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歐斯塔西奧·里韋拉·薩拉斯(西班牙語:José Eustasio Rivera Salas;1888年2月19日—1928年12月1日),是哥倫比亞小說家、詩人、律師。早年創作詩歌,並曾在國立大學學習法律。為哥倫比亞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主要著作為小說《漩渦》。
生平
里韋拉於1888年出生在哥倫比亞內瓦聖馬特奧(San Mateo)的阿瓜斯卡連特斯,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也是家中的長子,其父母分別是歐斯塔西奧·里韋拉·埃斯科瓦爾(Eustasio Rivera Escobar)與卡塔琳娜·薩拉斯(Catalina Salas)[1]:7-8,家境貧寒,早年在親戚的資助下就讀天主教會學校。1906年,里韋拉獲得獎學金到波哥大中央師範學校(Escuela Normal Central de Bogotá)深造,1909年畢業後,他搬到伊瓦格居住並在當地擔任學校督察,亦開始創作詩歌[2],在此期間,他發表了詩歌《西班牙頌》(Oda a España),1910年,里韋拉憑藉此詩歌贏得了通哈獨立百年花卉文學創作大賽第二名,排名僅次於出身托利馬省的語法學家曼紐·安東尼歐·博尼利亞,而西班牙作家米格爾·德·烏納穆諾得知後還寫信給他,讚許他作品的成就[1]:16。
1912年,里韋拉考入哥倫比亞國立大學法學院,主修法學,同時在政府部門擔任公職人員,1917年,他從大學畢業並取得法學學位,其畢業論文為《遺產清算》(Liquidación de las herencias)[2],隨即成為律師,參與調查為外國石油公司工作的哥倫比亞勞工的生活狀況[3]。1921年,里韋拉發表了詩集《希望之鄉》(Tierra de promisión),開始在拉美文壇嶄露頭角[1]:23-26。1922年至1923年間,里韋拉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邊界委員會成員的身份來到國境東隅的雨林地帶,以幫助哥倫比亞解決與鄰國的邊境爭議,他探訪當地橡膠園、原住民部落的經歷,也為日後其小說《漩渦》的創作奠定了基礎[4]:78,該作品亦於1924年出版發行,里韋拉也因此聲名大噪[5]。1928年4月,為了將《漩渦》介紹給美國讀者,里韋拉前往美國,促成小說的英譯本出版,但他在當年11月就患上肺炎,同年12月在紐約病重不治[6]。1943年,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哥倫比亞政府將其家鄉聖馬特奧更名為里韋拉[1]:7。
文學作品
里韋拉早年主要創作詩歌,並以十四行詩著稱,其詩歌多收錄於詩集《希望之鄉》中[3]。在小說領域,里韋拉唯一的作品是《漩渦》,又譯《草原林莽惡旋風》,小說以里韋拉本人在奧里諾科河雨林地區的冒險見聞為基礎,講述了阿圖羅·科瓦(Arturo Cova)與其戀人阿莉西亞(Alicia)為了婚姻自由逃離波哥大,而後為了尋找阿莉西亞,科瓦進入叢林,最終兩人都葬身叢林旋渦的悲劇故事[7],小說同時揭露了橡膠種植園主的貪婪殘暴以及橡膠工人悲慘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對歐洲文學的模仿,竭力表現在地的現實狀況,該作品亦與羅慕洛·加列戈斯的《堂娜芭芭拉》以及里卡多·圭拉爾德斯的《堂塞貢多·松布拉》並列為「拉丁美洲三大小說」[4][8],也是拉美文學流派「大地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3]。不過也有批評家認為這部小說故事沉悶、情節單調、剖析方式主觀,缺乏小說體裁作品的特點[9]。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