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公司
跨國金融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isa公司(英語:Visa Inc.,標識為VISA;NYSE:V;維薩,維撒)是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福斯特市的跨國金融服務公司。[3]Visa國際組織通過Visa品牌的信用卡(Credit Card)和Debit金融卡(Debit Card)促進全球的電子資金轉帳。[4]VISA不會直接為消費者發行信用卡、延長信貸或設定費率和收費;相反,VISA為全球各地的金融機構提供Visa品牌的支付產品,並讓它們向客戶提供信用卡、Debit金融卡、預付費和現金服務。2015年尼爾森報告稱,Visa的全球網絡(俗稱「VisaNet」)處理金額突破6.8兆美元或1,000億的交易數。[5]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2年7月12日) |
Visa公司 | |
---|---|
Visa Inc. | |
![]() | |
![]()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
成立 | 1958年9月18日![]() |
創辦人 | 狄伊·哈克 |
代表人物 | Alfred F. Kelly Jr.(首席執行長) |
總部 | ![]() |
業務範圍 | 全球 |
產業 | 金融服務 |
產品 | |
營業額 | ▲ 327億美元(2023年) |
稅前盈餘 | ▲ 210億美元(2023年) |
稅後盈餘 | ▲ 173億美元(2023年) |
總資產 | ▲ 905億美元(2023年) |
資產淨值 | ▲ 387億美元(2023年) |
員工人數 | 約28,800(2023年) |
市值 | 494,680,000,000 美元 (2021年) ![]() |
網站 | visa |
備註 | 財政報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update]. 資料源:[2] |
中國銀聯在2015年超過VISA,成爲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信用卡與Debit金融卡支付機構,而VISA則保有其在中國市場外的主導地位。[6]
2015年11月3日,VISA斥資約212億歐元(233億美元)收購VISA Europe。
VISA標誌
-
第一代VISA標誌:1992年7月1日至2000年
-
第二代VISA標誌:1998年8月至2006年
-
第三代VISA標誌:2005年至2015年5月
-
第四代VISA標誌: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
-
第五代VISA標誌:2021年7月啟用至今
-
現今VISA驗證標誌:2015年起[註 1]
VISA卡
VISA卡(英語:Visa Card[7];舊譯「威士卡」或「維薩卡」)是一個信用卡及Debit金融卡品牌,始發於1976年,前身為美國銀行所發行的BankAmericard。
在國際上,BankAmericard在稱為Visa之前也有其他一些名稱,BankAmericard的「藍-白-金」圖形也在這些卡上使用。在英國,它被稱作巴克萊卡,由巴克萊銀行發行。在加拿大,一個包括道明加拿大信託銀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和加拿大豐業銀行在內的銀行聯盟發行名為Chargex的金融卡。在法國,它被稱為藍卡(Carte Bleue)。
- VISA普通卡(Visa Classic)
- VISA金卡(Visa Gold)
- VISA白金卡(Visa Platinum)
- VISA御璽卡(Visa Signature)
- VISA無限卡(Visa Infinite)
- VISA無限殊榮卡(Visa Infinite Privilege)[註 2]
EMV 3-D Secure
EMV 3-D Secure是由Visa與其他支付品牌合作開發的下一代網絡安全協議,旨在保護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其通過商戶、發卡方和消費者之間的數據交換來驗證交易的合法性。[8]
現代支付安全體系通過整合多渠道支付接口與標準化交易協議,構建起多方協作的風險防控機制。在技術架構層面,該系統實現了商戶端交易數據的實時同步與智能分析,結合發卡機構的多維度驗證模型,有效識別異常交易行為。針對線上支付場景,採用動態安全協議對交易雙方進行交叉驗證,在保障帳戶安全性的同時維持支付流程的完整性。即使支付憑證存在外洩風險,該體系仍可通過端到端加密和生物特徵核驗等技術手段,為數字支付環境提供基礎安全屏障。[9]
值得一提的是,EMV 3-D Secure的功能是由多個公司企業提供的,已獲得 Visa 認證的 EMV 3DS 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2025年4月18日,已達到 729個[10]
公司歷史
Visa始於1958年,美國銀行在美國推出了第一個消費者信用卡計劃 - BankAmericard,是第一種具有「循環信用」特徵的金融卡。
1974年,Visa擴展海外市場,並在1975年推出扣帳卡。1976年,BankAmericard更名為Visa,這是在所有語言中發音都相同的名稱。
2007年,全球地區業務合併組成一家全球性公司Visa Inc.Visa,而 Visa Europe 仍保持會員制。
2008年,公司正式上市,為史上最大規模的IPO之一。
2021年2月3日,Visa宣布與First Boulevard建立合作夥伴關係,First Boulevard是一家專注於為黑人社區建立世代財富的新銀行。First Boulevard將率先試用Visa的新加密貨幣API套件,這將使他們的客戶能夠購買、出售、持有和交易由聯邦特許數位資產銀行Anchorage持有的數位資產。該試點將作為支持API功能的關鍵第一步,幫助其他Visa客戶訪問和集成加密貨幣。[11]
2021年6月24日,Visa以18億歐元收購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基於雲的提供基礎設施和數據產品的金融服務平台Tink AB。[11]
非接觸式付費
2007年9月,VISA國際組織推介了新的非接觸支付技術——「Visa Pay Wave」,其允許持卡人用VISADebit金融卡或信用卡在非接觸式支付終端前揮動,不需要物理刷卡或將卡插入一個銷售點設備付費。[12]
發行地區
VISA國際組織本身並不發行VISA卡,而是由VISA國際組織的會員銀行發行。幾乎全球所有的商業銀行都發行VISA卡。如今摩根大通銀行是全球最大的VISA卡發行銀行。VISA目前在全球147個國家與地區發行。[13]
|
|
|
|
Visa與銀聯矛盾
「雙標卡」是中國大陸的銀行為了解決中國境外的卡組織無法進行人民幣清算,而銀聯在中國境外普及率不足而推出的產品。這種金融卡的卡面上會印有中國境外的卡組織與銀聯兩個發卡機構標誌。2010年,Visa要求在中國境外渠道結算卡號為4開頭(Visa卡號)的雙標卡時,必須使用Visa通道進行結算。[14]其後,銀聯阻止包括Visa在內的境外卡組織結算人民幣交易,亦即中國境內發行的Visa卡不得於中國境內進行交易,僅限包含中國境外及港澳地區消費使用。中國大陸境內的Visa刷卡機只可以結算境外發行的Visa卡。
2025年4月10日,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發布公告,自2025年5月24-26日,將存量「銀聯-Visa」雙標磁條卡升級為採用PBOC與EMV的雙應用(支持境內外銀聯網絡線上線下支付交易、境外Visa網絡線上線下支付交易)且具備銀聯及Visa品牌接觸式(插卡支付)和非接觸式(拍卡支付)功能的雙標晶片卡。[15][16][17][18]
2025年4月11-18日,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也陸續發布了「銀聯-Visa雙標信用卡服務升級的公告」,公告升級時間為2025年5月29日-2025年6月9日。[19][20][21][22][23][24]
奧林匹克贊助商
自從1988年冬奧會開始,VISA就一直作為奧運會各種收入和與奧運會相關的交易的電子支付方式,現為奧林匹克合作夥伴項目(Olympic Partner Programme,簡稱TOP)成員,是國際奧委會頂級贊助商。VISA目前與國際奧委會(IOC)所簽訂的Visa作為唯一支付卡的合約將持續到2032年。[25]
國際足總世界盃
2007年,國際足總和VISA簽約,擔任2010年、2014年、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贊助。
對俄羅斯制裁
2022年3月5日,國際信用卡公司Visa和Mastercard宣布暫停俄羅斯業務,因為「俄方無端入侵烏克蘭,我們也目睹了無法接受的情勢發展」。Visa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切斷交易」,包括俄羅斯銀行發行的信用卡無法在國外使用,在俄羅斯商家與ATM也無法使用外國銀行所發行的信用卡。Mastercard則稱,在國外發行的任何Mastercard,未來都不能在俄羅斯使用。 [26]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