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24彈藥運輸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CM-24彈藥運輸車

CM-24中華民國陸軍兵整中心CM-21底盤修改為自走砲兵所專用的裝甲彈藥運輸車,主要修改是將CM-21原本設計的5對接地輪增加到7對來延長車身。預計2025年前將所有中華民國陸軍持有的CM24及CM24A1履帶彈藥車全數汰除[3]

快速預覽 CM-24彈藥運輸車, 類型 ...
CM-24彈藥運輸車
Thumb
CM-24彈藥運輸車
類型彈藥運補車
原產地 中華民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88
使用方 中華民國陸軍、海軍陸戰隊
生產歷史
研發者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
製造數量200[1][2]
基本規格
重量19.17噸(CM-24)
22.5噸(CM-24A1)
長度7.12公尺
寬度3.12公尺
高度3.12公尺
操作人數6人

主武器1挺白朗寧M2重機槍(備彈2000發)
發動機康明斯LTA-10C 6V柴油發動機
325匹馬力
有效負載40發8吋(203公厘)砲彈或90發155公厘公厘砲彈,及附屬發射藥包
燃料容量144加崙
作戰範圍400公里(CM-24)
416公里(CM-24A1)
速度60公里/小時
關閉

簡介

早期中華民國陸軍的自走炮並沒有專業彈藥補給車,彈藥是由M35卡車運輸,就裝甲部隊的作戰支援來講根本不適合。所以在1980年代採購新自走炮時兵整中心開發了此型車輛,於民國77年(1988年)配發部隊,不過因此動力表現略為不足,後來改良成CM-24A1的時候更換動力包件以改善性能。

以CM-24配合M110A2自走砲,載運42發八吋砲彈與所需藥包,使用手動操作的折疊吊桿吊運砲彈。

至於射速比較快的M109A2與M109A5,則以CM-24A1配合,CM-24A1的改良點是使用自動化艙儲系統及電動輸送軌,載運90發155mm砲彈與所需藥包,可以讓彈藥補給兵不須曝露在炮火下將砲彈供應給自走炮使用。[4]

目前CM-24與CM-24A1同時在中華民國陸軍服役[5],CM-24A1在1999年至2000年改良操作方式,由線性方向盤取代傳統操縱桿來操控車體,此一改良也在CM-21A2中出現;不過不確定後續的CM-24是否會全面進行此一改良,另外也改良了送彈系統,可直接對M109A2與M109A5直接接續送彈,無需人力轉搬,每分鐘送彈速率為6發。

113年國軍「5年兵力整建計畫」建案,113-117年檢討汰除「 CM24履帶彈藥車」等1459項裝備與「M41D戰車」等305項4萬9019件,預估撙節維持費新臺幣32億5131萬餘元[6]

CM-24彈藥運輸車現役使用國

CM-27高速牽引車

CM-27是CM-24的衍生型,比CM-24較短,全長6.73公尺,只有六對路輪。CM-27於1992年開始設計,1994年完成原型車,1996年服役取代美制M4高速牽引車。其開發目的是為了牽引陸軍的拖曳火砲,它可搭載整個砲班及彈藥,以履帶裝甲車的越野性能進入一般輪式卡車所不能抵達的地形,目前CM-27改良至CM-27A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