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右旋去甲偽麻黃鹼(英語:D-Norpseudoephedrine),也稱為阿茶鹼(cathine),通常直接稱為去甲偽麻黃鹼,是苯乙胺和苯丙胺類別的一種精神藥物,也可作為興奮劑。它與卡西酮一起天然存在於巧茶中,並有助於其整體效果。[2]它的效力約為苯丙胺的7至10%。[2]
臨床資料 | |
---|---|
其他名稱 |
|
給藥途徑 | 口服 |
藥物類別 |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藥物動力學數據 | |
生物半衰期 | 1.8至8.6小時[1] |
識別資訊 | |
| |
CAS號 | 492-39-7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7.050 |
化學資訊 | |
化學式 | C9H13NO |
摩爾質量 | 151.21 g·mol−1 |
3D模型(JSmol) | |
水溶性 | 20 mg/mL (20 °C) |
| |
|
去甲偽麻黃鹼是苯丙醇胺的四種立體異構體之一。其它三種分別為左旋去甲麻黃鹼、右旋去甲麻黃鹼和左旋去甲偽麻黃鹼,前兩者又叫作苯丙醇胺。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違禁物質清單(用於奧運會和其他體育賽事)禁止在尿液中含有超過5微克/毫升的去甲偽麻黃鹼。去甲偽麻黃鹼是《精神藥物公約》規定的附表 III 藥物。[4]在美國,它被歸類為附表IV受控物質。[5]
在澳大利亞,去甲偽麻黃鹼僅是正式的附表4藥物處方,但不可用或未批准用於任何醫療用途。
在香港,去甲偽麻黃鹼受香港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附表1的管制。非法持有將被處以高額罰款和監禁。
麻黃存在於許多麻黃科植物中,是一種中西藥草,除其他苯丙胺外,還含有右旋去甲偽麻黃鹼。在全國出生缺陷預防研究中,1999年至2003年間,來自10個州的18,438名婦女參與其中,1.3%的婦女報告在懷孕期間使用過麻黃。在試驗期間,使用麻黃的婦女出生了5例無腦畸形,但與未使用麻黃的婦女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關聯(比值比2.8,置信區間1.0–7.3)。[6]
一項針對葉門642名參與者的小型研究發現,在咀嚼巧茶(含有右旋去甲偽麻黃鹼)的孕婦中,死產或先天性畸形的風險沒有增加。[7]在咀嚼巧茶的哺乳期婦女中,在母乳中發現了右旋去甲偽麻黃鹼。[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