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索爾·阿倫·克里普克(英語:Saul Aaron Kripke,/ˈkrɪpki/,音「克里普基」,1940年11月13日—2022年9月15日[1]),美國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模態邏輯語義學創始人之一,指稱因果-歷史論首倡者之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7年9月30日) |
索爾·克里普克1940年11月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猶太人家庭,父親邁爾·塞繆爾·克里普克是當地聖會領袖,母親是兒童讀物作家。克里普克是三個子女中的長子,從小便被冠以神童之名。克里普克六歲時開始自學古希伯來語;九歲通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小學畢業前他就已經相當了解笛卡爾的理論,且展現了極高的數學天賦。克里普克在十六歲時寫了模態邏輯語義學方面的論文,被一些重要的邏輯學家認為是一篇有創見的可能是來自普林斯頓的博士論文。1958年高中畢業後,克里普克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後獲數學學士學位。
哲學史上向來認為,凡先驗的即是必然的,凡後驗的均為偶然的。克里普克則指出,先驗之於必然一如認識論之於形上學,不僅有後驗必然的知識,同樣有先驗偶然的知識。這就是作者向傳統理論提出嚴重挑戰的先驗偶然和後驗必然的理論。
克里普克的一個特點是他幾乎從不動筆著文,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命名與必然性》、《同一性與必然性》、《真理論概要》等。
2001年,克里普克獲得肖克獎(邏輯和哲學獎)。
克里普克先後任教於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1977年任普林斯頓大學哲學教授,後升任麥科什講座哲學教授,現任職於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
克里普克主要貢獻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