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律西昂火山區(Elysium)橫跨埃律西昂刻布壬尼亞區[1],是火星上僅次於塔爾西斯的第二大火山[note 1]。該地區大致以位於24.7°N 150°E / 24.7; 150的埃律西昂山為中心,從北到南分別坐落了赫卡特斯丘埃律西昂山亞拔山[2];而埃律西昂平原則是埃律西昂火山區南部一片以3.0°N 154.7°E / 3.0; 154.7為中心的寬闊平原[3];另一座大型火山阿波里那山則坐落於埃律西昂平原的南邊,不屬於該火山區。除大型火山外,埃律西昂火山區還有數個區域分布有修長的槽溝,在火星上被稱為「塹溝」(fossa)或「塹溝群」(fossae),它們包括科柏洛斯塹溝群埃律西昂塹溝群 加拉西斯塹溝群赫淮斯托斯塹溝群、希布萊烏斯塹溝群(Hyblaeus Fossae)、斯堤克斯塹溝群(Stygis Fossae)和仄費羅斯塹溝群(Zephyrus Fossae)。

Quick Facts 坐標 ...
埃律西昂火山區
Thumb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上的火星軌道器雷射高度計測繪的埃律西昂及其周邊的彩色地形圖,盾狀火山埃律西昂山位於中央,較小的火山赫卡特斯丘亞拔山分別位於右上角和右下角。
坐標24.7°N 150.0°E / 24.7; 150.0
Close

構成

該地區東南部在地質化學上與西北部不同[4],東南部由沉積岩和多孔岩構成[5],大部分地區由亞馬遜-赫斯珀里亞紀火山單元組成,東南部大部分殘存的火山單元在性質上屬於亞馬遜紀晚期[4]。在近代地質史中,該地區有大量的地下水沉積[6]。 由於地殼上面覆蓋著一層塵埃,因此很難研究該地區的組成成分,根據相對無塵地區的調查表明,它主要由高鈣輝石橄欖石構成[7][8]。在次要程度上,是由赤鐵礦和水合二氧化矽等組成[7]。此外,該地區沒有強磁場[8]。在該區的一座火山—赫卡特斯火山丘的破火山口中,存在一些近地表冰磧物[9]

形成

該火山區東南部比西北部大約年輕8.5億年[4],而作為一個整體,火山活動在此至少已有39億年了,在22億年前達到頂峰,雖然在過去的10億年中火山活動已大大減少[10],但最近的火山活動可追溯到200萬年前[5]。該地區東南部重疊著科柏洛斯塹溝群,此地的地貌被認為是由火山和與水有關的過程作用而成,如蒸汽岩漿作用(phreatomagmatism)、殘餘冰流以及熔岩與水之間的相互作用[4]。一般來說,埃律西昂火山區許多流體單元(如瑞威谷馬爾提谷)都被認為起源於該地區的熔岩[11]

赫卡特斯火山丘約在3.5億年前噴發,所形成火山口中的冰川沉積物則可追溯到500萬至2400萬年前[9]。該地區的凹坑通常不是典型的撞擊坑,相反,它們被認為是由於爆炸性火山噴發,或者是由於地下熔漿回撤而坍塌形成[2]

觀察史

20世紀70年代,從水手9號任務獲得的數據中,首次將埃律西昂火山區視為一個獨特的火星區域[12][13];2004年,歐空局火星快車軌道飛行器高解析度立體相機(HRSC)觀測了該地區的火山[14][9];2018年,洞察號著陸器於降落在該火山區南部的埃律西昂平原,並檢測到了該地區出現的火星地震(marsquakes)[15][16]

埃律西昂火山

埃律西昂槽溝(塹溝)

另請查看

備註

參引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