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固醇[1](英語:Ergosterol,又稱為麥角甾醇)是從真菌類酵母與麥角菌中發現的一種植物固醇。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被轉化為維生素D2。它是酵母和真菌細胞膜的組成部分,功能與動物細胞膜中的膽固醇相同。對於素食者說,麥角固醇是唯一的維生素D食物來源,不過人體內可從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
麥角固醇 | |
---|---|
IUPAC名 ergosta-5,7,22-trien-3β-ol | |
系統名 (1S,2R,5S,11R,14R,15R)-2,15-dimethyl-14-[(E,1R,4R)-1,4,5-trimethyl-2-hexenyl]tetracyclo[8.7.0.02,7.011,15]heptadeca-7,9-dien-5-ol (1S,2R,5S,11R,14R,15R)-2,15-二甲基-14-[(E,1R,4R)-1,4,5-三甲基-2-己烯基]四環[8.7.0.02,7.011,15]-7,9-十七碳二烯-5-醇 | |
識別 | |
CAS號 | 57-87-4 |
PubChem | 444679 |
ChemSpider | 392539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DNVPQKQSNYMLRS-APGDWVJJBI |
EINECS | 200-352-7 |
ChEBI | 16933 |
MeSH | Ergosterol |
性質 | |
化學式 | C28H44O |
莫耳質量 | 396.65 g·mol⁻¹ |
熔點 | 160.0 °C |
沸點 | 250.0 °C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應用
麥角固醇由真菌合成,雖然有在草如黑麥[2]和紫花苜蓿(包括苜蓿芽),並在植物的花,如啤酒花[3]中發現麥角固醇的報告,然而,目前認為這些麥角固醇來自污染植物的真菌。因此,麥角固醇的檢測技術可用於檢測草,穀物,和進料系統中的真菌。[4][5]
麥角固醇也可以用來作為在土壤中真菌生物量的一個指標,儘管其會緩慢降解,但如果將樣本儲存於冰點以下的黑暗環境,降解速度會減慢甚至停止。
由於麥角固醇只在真菌細胞中發揮生物功能,因此可作為抗真菌藥物的作用靶點。麥角固醇也存在於一些單細胞生物,如非洲昏睡症病原體錐蟲[6]的細胞膜,這是相關藥物用於治療該病的理論依據。
例如抗真菌藥物兩性黴素B,其與黴菌細胞膜上的麥角固醇結合,造成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導致真菌細胞內的成分,主要是鉀離子和氫離子,及其他成份如胺基酸、蛋白質等洩漏到膜外,破壞真菌正常代謝及抑制生長,細胞產生裂解而造成黴菌細胞死亡。[7]其用於抵抗真菌或原蟲感染,由於與膽固醇也有一定的親和性而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現一般已被其它更安全的藥物取代。
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克霉唑則抑制真菌細胞從羊毛甾醇到麥角固醇的合成,轉化過程中與羊毛甾醇4號碳上兩個甲基的消除相關的酶被抑制,從而實現抗真菌作用。
毒性
麥角固醇粉對皮膚,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大量攝入可引起高血鈣症,長時間的高血鈣症會導致鈣鹽在軟組織,特別是腎臟中沉積。[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