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英国国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佑國王》(英語:God Save the King,又譯作《天佑吾王》或《上帝保佑國王》),女性君主在位時稱作《天佑女王》(英語:God Save the Queen,又譯作《上帝保佑女王》),是數個大英國協王國和英國皇家屬地作為國歌或皇家禮樂使用的頌歌。[1][註 2]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2年8月29日) |
天佑國王曲調作者不詳,可能源自單聲聖歌,但也有傳統說法認為是1619年由約翰·布爾所作。
《天佑國王》在歷史上曾廣泛在大英帝國及大英國協國家作為國歌使用,現時在部分英國海外領土仍作為國歌使用[2],也是紐西蘭的兩首國歌之一(1977年之前是唯一的國歌),一些英國海外領土也同樣將它與另一首歌並列為國歌;在澳洲(1984年起)、加拿大(1980年起)[3]、吐瓦魯,《天佑國王》不是國歌,但作為皇家禮樂或王室頌歌使用。
此外,《天佑國王》的音樂時常被用來創作當地的愛國歌曲,但多數仍和王室儀式有關[4]。美國愛國歌曲《我的國家屬於你》也使用了《天佑國王》的曲調。
《天佑國王》的第一段歌詞只有一種版本,但其它段落在歷史上和現在都有各種版本:歷史上出現的版本中不斷有加上和刪除各段落,甚至今天此歌曲仍有選取不同段落或對段落進行不同排列的版本[a]。一般情況下,《天佑國王》作為英國國歌演唱時會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很少情況下會唱第二段[5]。第二段的來源據說是教會所指定的一篇用於火藥陰謀週年日的古老禱詞。這一古老的禱詞中有這樣幾行:「驅散我們的敵人……消除他們的惡意,挫敗它們的詭計。"
《天佑國王》作為禮樂使用時,對君主本人致敬時應演奏整首歌曲,對其它受王室禮樂待遇的王室人員(例如威爾斯親王)則適用前六小節。英國以外的部分大英國協王國也使用《天佑國王》的前六小節作為總督禮樂,或禮樂的部分:例如,加拿大總督和各省省督的禮樂是《天佑國王》的前六小節加上《啊,加拿大》的最後四小節,英國海外領土總督的禮樂是《天佑國王》的前六小節。
一般認爲這首歌現 在的曲調由亨利·凱里博士所作,儘管在一些早期版本中出現過的樂段也出現在現在的版本當中,導致了一些混淆。
人們相信,這首歌的第一次公演發生在1740年的一次宴會上,在這次宴會上凱里為了祝賀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港口皮特貝羅的愛德華·弗農海軍上將唱了這一支歌。
傳統上,此曲的第一次公開演唱被認為發生在1745年。英王喬治二世在位時,英國詹姆士黨領袖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註 3]重返英倫,謀求復辟斯圖亞特王朝,在一次叛軍獲勝的戰鬥後,人們唱著這支歌曲來支持國王。
《天佑國王》是英國國歌,但如同英國憲法的許多方面,國歌的地位來自於習慣和長期使用,從未有一條御令或法律宣布其為國歌。一般而言,會演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很少的時候唱第二段)。[6]在英國使用的習慣版本是現行版本中最古老的,也是大英國協其它國家現在使用的版本的基礎,但英國使用的傳統版本歌詞在歷史上也時有變動。
在英國的各部分別出現的體育賽事中(例如足球世界盃賽),《天佑國王》一般作為英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國歌使用,蘇格蘭和威爾斯則分別有自己的「國家歌曲」和國歌。但在板球比賽中則使用《耶路撒冷》代表英格蘭,2010年起在大英國協運動會中也使用《耶路撒冷》代表英格蘭。
傳統上,這首歌以慢而低沉的節奏演奏,被人認為非常沉悶。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減輕這種效果,這首歌以一個較快而且較活潑的節奏演奏。喜劇演員比利·康諾利在一場電視節目中比較了英國慢而低沉的國歌和很多其他國家的活潑的國歌,並建議將這首歌的曲調以「The Archers」的主題曲代替。
在2002年6月4日於白金漢宮舉行的紀念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位50周年的流行音樂會上,王后樂隊的布賴恩·梅在宮頂用電吉他演奏了這首歌。[7]
在1948年,艾倫·圖靈和克里斯多福·斯特雷奇在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編寫了第一首在電腦上演奏的音樂,即這首歌的演奏,這首歌也是第一首被錄製的電腦音樂。坎特伯雷大學的研究人員於2016年修復了該錄音母盤。[8][9]
英語[b] | 中文譯文
(譯文字數應可配合歌唱) |
---|---|
第一段 | |
|
|
第二段 | |
|
|
第三段 | |
|
|
第四段 | |
|
|
第五段 | |
|
|
第六段 | |
|
|
《天佑國王》在加拿大有法語版本,為加拿大的王室頌歌:
在作為加拿大的王室頌歌的時候,這首歌有附加的一段,一般在第一段或第二段後面演唱:
英語 | 譯文 |
---|---|
|
|
在雙語版本中,首三段以法語演唱,後四段則以英語演唱。
雙語版 | 譯文 |
---|---|
|
|
這首歌曾經被包括澳洲、加拿大、香港、馬來亞、新加坡、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在內的大部分大英國協成員及英國屬土作為國歌。在英屬香港時期,每當有英國王室成員到訪,香港總督就職履新,或出席官式活動和檢閱,駐港英軍(或香港義勇軍、皇家香港警察)儀仗隊行向王室敬禮(Royal Salute),軍樂團演奏國歌,其中港督和其他王室成員只奏半首,若是君主到訪就要全首奏畢。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及之前,香港兩間電視台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收台前亦會播放國歌。
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國歌的地位已經分別被《前進的澳洲》(澳洲國歌)、《哦!加拿大》(加拿大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香港國歌)、《我的祖國》(馬來西亞國歌)、《前進吧,新加坡》(新加坡國歌)、《人民的意志》(印度國歌)和《保佑神聖的土地》(巴基斯坦國歌)等所代替。
此外,《天佑國王》也曾經是愛爾蘭自由邦的國歌,惟在1920年代被《戰士之歌》取代。
英國公共媒體BBC每逢有王室重大宣布時,亦會播放一段《天佑國王》。
此曲調曾被幾個其他的國家的國歌所採用,包括丹麥、德國《萬歲勝利者的桂冠》(1871年—1918年)、俄羅斯《俄羅斯人的祈禱》(1816年—1833年)、瑞典和瑞士《祖國請你召喚》。
列支敦斯登的國歌《在年輕的萊茵河上》的曲調與這首歌相同。挪威的王室頌歌《國王之歌》,美國愛國流行歌曲《我的國家屬於你》和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其中一首土著創作的獨立運動歌曲的曲調也與其相同。
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創作的匹克威克頌前奏曲中低音部分出現這曲調旋律。
英國搖滾樂團「王后樂隊」在他們的音樂會的結束總是演奏這首曲的搖滾版(收錄於《歌劇之夜》)。
1977年,即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位25周年紀念時,龐克搖滾樂隊性手槍發布了一首同名的反對王室的無政府主義歌曲《天佑女王》。在紀念日當天該樂隊試圖在英國國會大廈外面的泰晤士河河面上演奏這首歌曲,但被英國警察制止並逮捕。[11][12]
以往香港在英國殖民時代,民間一直流傳一個改編粵語版本歌詞,第一句為「個個揸住個兜[註 4]」,但之後的歌詞如何「翻譯」就沒有定案。[13]
在需要播放聯合王國成員國國歌的場合(如國際體育比賽)下,下列歌曲經常使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