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氫配合物是包含完整分子作為配體配位化合物。最典型的這類化合物是W(CO)3(PCy3)2(H2)。這類化合物的發現解釋了金屬元素催化的氫分子參與的化學反應。文獻已經報道了數百個雙氫配合物,大多數都是過渡金屬離子形成的八面體配合物。 絡合以後,通過中子衍射發現H-H鍵的鍵長增加到81-82pm,相比自由的氫分子增加了約10%。一些有多個氫配體的配合物,也就是聚合型氫化物 (例如氫化鋁),也展現出更弱的H-H作用。科學家建議鍵長小於100pm意味著明顯的雙氫特徵,而距離大於100pm更應該被認為是氫負離子配合物[1]

Thumb
金屬雙氫配合物(中)和氫負離子配合物(右)的形成與平衡結構(L為配體)。

表徵

更好地研究雙氫配合物的方法是中子衍射。中子與氫原子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可以據此推斷出它們在晶體中的位置。在一些情況下,雙氫配合物可以用X射線晶體學來研究,但是大量存在的金屬原子能夠強烈散射X射線,影響了分析。[2]核磁共振技術也被廣泛使用。自旋耦合( spin-spin coupling)的度量JHD可以在HD配合物中顯示氫和之間化學鍵的強度。例如,JHD在氘化氫中是43.2Hz,但在W(HD)(CO)3(PiPr3)2中是33.5Hz。典型的雙氫配合物相比於對應的氫負離子配合物具有短幾倍的1H自旋晶格(spin-lattice)。 三角形的MH2亞基有六個標準的吸收峰,其中一個具有明顯的νH-H特徵。在自由的氫分子中,這個很強的化學鍵在4300 cm-1處吸收,然而在雙氫配合物中頻率下降到大約2800 cm-1

合成

兩種合成方法涉及了與氫氣的直接反應。第一種將H2分子附加到不飽和的中心金屬原子上,即最早報道的W(CO)3(P-i-Pr3)2(H2)。在一些情況下,氫分子可以取代鍵合較弱的配體,在有利的環境下甚至可以取代鹵原子:

LnMX + H2 → [LnM(H2)]+ + X-

許多金屬氫化物可以被質子化,產生雙氫配合物:

LnM-H + H+ → [LnM(H2)]+

這種情況下使用的酸的共軛鹼通常是非配位陰離子

參見

參考資料

擴展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