,以及伊本·魯世德的傑作。安達盧斯成為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主要教育中心,並成為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間進行文化和科學交流的渠道。 [7]
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安達盧斯一直與北方的基督教王國起衝突。後倭馬亞王朝滅亡後,安達盧斯分裂出多個小國。而基督教王國的攻勢亦日益凌厲,以卡斯提亞為主。 穆拉比特王朝介入並擋住了基督教陣營的攻勢,廢除了一些較弱的安達盧斯親王國,以及建立了柏柏爾人對安達盧斯的直接統治。在後一個半世紀,安達盧斯受到了都城位於馬拉喀什的柏柏爾帝國,穆拉比特王朝與穆瓦希德王朝的統治。
最終,北方的基督教王國壓過了南部的伊斯蘭國家,向南推進。 1085年,阿方索六世攻下了托雷多,開始了伊斯蘭勢力的衰落。隨著1236年哥多華的陷落,南部大部分地方已經落到基督教王國手上,格拉納達酋長國兩年以後也成為了卡斯提亞王國的附庸。 1249年,葡萄牙的收復失地運動以征服阿爾加維作結,使格拉納達酋長國成為半島僅存的伊斯蘭國家。最後,在1492年1月2日,[8]格拉納達伊瑪目穆罕默德十二世向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投降,基督教王國的收復失地運動完成。
「安達盧斯」(الأندلس)一詞最早可見於716年新穆斯林政府在西班牙鑄造的硬幣。 [9]這些硬幣(稱為第納爾)同時具有拉丁文和阿拉伯文。 [10][11]傳統認為「安達盧斯」由汪達爾人的名稱轉寫而成,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提議挑戰了這一傳統。 [12]有人提出它從阿特蘭蒂斯一詞演變成,[13]有人提出它源自哥德語詞語「*landahlauts」,[14]甚至有人提出它的源頭早於羅馬時代以前。 [15]
伍麥葉哈里發瓦利德一世統治時期,穆斯林將軍齊亞德帶領一眾柏柏爾人於711年登陸於今直布羅陀地區,並且在瓜達萊特戰爭中擊敗以篡位上任的西哥德國王羅德里克。之後,齊亞德將軍在獲得馬格里布總督努塞爾的軍事援助後便往北征服,並且在717年時跨越庇里牛斯山征服塞普提曼尼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