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子之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共七首新詩,題材分別包括清政府割讓、租借給列強的七處土地: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快速預覽 寫作日期, 主題 ...

創作背景

因為清朝落後腐敗,晚清皇帝昏庸無能而被列強侵略。聞一多在到美國留學時,各地的閱歷令他在留學期間心感悲憤,終在1925年寫下《七子之歌》組詩,以寄思國之情。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淩,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聞一多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正值在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他在美國生活將近三年,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的不滿。因此,在這段時間裡,他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一方面懷念故鄉,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這組《七子之歌》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

「七子」取自《詩經》《邶風·凱風》: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七子之歌》序
Remove ads

相關變遷

更多資訊 地點, 變遷 ...
Remove ads

歌曲使用

李海鷹在1997年作曲、容韻琳領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主題曲亦使用此組詩——《七子之歌·澳門》[1]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新兵都要學唱《七子之歌》[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