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25(正確讀法是Sa.25、Sa-48b或samopal vz.48b[2])是一系列由捷克斯洛伐克所設計、在1948年推出的著名衝鋒槍。這款衝鋒槍系列通常有四種外型上非常相似的型號,分別是:Sa.23、Sa.24、Sa.25和Sa.26。這個衝鋒槍系列的主要設計師是CZ特拉科尼采武器工廠的總工程師瓦茨拉夫·霍萊克。
Sa CZ 25(Vz 25) | |
---|---|
類型 | 衝鋒槍 |
原產地 | 捷克斯洛伐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48年- |
使用方 | 參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越南戰爭 葡萄牙殖民地戰爭 豬灣事件 1979年中越戰爭 入侵格瑞那達[1] 敘利亞內戰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瓦茨拉夫·霍萊克 |
研發日期 | 1946—1948年 |
生產日期 | 1948—1968年 |
衍生型 |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
長度 | |
槍管長度 | 284公釐(11.18英寸) |
子彈 |
|
口徑 |
|
槍管 | 1根,膛線4條,右旋,無槍口裝置 |
槍機 | |
發射模式 | 半自動、全自動,漸進式扳機 |
射速 |
|
槍口初速 | |
有效射程 | |
供彈方式 |
|
瞄具 | 機械瞄具:固定金屬缺口式照門和片狀準星 |
為了便捷起見,除非是必須表示其型號,否則以下本文將一律以CZ 25系列之作為文章中的簡稱。
概述
CZ 25系列衝鋒槍採用設計簡單的反衝作用式槍機,並沒有採用閉鎖式槍機,而是使用開放式槍機的設計。他們還使用了可以控制射擊模式的漸進式扳機系統,可以選擇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輕按扳機的話只能單發,而完全按下扳機的話便是全自動射擊,直到扳機被釋放或是彈匣已經用盡子彈。
CZ 25系列衝鋒槍是第一種被正式採用的包絡式槍機(英語:Telescoping bolt)衝鋒槍(事實上,第一枝使用了包絡式槍機的衝鋒槍是MCEM 2衝鋒槍),即是將槍機縮進機匣後部,縮短槍機運作距離,並且以機匣包覆大部份槍管,從而達到縮短槍械總長度。這種設計能大大減少其總長度,亦令全槍的平衡性和便攜性大大提高。由於使用垂直型設計的手槍式握把、從握把底部插入彈匣和扳機結構,亦且握把位置大致是在全槍的中間位置,令操作系統得到進一步的改進。此槍的機匣是從單一的加工圓形鋼管所製成。
CZ 25系列衝鋒槍對於西方國家而言是最著名的一種設計,後來的烏茲衝鋒槍的設計靈感亦是來自CZ 25系列衝鋒槍。
衍生型
- CZ 23(Sa.23、vz.48a):第一種衍生型,使用固定的木製槍托,發射9×19公釐(又名為9公釐帕拉貝倫)手槍子彈。裝有垂直型手槍式握把,兼具從握把底部插入彈匣的用途。彈匣為雙排式設計,有24、40發兩種容量可以選擇。
- CZ 25(Sa.25、vz.48b):第二種衍生型,也是最著名的衍生型。使用可折疊的金屬製槍托,仍然是發射9公釐子彈。除了可折疊的金屬製槍托以外,其餘都和CZ 23相同,亦且使用相同的24、40發雙排式彈匣。
而CZ 24和CZ 26就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華約以後生產的,並且重新設計,發射的彈藥改為蘇聯的7.62×25公釐托卡列夫手槍子彈。
近期歷史
1968年之後,CZ 25被宣布已經過時,許多9公釐口徑的CZ 23和CZ 25銷往世界各地。而剩餘的武器就出口到其他共產主義國家,包括北越。1970年代初,羅德西亞就曾經將一些7.62×25公釐的CZ 26改為9×19公釐,並且命名為LDP(英語:Land Defence Pistol,意為:土地保衛手槍)。其後生產被轉送到南非,曾經短暫地銷售並且命名為桑諾77(英語:Sanna 77),只有半自動射擊模式,並且向該國陷入困境的白人農場出售和使用作為自衛用途。
使用國
參見
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