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眼鏡王蛇(學名:Ophiophagus hannah)亦稱大眼鏡蛇、扁頸蛇[2],是世上體型最長的毒蛇,體長可達5.6公尺(18英尺),[3]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印度東北部與西南沿海地區、中國華南、中南半島全境與馬來群島近半數島嶼,主要棲息於樹林中,以其他蛇為主食,在廣州俗稱過山風,香港俗稱過山烏。世上稀有蛇類之一。由於各種因素,眼鏡王蛇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毒蛇[4][5][6],然而它也在很多地區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7]
眼鏡王蛇(King Cobra)是體型龐大且強而有力的蛇,其平均體長為3到4米,體重為6公斤;而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倫敦動物園裏甚至收藏了一隻長5.6公尺(18英尺)的個體。[8]眼鏡王蛇行動矯捷靈敏,對四周的事物非常敏感。
此蛇的體色通常為黑色、米黃色、褐色、灰色等,身上還長有淺黃色的環紋;灰褐色背面,有白色和黑色環帶40-54個,也有不具環帶的;灰褐色腹面;背鱗邊緣黑色;幼體一般長有亮麗的黑色與白色的花紋(可能會與金環蛇混淆,但可憑其能伸縮的頸部來分辨)。雄性眼鏡王蛇的體型一般比雌性的大。牠們的壽命為20年左右。[9]
雖然眼鏡王蛇的外型很像近親眼鏡蛇,但它既不是眼鏡蛇屬、也不是王蛇屬,而是獨立的眼鏡王蛇屬,不過與眼鏡蛇一樣屬於眼鏡蛇科。兩者的分別主要在於體型及頸部斑紋,體積也比一般眼鏡蛇還要大,而且前者的頸部斑紋是呈漢字「八」字型,而不是一般眼鏡蛇的單眼或雙眼圈紋。
背部:15行;腹部:雄蛇235-250行,雌蛇239-265行;尾部:雄蛇83-96行;雌蛇77-89行。[10]
眼鏡王蛇主要分布於印度、中國及東南亞一帶;棲息在草地、灌木林、空曠林地及樹林裏;雖然其分佈地很廣泛,但此物種並不常見。[3][11]在某些地區,眼鏡王蛇的數量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森林被過度開發的原因。眼鏡王蛇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及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12]
就像其他的蛇一樣,眼鏡王蛇也是用分叉的舌頭作為嗅覺器官。[3]當獵物被鎖定時,眼鏡王蛇會憑氣味跟蹤獵物,牠也會使用它的視覺器官偵查獵物,然後發起攻擊。[7][13]當注射毒液時,毒液囊會壓縮,毒素會迅速破壞獵物的身體組織,麻痺並已經開始消化獵物。[3]眼鏡王蛇就像其他的蛇一樣,可吞噬比自己頭部還要大的獵物[3]。一般而言,眼鏡王蛇為日行性的狩獵者,主要在白天獵食,但它也能在晚上出動[3][14]。
正如眼鏡王蛇那帶有「食蛇者」意思的拉丁學名Ophiophagus所形容,它們的主要獵物為其他蛇類,如鼠蛇、體型一樣大的蟒蛇,甚至是毒蛇(像眼鏡蛇、環蛇及其他較小的同類)。[14][15]當食物短缺時,眼鏡王蛇還會吃蜥蜴、鳥等動物來充飢。雖然眼鏡王蛇也會捕食鼠類,但牠們最愛的獵物還是其他蛇類,特別是鼠蛇,即使是剛出生的幼蛇,已有能力獵食其他蛇類。不論面對何種獵物,眼鏡王蛇都會先注入大量毒液務求能迅速置對方於死地,這樣就可以減少因對方掙扎所帶來的傷害,另外毒液亦會預先消化獵物。當大吃一頓後,可以幾個月都不用再獵食[3]。另外,由於鼠蛇是眼鏡王蛇最常獵殺的對象,而鼠蛇又以田地裡的鼠隻為主食,這便可能誘發眼鏡王蛇靠近田地,亦即居民而導致意外的發生。
由於天生有食蛇的特性,眼鏡王蛇通常都過獨居生活,直到每年一月,雌性眼鏡王蛇蛻皮後,會散發出一種激素來吸引異性。如果多條雄性眼鏡王蛇到達,它們通常會為了爭奪雌性伴侶而大打出手,通常只會將對手擊倒在地,而不會使用毒素或把對手殺死。勝利者則會向雌性眼鏡王蛇不斷示愛直到被接受,兩條蛇會將身體纏繞在一起,並會保持幾個小時。每年4月,它們通常會利用枯竹葉建一個巢穴,交配2個月後雌蛇會產出大約20-40枚卵,並需要60-80天的孵化期。雌蛇會一直留在巢中直到幼蛇破殼,以防止敵人的靠近;然後本能會驅使她離去以免她吃掉幼蛇,這在蛇類中是很獨特的;在這段時間裡,眼鏡王蛇也會變的異常兇猛。[16]剛出生的小眼鏡王蛇長達45-55厘米並已經擁有與其父母一樣致命的毒液。
最近有研究顯示,雄蛇於交配前會先打量雌蛇,因為即使是交配,其實對雙方來說也是危險的,假如雄蛇求愛不遂,或是雌蛇交配前已懷孕,那雌蛇可能會被殺或被吞掉。此相殘情況通常發生在雌蛇懷孕的時侯。
眼鏡王蛇個性兇猛具有高度攻擊性。[6]受到威脅時,會舉起身體的前三分之一,張開其頸部,露出其毒牙及發出巨大的「嘶嘶」聲。這時,任何靠近的物體或快速的移動都可能激怒牠而促使牠發動攻擊;眼鏡王蛇可發動連續攻擊;另外,當噬中目標後,牠也有緊咬不放的習慣。此蛇的攻擊範圍可達2米多,很多人都錯誤判斷了安全的距離。[5][17]話雖如此,此蛇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會避免與人類發生衝突。[6] 當面對天敵,如對蛇毒有免疫的獴時,[17]眼鏡王蛇通常會嘗試撤退,當繼續受到挑引時便會奮力抗敵,但獴類一般很少襲擊眼鏡王蛇,因為這比其他獵物要危險,而且也較難對付。
眼鏡王蛇的毒液裡主要含有神經毒素,另也有心臟毒素。[14]毒素由多肽及蛋白質所組成。
在攻擊時,蛇毒會經毒蛇那長1.25厘米的毒牙注入受害者體內,毒素會迅速襲擊被咬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劇痛,視力障礙、暈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狀;傷者會因心臟血管系統崩潰而進入休克狀態;最後會因呼吸衰竭、心跳減弱而死亡。臨床個案顯示,被咬者也有機會出現腎衰竭的情況。[18]
和別的毒蛇一樣,眼鏡王蛇毒液的毒性測試結果在不同的毒理學研究中都有不同,因為LD50數據會隨著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產生變化。實驗白鼠皮下注射的1.7 mg/kg,靜脈注射的1.31 mg/kg及腹腔注射的1.644 mg/kg為較常被引用的數據。[19][20]另一個研究則在五隻東南亞野生眼鏡王蛇身上得出1.93 mg/kg(皮下注射)的結果,[21]也有研究顯示,中國眼鏡王蛇的毒性為0.34 mg/kg(肌肉注射)。[22]不同地區的個體的毒性也可能略有不同。
眼鏡王蛇的一咬可以迅速致命。它平均能注入200—500毫克的毒液,最大的毒液分泌量甚至能達7毫升。[4][22][23]被咬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抗毒血清來對抗蛇毒,阻止毒素進一步破壞身體機能。[5]更有指眼鏡王蛇一口所能注入的毒液能於3小時內殺死一頭成年的亞洲象。[9]被咬傷後的死亡率以及死亡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毒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位置、傷者的健康狀況等。另外,由不同地區組織所作出的調查也可能會給予不同的答案。例如,雖有一網頁報告提到,眼鏡王蛇通常都只注入不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24]但另一個由南印度醫院所發表的蛇咬個案報告卻顯示,有三分之二被眼鏡王蛇咬傷的病人都被注入了大量毒液,屬於「危殆」級別。[18]根據阿德雷得大學臨床毒理學部門的說法,被眼鏡王蛇咬傷後的致死率大約為60%。[25]眼鏡王蛇蛇咬能迅速致人於死地,傷者最快可在30分鐘內死亡。[5]
現在有兩種抗蛇毒血清用於對抗眼鏡王蛇的毒素,國際紅十學會組織於泰國生產其一;中央研究所於印度生產其二,但二者的產量都不算高。[26]
其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在印度,眼鏡王蛇是弄蛇人的主要玩弄對象。他們在表演裡會與蛇保持安全距離並故意挑逗蛇發動攻擊,然後避開;在一段時間後,弄蛇人便會親吻蛇的頭以結束表演。[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