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国大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國國立聖德田高等礦業學校(法語: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Mines de Saint-Étienne),中國教育部認證的名稱為「聖太田國立高等礦業學校」[3],是一所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制中的工程師學校。學校始建於1816年,隸屬於法國經濟工業及就業部,是法國國立高等礦業電信學校聯盟(法語:Institut Mines-Télécom,縮寫IMT)的成員之一。目前學校開設2個校區,分別位於盧瓦爾省的聖德田(Saint-Étienne)和羅訥河口省的加爾達納(Gardanne)。學校的科研實力與教學水平,在法國和國際均享有盛譽,其權威排名穩居法國一流學校行列。
國立聖德田高等礦業學校 | |||
---|---|---|---|
Mines Saint-Étienne | |||
校訓 | Inspiring Innovation - Innovante par Tradition | ||
校訓中譯 | 傳統驅動創新 | ||
創辦時間 | 1816年8月2日 | ||
學校類型 | 工程師大學校 | ||
校監 | Yvon Raak | ||
校長 | Pascal Ray | ||
學生人數 | 1720人[1] | ||
博士生人數 | 202人[2] | ||
校址 | 法國聖德田 加爾達納 | ||
校區 | 市區及郊區 | ||
隸屬 | 國立高等礦業電信學校聯盟, 國立高等礦業學院集團 | ||
網站 | http://www.mines-stetienne.fr/ | ||
|
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結束了統治,其後的維也納會議決定把Sarre和Savoie地區從法國分離出去,同時失去的還有當時Geislautern和Pesey地區的高等礦業學校。這時的法國極度需要負責開採煤礦的單位,因為當時社會的工業革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煤炭業的發展[4]。
1816年8月2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八赦令在盧瓦爾流域聚煤盆地的聖德田建立一所礦業學校。這是法國高等礦業學院集團在繼巴黎國立高等礦業學校之後,建立的第二所學校。其使命是:乘工業革命發軔之機,培養「有志從事煤礦工作的年輕人」。學校第一個校訓便是Operta Naturae Inveniunt Munera(發現隱藏在自然界中的寶藏)。起初,教學只是在Marengo的一個小樓房裡開展,而1819年的第一屆畢業生只有十二個人。
1831年3月7日,新赦令的頒布正式確立了這座礦業學校工程師學院的地位。然而,迅速的發展讓Marengo的校區不能滿足學校的需要。1848年,應當地基督學校修士會的建議,學校遷址於Chantegrillet。但地下煤礦的開採影響了學校建築的穩定和安全。1927年,學校再度遷址於聖德田東南部的Fauriel校區,並一直保留至今。其後,學校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發揮化學和金屬學科優勢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教學,向全科教育方向發展。它不僅是法國首批開設信息技術學科的學校之一,而且是開展工業和環境工程等新興學科的先驅。
到了20世紀60年代,面對聖德田採礦業的消失,學校對其工程師的素質作了重新定義。儘管「通用礦業工程師"(Ingénieur Civil des Mines)的稱謂依然存在,但學校所發文憑與上世紀初的文憑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它與礦業經營不再有直接聯繫[5]。
1992年,聖德田高等礦業學校正式統歸國家管理,成為一所公立的工程師學校。2002年,學校實施戰略轉型,引進了微電子技術這一學科,並於羅訥河口省的加爾達納(Gardenne)開設了普羅旺斯微電子中心。2004年,學校開設了工程和健康研究中心。2010年,以其著名校友命名的亨利·法約爾學院(Henri Fayol)建立,其宗旨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與多家企業開展密切聯繫。
目前,聖德田高等礦業學校擁有在校生約1720人,已成為全法最知名的工程師院校之一,並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繫,發展研究和教育。
1992年,聖德田高等礦業學校正式歸屬國家工業部監管,依然保持其一貫的深厚傳統和創新能力。其作為三年制「通用」(Généraliste)工程師學校,在工程師學校排名中穩居法國前十五。時至今日,學校發揮傳統優勢,開設專業包括微電子信息科學、數學建模及應用、智能網絡、材料及力學、生物工程、工業工程及供應鏈、項目創新管理等。已在能源和過程,材料,工業工程,環境,微電子和健康醫療六大工程領域成績斐然。目前,學校已經建成5個高水平的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依建立時間次序,它們分別是[6]:
1.材料與結構科學中心 Centre Sciences des Matériaux et des structures (SMS)
2.自然與工業過程科學中心 Centre Sciences des Processus Industriels et Naturels (SPIN)
3.普羅旺斯微電子中心 Centre Microélectronique de Provence (CMP)
4.工程與醫療健康中心 Centre Ingénierie et Santé (CIS)
5.亨利·法約爾學院 Institut Henri FAYOL (FAYOL)
聖德田高等礦業學校集中了涵蓋工業發展所需的相關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教育課程,並且著重於建設和工業界的緊密聯繫。學校的戰略旨在培養兼備科學研究能力和社會經濟知識的通才(Généraliste)工程師(即能夠解決實際的複雜問題,或實施一項工業項目,以及處理所有技術性問題,如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問題等)。因此,學校在充分考慮工業行類多樣性和企業需求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幾乎涵蓋所有的工程門類的學生培養方案。對全日制學生來說,學校授權頒發兩種文憑,即「通用礦業工程師(Ingénieur Civil des Mines)」和「微電子和信息科學工程師(Ingénieur Spécialité Microélectronique et Informatique)」。
建校200年來,聖德田高礦久負盛名的傳統培養體系[7]。學制三年,每年招收學生人數約為150人。學校向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課程,每個學生需要在十門主修課(工業和土地環境、生產管理及物流、企業管理和金融、科學數據、信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能源過程、材料、力學和微電子)中任選兩門作為專業主修課程。課程教學全部由資深研究員、校友企業家和高等級教授承擔。依託學校工業項目、企業創新和國際交流的大平台,每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課程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通過高強度、高標準的課程學習的企業實習之後,畢業學生將獲得含金量極高的國家工程師文憑。
錄取方式:1.通過礦業-路橋聯考(Concours commun Mines-Ponts)錄取,這是對於大多數法國大學校預科班的學生的方式。2.通過遞交材料錄取(Admis sur Titres),即通過一系列面試、文件審核和考試等程序被錄取(多數是外國學生),雙學位學生最常見的錄取方式。
學校為了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轉化風險為機遇,所提出的專門面向微電子、嵌入式系統和相關軟體專業工程的新興培養方案[8]。學制三年,每年招收學生人數約為75人。它旨在培養擁有計算機和微電子知識,同時具有紮實科研和管理基礎的工程師,其文憑已由法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CTI)認證。相關教學工作在位於加爾達納(Gardenne)的普羅旺斯微電子校區開展。
錄取方式:1.通過礦業-電信聯考(Concours Mines-Télécom)錄取。2.通過遞交材料錄取(Admis sur Titres)。
依靠其研究團隊的強大實力和為數眾多的高等級實驗室(其中多個實驗室是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國家保健和醫學研究院INSERM、法國原子能署CEA等聯合建立)[9],學校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並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的高級院校簽署了100多項合作章程,其中涵蓋22個雙學位協議。同時,學校注重與多個國家的世界一流大學保持交流合作、人員往來,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國立首爾大學、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臺灣國立台灣大學等[10]。
法國國立高等礦業電信學校聯盟(IMT)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