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8年俄語正寫法改革(俄語:Реформа русской орфографии 1918 года,羅馬化:Reforma russkoy orfografii 1918 goda)是發生在十月革命前後的俄語改革運動。這場運動修改了一些原有的正寫法規則,廢除了І、Ѳ、Ѣ和Ѵ4個字母,並且刪除了詞尾不發音的字母ъ。
這次正寫法改革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可行性討論和充分準備後才開始實行。1904年,俄羅斯帝國科學院的阿列克謝·沙赫馬托夫院士被委任領導一個科學院下屬委員會,探討拼寫法改良的首要問題。1911年,科學院召開了特別會議,認可了委員會的工作,要求委員會儘快完成改革方案的主要部分,並宣布將於1912年正式公布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出台以後,大量著作改用新的拼寫法成書、付印,比如俄國著名世界語學者彼得·斯托揚在1914年翻譯的一些由世界語者阿貝茲古斯創作的故事。[1]1917年5月11日(俄歷24日),拼寫法改革方案以「俄語拼寫法簡化研討會最終決議」的名義正式由俄國臨時政府官方對外公布。5月17日(30日),臨時政府教育部下發命令要求各州的督學立即實行新的拼寫法,並在6月5日(俄歷22日)再次下發相關命令。
十月革命後的1918年1月5日(俄歷1917年12月23日),一份由蘇維埃人民委員會委員安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院士起草的關於推廣新拼寫法的命令刊登在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的機關報刊《工農臨時政府報》(«Газета Временнаго Рабочаго и Крестьянскаго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2],宣布自1918年1月13日(俄歷1918年1月1日)起所有政令和政府出版物、報刊雜誌等都要以新的拼寫法編印發行。[3]政令實施後第一份按照新拼寫法拼寫單詞的出版物是《工農臨時政府報》。這份報刊嚴格按照新拼寫法拼寫每個單詞,尤其是字母ъ只用於音節劃分而不再出現在詞尾。[4]然而,某些報刊對這個政令執行得更加「徹底」,比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消息報》、蘇共機關報《真理報》,裡面一個字母ъ都沒有;而一旦需要音節劃分,就使用撇號代替ъ,類似於烏克蘭語。
最後幾項改革不僅影響了拼寫,還影響了發音,特別是在詩歌中。此外,雖然改革未直接提及Ѵ(原用於外來語Υ),該字母改革前已處於事實上不被使用的狀態,僅見於極少數宗教詞彙,改革後不再出現在字母表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