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學名:Sus scrofa)又名山豬,豬屬動物。牠們原生於歐亞非大陸,後來因人類引進而廣爲分佈在世界上,適應多種棲息環境,為雜食性。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現今肉類食糧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於8000年前由野豬馴化而成,牠是野豬下的一個亞種。野豬不僅與家豬外貌極為不同,成長速度也遠比家豬慢,體重亦較輕。
形態
野豬的體型粗壯,頭部較大,四肢短粗。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年老的背上會長白毛,但也有地區性差異,在中亞地區曾有白色的野豬出現。幼豬的毛色為淺棕色,有黑色條紋。背上有長而硬的鬃毛。[2]毛粗而稀,冬天的毛會長得較密。平均體長為1.5-2米(不包括尾長),肩高90厘米左右。[3]體重90-200公斤,不同地區所產的大小也有不同。有些地區野豬的體重可達200公斤以上,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產的野豬體重甚至達到將近400公斤。[3]雄性野豬有兩對不斷生長的犬齒,可以用來作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齒平均長6厘米,其中3厘米露出嘴外;雌性野豬的犬齒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習性
野豬群一般有20隻,也曾有超過50隻。一般的野豬群有2-3隻母豬與一群幼豬,公豬只在發情期才會加入豬群。母豬一般會到偏僻的角落生產,一胎能產8-12隻幼豬[4]。
牠們的食物來源很廣泛,包括草、果實、堅果、根、昆蟲、鳥蛋、大家鼠、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和鹿崽等。[4]
野豬性情粗暴、攻擊性強,當受到威脅時,公豬會用獠牙來保護自己,沒有獠牙的母豬會咬對方。這樣的攻擊會導致嚴重創傷甚至致命。
分佈
根據考古研究,豬科動物從距今大約4千萬年起就已出現在今歐洲一帶,而到距今大約1500萬年前,豬屬動物已廣泛分布於亞歐非大陸[6]:2。野豬曾廣布於歐亞大陸及北非地區,西起西班牙與摩洛哥,東至日本,北起北歐地區與西伯利亞,南至印度尼西亞、印度與蘇丹的廣大區域都曾有野豬的存在。野豬的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蹤跡,也經常闖入農地覓食[1],但就是沒有在極乾旱,海拔極高,與極寒冷的地區出沒。除了青藏高原與戈壁沙漠外,牠們廣佈在中國境內。
在近幾世紀,野豬的活動領域因人類獵捕而大量減少。他們可能是於13世紀時消失於英國;英格蘭北部於1610年確定已經毫無野豬存活,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試圖重新引進野豬到一些國家公園,但因偷獵而告失敗。自1700年後,英國就不再有野豬出沒。
丹麥最後的一頭野豬於19世紀初被射殺;1900年代時於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突尼斯和蘇丹等地完全消失。牠們已在俄羅斯大部份地區消失,尤其是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不過,在法國仍有很多野豬,且有增長的跡象。
1950年代後歐洲和中亞的野豬開始回升:在1960年聖彼得堡及莫斯科的郊野發現有野豬出沒;1970年再次於丹麥與瑞典出現,可能是從動物園裡逃出來的;1980年代則因為車諾比核事故,電廠周圍的撤離區漸漸變成了野豬的生活空間;1990年又有野豬遷徙到義大利北部。另外在英國也有大量野豬從籠中逃出,在野外成長,數量正在上升。
亞種
- 歐洲野豬(S. s. scrofa),從法國到俄羅斯西部都有分布。[3]
- 西班牙野豬(S. s. baeticus),分佈西班牙與葡萄牙。[3]
- 卡斯蒂蘭野豬(S. s. castilianus),分佈西班牙北部。[3]
- 薩丁野豬(S. s. meridionalis),分佈薩丁島。[3]
- 義大利野豬(S. s. majori),分佈義大利中部與南部。[3]
- 高加索野豬(S. s. attila),分佈歐洲東南部、土耳其、伊朗。[3]
- 北非野豬(S. s. algira),分佈非洲北部。
- 中東野豬(S. s. lybica),分佈中東地區。
- 蘇丹野豬(S. s. sennaarensis),分佈埃及與蘇丹,已滅絕。
- 裏海野豬(S. s. nigripes),分佈亞洲中部。
- 烏蘇里野豬(S. s. ussuricus),分佈中國東北、朝鮮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是最大的野豬亞種。
- 台灣野豬(S. s. taivanus),分佈台灣。[7]
- 日本野豬(S. s. leucomystax),分佈於日本。
- 琉球野豬(S. s. riukiuanus),分佈於日本的琉球群島。
- 華南野豬(S. s. moupinensis),分佈在中國華南與華北地區。
- 西伯利亞野豬(S. s. sibiricus),亞洲北部。
- 印度野豬(S. s. cristatus),分佈在印度次大陸。
- 南印野豬(S. s. affinis ),印度南部與斯里蘭卡。
- 喜馬拉雅野豬(S. s. davidi),喜馬拉雅南坡。
- 印尼野豬(S. s. vittatus),分佈於印尼與馬來西亞。
- 家豬(S. s. domestica),由人類馴養,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家豬野生化
家豬可以在野外生活,即野生豬。野生豬經常會長成野豬的外表,故很難與自然或引入的真正野豬分辨開來。野生豬、走失的家豬或野豬的特徵因牠們的所在地及遭遇而有所不同。例如在紐西蘭,野生豬其實是源自詹姆斯·庫克於1770年代送給毛利人的禮物。[8]
家豬與野生豬的另一個分別在於其毛皮。野生豬的毛皮很厚,長滿褐色至黑色的鬃毛。牠們的背部也會突起,故在美國南部有一種稱為尖背半野生豬的野生豬。牠們的尾巴也很長及直,腳、頭部及吻都較家豬的長。
20世紀初,野豬被引進到美國作為獵物,但是牠們與家豬進行混種。在南美洲、新幾內亞、紐西蘭、澳洲及其他島嶼等,都有引入野豬及發生與家豬混種的情況。2004年6月,有人在美國喬治亞州射殺了一隻非常巨大的野豬。[9]最初被認為一場惡作劇,但經國家地理頻道調查及由科學家進行DNA測試後,證實巨豬是野豬和家豬的混種。[10]
20世紀初,野豬被帶到烏拉圭作為獵物,1990年帶入巴西,並迅速地成為入侵物種[11]。2005年,南里奧格蘭德州開始容許持牌獵殺野生豬及其混種,[12]加上從非洲的豬場逃走或放生的野生豬也助長了可供獵殺的數量,故在聖卡塔琳娜州及聖保羅州也容許獵殺野生豬。[13]南美的野生豬也降低了美洲豹掠食領西貒及白唇西貒的情況。[14]
天敵
野豬是老虎的獵物。老虎會跟蹤野豬群,逐一地襲擊牠們,此方法曾完全摧毀整群野豬。老虎也會追捕野豬,但很少會如此對付雄豬,儘管野豬因自衛而殺死老虎的情況極為罕見。[16]
狼也會吃野豬,尤其在義大利、伊比利亞半島及俄羅斯。狼很少會面對面地襲擊野豬,很多時會攻擊牠們的會陰,令牠們失去平衡及大量出血。在以往蘇聯的一些地區,單單一群狼每年就可以殺死50-80隻野豬。[17]在義大利的一些地區,由於野豬大量被狼所獵殺,引發野豬發展出一種對狼及家犬較具攻擊性的行為。[3]
鬣狗有時也會獵食野豬,但似乎只限位於非洲西北部、中東及印度的三個較大亞種。[18]
人類由於日本野豬泛濫帶來傳染病,和農業損害。在利根川水系的渡良瀨川,野豬在河川區域出沒,堤壩的傾斜面被它們翻掘損壞。如果堤壩傾斜面被野豬翻開,下雨後斜面崩塌或漲水時河床被衝垮的危險則會增加。根據環境省的統計,從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3年中,野豬導致的傷人事故共發生141起,2018年還有1例死亡報告。此外,有報告稱日本的野豬感染日本腦炎病毒的概率很高。由蚊子傳播的日本腦炎與鉤端螺旋體病一樣,靠近其棲息地會導致人和家畜感染的機會增加,此點令人憂慮。2018年,日本國內時隔26年發生豬瘟(CSF)疫情,野豬種群中也發現有感染的情況。關於發生感染的原因,人們推測是因為由海外帶回的、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被丟棄在野外的緣故。也就是說,也可以認為野豬的分佈區域靠近人類活動區域,或者兩者之間有交叉是發生感染的間接原因。近年,日本各地已制定第二種特定鳥獸管理計畫,有望通過以捕獵為主的方式應對野豬災害、減少農林業受損的區域。[19]
在香港,野豬天敵寥寥可數,而當地平民依法不許捕殺,於是需要政府主導的工作,控制野豬的行為和數量,處理它們和人類之間的衝突。
在中國大陸,野豬一度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但由於野豬泛濫,頻繁侵入人類活動區域,破壞農作物甚至攻擊人類,國家林草局已於2023年6月30日將野豬調出「三有」名錄[20],獵捕野豬也不再需要辦理狩獵證。同時有專家建議允許出售和食用經檢疫合格的獵捕野豬肉,保障安全的同時還能兼顧經濟收益[21]。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甚至有償懸賞捕獵野豬。[22]
貿易用途
野豬毛在1930年代前未發明合成物料時是用來製造牙刷的。[23]鬃毛多是來自頸部。這些牙刷因為毛質柔軟而大受歡迎,但以並非最好的清潔口腔物料,因為鬃毛很難乾及容易藏菌。現今的牙刷都以塑膠來製造。
野豬毛也可來製造梳子,因為毛質對頭髮較溫和,但卻較一般的梳子昂貴。
油漆刷也可用野豬毛製作,豬鬃毛硬度夠,足以將油漆散佈,而且鬃毛天然開叉,好沾上更多油漆。
文化
希臘神話中有兩隻著名的野豬,就是被海格力斯殺死的厄律曼托斯山的野豬及被眾英雄在卡呂冬狩獵所會獵的卡呂冬野豬。希臘戰神阿瑞斯可以將自己變成一隻野豬,為免自己的兒子長得太英俊而搶走他的妻子,毅然刺死了其兒子。
克爾特神話中,野豬是奉獻給女神的祭物[25][26],且出現在多個克爾特及愛爾蘭神話的故事內。
北歐神話的神祇弗雷及弗蕾亞都養有野豬。弗雷的野豬名為古林博斯帝,是由侏儒辛德里所製造。古林博斯帝的鬃毛在黑暗中會發光,照亮前路。弗蕾亞有野豬的坐騎。根據《辛德拉之歌》,弗蕾亞為了藏起奧特而將他變成野豬。野豬其實在北歐神話中有「肥沃」之含意。
波斯的薩珊王朝期間,野豬被認為是勇猛及勇敢。一些勇敢及有膽識的人的名字上會加上「巴勒茲」一詞,意思就是野豬。薩珊王朝曾佔領埃及及黎凡特著名的沙赫巴勒茲,其名字就是「市中的野豬」。哈薩克汗國中玉茲——乃蠻巴圖魯叫卡班巴依,野公豬。
野豬常出現在西方的紋章。完整的野豬代表在戰爭中的膽量及勇猛;野豬頭則代表親切及款待(就像在宴樂中奉上野豬頭的菜式),或是獵人的象徵。[27]
以下是使用野豬作為其紋章的歷史人物:
以下是使用野豬作為其紋章的城市或隊伍組織:
其他野豬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