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 1856+534是位於天龍座的一顆白矮星。它距離地球25秒差距(80光年),是可見的三合星系統,其組成內有一對紅矮星。這顆白矮星的大氣層光譜缺乏強的光學吸收或發射譜線,呈現無特徵的吸收光譜。其有效溫度為4,700 K(4,430 °C;8,000 °F),對應的年齡為58億年[2]。WD 1856+534的質量約為太陽的一半,而其半徑小得多,只比地球大40%[3]。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 |
---|---|
星座 | 天龍座 |
星官 | |
赤經 | 18h 57m 39.34s[1] |
赤緯 | +53° 30′ 33.30″[1] |
視星等(V) | |
特性 | |
演化階段 | 白矮星 |
光譜分類 | DC(11?)[1] |
視星等 (J) | ±0.055 15.677[1] |
視星等 (H) | ±0.094 15.429[1] |
視星等 (K) | ±0.186 15.548[1] |
天體測定 | |
自行 (μ) | 赤經:±0.148 −240.759[1] mas/yr 赤緯:±0.143 −52.514[1] mas/yr |
視差 (π) | ±0.0705 40.3983[1] mas |
距離 | ±0.144 80.737ly (±0.044 24.754[2] pc) |
詳細資料 [2] | |
質量 | ±0.055 0.518M☉ |
半徑 | 10±0.00054 0.013R☉ |
表面重力 (log g) | ±0.030 7.915 |
溫度 | ±60 4710K |
金屬量 [Fe/H] | <−8.8dex |
年齡 | ±0.5 5.85Gyr |
位置(相對於G 229-20) | |
角距離 | ~43″ |
觀測到的相距 (估計) | +130 −55 1030AU [2] |
其他命名 | |
參考資料庫 | |
SIMBAD | 資料 |
系外行星資料庫 | 資料 |
系外行星百科 | 資料 |
行星系統
這顆白矮星有一顆系外行星,WD 1856b在軌道上環繞著它。這顆系外行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通過凌日法在2019年7月至8月間探測到的。在2020年對凌日數據的分析表明,它是一顆類木星的巨行星,其半徑超過地球的10倍,與母恆星的軌道距離為0.02天文單位(AU),軌道週期只有繞行太陽之水星的60分之一。這顆系外行星與白矮星的距離出人意料之外的接近,它一定是在宿主恆星從紅巨星演化成為白矮星後,才從外向內遷徙,否則它就會被它的母恆星吞沒[2]。此移轉可能與WD 1856+534屬於三合星系統有關:白矮星極其行星與其遙遠的同伴G229-20有引力關係,而G229-20本身是兩顆紅矮星的聯星系統[2]。與伴星引力的相互作用可能通過古在機制觸發了行星遷徙[4][5][6],類似於一些熱木星遷徙的方式。另一種假設是,這顆行星經歷並承受住了共有包層的階段[7]。在後一種情況下,之前被吞噬的一些行星,可能有助於驅散恆星的包層[8]
相關條目
- WD 1145+017:一顆有著行星質量的崩壞行星凌的白矮星。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